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WIS的实现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王甫棣  姜立鹏  祝婷 《气象》2011,37(10):1301-1308
WIS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正在实施和建立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是未来支撑WMO所有计划以及其他国际组织有关计划的数据传输和服务平台。WIS由国家中心、数据收集或产品中心和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等三级功能中心组成,其中,GISC是WIS的核心功能中心,承担WMO及有关国际组织各项计划的实时数据和产品的收集分发,提供全部WIS数据的访问接入。中国气象局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会员,建成北京GISC,成为WIS中支撑责任区内及区域间数据交换的核心功能中心之一是中国气象局的既定目标。本文介绍了WIS的功能结构,分析了元数据同步、数据发现、数据同步等WIS/GISC关键功能的实现技术及其在北京GISC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鹏 《气象科技》2018,46(3):497-502
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WMO Information System,WIS)为WMO各项计划及各成员提供实时观测数据和产品的收集和分发,以及发现、访问和检索服务。WIS服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是最根本的业务运行指标。为保障WIS服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解决目前WIS服务缺乏监视的问题,需要建设WIS服务监视。WIS服务监视门户基于一致的JSON格式规范监视信息下,实现了对各中心服务状态和指标的定时采集和统计,覆盖了WIS监视要求的服务可用性、服务连接延时、WIS核心网络流量、元数据数量、数据缓存数据量(个数和字节数)等监视项目。北京WIS服务监视门户采用开源企业应用框架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实现了通过WIS服务监视门户的及时展示,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开服务及时发现了WIS服务的问题,为提高WIS服务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改进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WMO信息系统中气象元数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祝婷  李湘 《应用气象学报》2012,23(2):238-244
随着越来越多基于网络、自动化的信息共享系统的广泛使用,元数据已成为不同学科间共享信息的关键。近年来气象数据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气象数据面临着海量信息流通共享的迫切需要,由此气象元数据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气象元数据是在满足WMO (世界气象组织) 信息系统提出的包括提供在线元数据、数据目录服务和提高元数据定义、收集、归档和交换的标准化水平在内的总体需求的背景下,依据WMO核心元数据标准设计并由自开发程序自动生成的。北京GISC系统是WMO信息系统中承担区域间及全球资料交换的主干通信中心之一,至2012年1月,北京GISC系统制作并提供系统内全部数据对应的气象元数据,共计约12万条。  相似文献   

4.
WIS-WMO未来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气象软科学》2007,(4):143-150
WIS(WMO In formation System,WMO信息系统)是WMO的下一代信息系统,是WMO建立的一个通用、综合的、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用于支撑WMO各项计划及其相关中心、国际组织和计划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而WMO传统的气象水文资料通信系统一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全球电信系统)通过点对点链路和多点链路将各国气象电信中心互连起来构成一个集成通信网络,它作为实时和关键业务资料和产品分发和交换的核心通信网络,并作为WIS的基本通信网络,将继续发展和改进,对WIS的实施做出有力贡献。在GTS的支撑之下,未来WIS提供的服务内容更多,服务手段和方式更丰富。  相似文献   

5.
姜立鹏  李湘 《气象科技》2012,40(2):185-188
WMO信息系统(WIS)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的数据发现、访问和检索服务,而实现这一功能的最简便途径之一就是元数据同步。OAI-PMH协议因其简单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在元数据同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简要介绍OAI-PMH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WIS元数据同步功能。WIS元数据同步模块由元数据仓储、元数据提供服务和元数据收割服务组成。详细介绍了元数据仓储的组成,以及元数据提供服务和收割服务的处理流程。采用Java语言实现了WIS元数据同步功能,并进行了详细测试。其中,元数据提供服务分别通过了开源软件JOAI和OAI官方网站的测试;元数据收割服务可成功收割DLESE和德国气候中心提供的元数据。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气象元数据同步系统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WMO对未来信息系统提出了包括提供在线元数据、数据目录服务和提高元数据定义、收集、归档和交换的标准化水平在内的总体需求,正在建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也对解决气象元数据在气象宽带网环境下的全网同步问题提出了现实要求。该文首先从现有气象元数据标准着手阐述同步系统所承载主体——气象元数据在数据发现、数据应用及服务、数据展示和信息冗余度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同步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模型以及OAI-PMH元数据同步协议等同步机制进行研究,分析FIFO、单调读和单调写等几种典型一致性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OAI-PMH协议的可行性,给出同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针对由总体设计思路形成的原型系统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数据表明:气象元数据全网同步系统原型基本满足符合WMO核心元数据标准的气象元数据在广域网分布环境下的多节点同步交换需求。  相似文献   

7.
胡争光  魏丽  薛峰  周庆亮 《气象科技》2019,47(4):581-591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数据处理和预报系统(GDPFS)要求的任务,为全球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高效丰富的无缝隙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分析指导产品及数据产品服务共享,提高区域性国际天气业务会商交流效率,国家气象中心设计并实现了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全球预报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分析全球监测、预报预测等业务数据海量、异构、实时性强等特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多层架构和分布式实时处理、任务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实况监测、天气模式、气候模式、模式检验数据的高效加工预处理、产品分析制作、产品自动流转、网络服务共享和业务指导等全流程业务功能,并提供了国际天气预报会商等专业化功能。平台自2018年6月6日业务运行以来,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会商用户,超过15万次全球访问量,为全球专业用户高效提供了全球实时天气监测、预报服务产品业务指导,未来将成为中国气象局对外气象业务指导和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相似文献   

8.
风能资源观测数据省级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能资源观测数据省级传输系统是国家风能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系统,是全国风能及其相关数据和产品服务的基础,并已实现了观测数据的业务化传输。该系统由数据收集、收集处理、数据分发、传输监视等4个功能模块组成。数据收集模块功能由Linux下的socket编程实现,可收集实时和历史数据、备份数据、删除过时数据;收集处理模块功能由Linux下的C语言编程实现,可对数据的唯一性、正确性及格式进行检查;数据分发模块功能由Linux下的socket编程实现,可实时分发、失败重发、分发日志记录;传输监视模块具有监视、统计、信息查询和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PCVSAT单收站数据收集实时监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燕  李湘  周勇 《气象》2003,29(5):30-33
主要介绍了PCVSAT单收站数据收集实时监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该系统直观、灵活地实现了对所有卫星信道发送、接收和缺收文件实时信息的详细查询、打印和保存等功能,同时具备了监视主要通道的状态和数据收集情况及实时报警的功能,满足了实时监视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雷达资料网络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利用Internet技术,综合了网络数据库、元数据、WebGIS、图形图像处理等多种方式,在气象信息共享网络环境下建立雷达资料网络数据库,实现了多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实时传输、处理和入库,具有网上实时浏览、查询、下载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甫棣  姚燕  李湘 《气象科技》2012,40(4):591-595
随着超文本标记语言(XML)成为互联网上数据表示和交换的标准,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应用。在分析WIS/GISC数据获取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XML的异步通信气象数据订阅系统。介绍该订阅系统的建设背景、主要用途和适用范围,描述了通过XML描述气象元数据、订单和分发元数据的方案、订阅功能设计和并行处理模式,给出了系统的数据流程。设计方案在实际系统中得以实施,达到了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系统历史数据存储与检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介绍了在国家气象中心中短期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存储结构的设计原理。基于该数据存储结构,依照用户的要求,可方便地选择区域大小,检索出某要素某段时间的数据,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国家级数值预报释用业务需求的历史数据处理和预报因子分析功能,表明新的历史数据存储结构简炼合理,灵活实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从电力气象服务需求出发,利用2001—2010年5—9月河北省南电网逐日电力日峰负荷、日谷负荷与对应时间的气象资料,探讨晴热天气和闷热天气对电力日峰负荷、日谷负荷的影响特征。分析发现持续3 d以上的闷热天气相对晴热天气使电力日峰负荷、日谷负荷增长更显著;日最高气温32℃是引起河北省南电网日峰负荷增长的初始气温敏感点,35℃为强气温敏感点,38℃为极强气温敏感点,日最低气温25℃为引起日谷负荷增加的敏感气温临界点;建立了引入积温热累积效应的日峰负荷、日谷负荷多元回归气象预测模型,经2011—2013年应用检验,日峰负荷、日谷负荷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8%和3.5%,提高了预测准确率,对电力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对海量气象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设计开发了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CIMISS)。该文描述了系统基本设计思路、功能结构、基础平台体系结构、信息流程,阐述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基础数据使用环境。系统由数据收集与分发系统、数据加工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业务监控系统5个业务子系统组成,承担数据收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和业务监控任务。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基于消息和文件共享的平台内信息交换、气象数据标准化分类、数据处理作业调度和算法的动态扩展、元数据的设计和应用、公共配置信息管理、全流程业务监视和调度控制、面向服务的多维度数据存储策略、全局数据访问视图和统一访问接口设计等。该系统为我国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气象数据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