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基于雷声到达时间差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麦克风阵列采集雷声信号,设计了一套由麦克风阵列和便携式数据采集存储设备组成的单站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采用CCF相关函数法计算了雷声脉冲信号到达不同麦克风的时间差,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声源的方向角和仰角信息,并结合声源与麦克风阵列的距离定位声源的三维位置。对一次包括8次回击的人工触发闪电过程进行了观测,得到多个声源点的三维定位信息。系统的定位结果与高速摄像的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定位方法合理、可行,为进一步研发便携式闪电通道三维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基于雷声的三维定位系统多停留在实验阶段,从业务化运行的角度考虑,改进了单站式闪电三维定位系统的麦克风阵列,设计了定位算法,利用该系统采集了2014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部分闪电数据,并从计算耗时的角度对三维通道实时定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声光信号的单站式闪电三维通道定位系统可重构闪电的三维通道;对连续的雷声信号进行分帧,帧长取0.03 s时,声源定位点可描绘出清晰的闪电主通道;采用分组保存和处理闪电声光信号的方法,可实现实时定位,当一组数据的保存时间为50 s时,计算耗时为46.507 s。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直线麦克风阵列的分级搜索SRP-PHAT(可控响应功率-相位加权)语音定位算法.利用正交直线麦克风阵列将二维搜索空间缩减为2个一维空间以减少计算量,并联合使用四叉树由粗到细的分级搜索(hierarchical search)策略分别在一维空间中搜索声源位置.通过Matlab对联合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了声源定位,并与传统的全搜索SRP-PHAT算法和改进前的基于正交直线麦克风阵列的加速SRP-PHAT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与仿真结果显示:该联合算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定位时间,能准确定位声源位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布点情况、定位方法、探测参量及指标以及深圳高塔雷电观测系统的概况。利用2016年9月2日3次高塔接闪的光学(高速摄像)观测数据与闪电定位系统数据从回击探测效率、定位误差、云地闪识别和首次回击判断4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对深圳高塔的回击探测效率约为92.9%,定位误差优于300 m,云地闪识别准确率84.6%,但首次回击的判断准确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但电流小,其载体主要是雪崩电荷;在回击激发阶段,通道电流迅速增大,其载体除了雪崩电荷外,还有大量来自云内电荷区的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主通道有较高亮度(云外),即主通道中有较强电流运动,而分叉通道电流较弱.研究表明近地面向上发展的辐射源可能是源于地面尖端产生的向上先导.  相似文献   

6.
一次多分叉多接地的空中触发闪电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2007年广州从化人工引雷试验中,6月30日一次空中触发负极性闪电的光学和电学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此次空中触发闪电的上行正先导和下行负先导分别出现了多个分叉。上行正先导早于下行负先导4.93 ms始发,上行正先导初始阶段的二维平均速度为104m/s量级,后增加到105m/s量级。下行负先导经历了3次分叉后分为4个分支接地,其中有两个接地分支一直持续发光到闪电放电结束,观测到下行负先导的二维平均速度为1.69×105m/s。小回击之后上行正先导也出现了多个分支,高速摄像和宽带干涉仪对这些分支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小回击之后,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的持续时间为178.6 ms。  相似文献   

7.
闪电定位的磁场方位探测仪应用的主要局限性之一是存在着由局地天线位置产生的系统性角度误差。曾试图应用互易法(即交换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作用)测量这个系统性误差。对这种测量方式得到的定位订正函数进行了检验,并得到了部分改进。对仪表定位误差进行订正以后,仪表闪电定位精度显著地改善了,但是仍存在剩余误差,其部分原因是闪电定位探测站网的几何形状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读了《陕西气象》第六期周奇同志谈“雷暴观测记录问题”一文后,很受启发。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认真进行深入讨论。为此,也谈点粗浅看法:文中在阐述系统雷电的概念时写到:“……有系统的雷电,即在当时情况下,雷声闪电频数较大,雷与雷时间间隔较短,雷声较响,随着发展较盛的 Cb 云移的方向而行的雷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夏季,在广东省气象局对东南方向的高建筑物上的闪电进行了观测.对获得的普通摄像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基于对闪电事件引起普通摄像中像素亮度变化的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编写了视频资料处理程序,实现了普通摄像资料中闪电图片的自动提取.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观测到的广州高建筑物上87次自然闪电的特征,结果表明:这些闪电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48 ms;对于高度超过500m的建筑物,其上发生闪电的次数明显多于高度低于500 m的建筑物,且闪电的平均持续时间也更长.给出了拍摄到的几幅云下闪电通道呈现蛛状和长距离特征的闪电图片.  相似文献   

10.
全相闪电磁场测量系统实现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电磁感应法原理,研制了一套全相闪电磁场测量系统。该系统磁场测量天线由3个正交的半径为15 cm的环状天线构成,由高速大容量示波记录仪完成数据采集,采用基于全电路表达式的脉冲磁场数字重构法对数据进行还原处理。利用该系统,结合电场变化观测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在广东省从化地区开展了闪电的光、电、磁场同步观测试验。试验资料分析表明,该套全相磁场测量系统观测的闪电磁场变化基本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津市蓟州区大气电场探测数据和闪电定位数据,利用功率谱分析、小波降噪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信号处理方法,分析了雷电天气过程中地面大气电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电过程中大气电场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利用sym5小波函数进行7层或8层分解,提取的低频信号能够反映大气电场的主要变化特征。在首次闪电发生前1小时,大气电场的频谱幅值起伏变化明显,且远高于非雷电天气电场频谱幅值。通过欧氏距离判别法,判断大气电场频谱特征更接近雷电天气还是非雷电天气,可为雷电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永才 《内蒙古气象》2011,(6):71-74,91
根据碌碡墕煤管站的实际情况,遵循《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碌碡墕煤管站进行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并按照评估结论给出防雷保护应采取的技术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4年广西自动气象站受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发现目前自动站的防雷装置在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和高电位反击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因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在今后的自动气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系统性的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有关雷电的基本知识,列举了目前存在的各种雷电定位方法,分析了雷电定位的几个过程。对近期引进VAISALA公司的SAFIR3000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采用的探测原理做了分析,并总结了这套探测系统采用的VHF干涉测量原理特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防雷工程设计、雷电损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站址选择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年平均雷暴日资料,引入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PC-CCA)方法,建立了月雷暴日资料延长模式,用多年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对江西省区域内闪电定位网探测的月雷暴日数场序列进行订正延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中提取5个主分量的总体效果最好,PC-CCA方法用于月雷暴日资料的延长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各月累加平均求取年平均雷暴日资料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雷电侵入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形式、途径和所能带来的危害,论述了防御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说明如何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2005年6月1日、4日2次加油站雷害事故进行分析,探讨雷电浪涌对加油站弱电设备的危害及防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