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结合企业批量定制生产和产品变型开发的特点,定义了坑道钻机的数字化设计流程;提出了坑道钻机数字化设计中的数字化建模、数字化仿真和数字化管理3项关键技术。数字化建模用于建立产品三维模型和装配分析;数字化仿真用于分析产品的动态特性;数字化管理则用于管理产品设计过程及其数据。进而建立了坑道钻机数字化设计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3个层次。结合千米定向钻机开发说明了该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婕  沃恒怒 《江苏地质》2008,32(4):340-342
阐述了数字化是当前地质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加快实现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及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数据数字化是矿山信息化建设和进一步找矿勘探的基础。通过将矿山地质数据的数字化归纳为地质资料数据数字化分类体系的建立、地质图件的数字化和地勘资料的二次编码数字化三个方面,提出采用非线性的树型结构为地质矿产资料数字化分类体系的框架结构,采用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对这种非线性的树型结构数据进行表达;总结了地质图件的数字化方法,结合当前国际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数据需求,提出了地质资料二次编码数字化方案,地质建模软件要求的标准数据表可参照二次编码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表通过编程进行映射提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贵州省 1∶50万数字化地质图为例 ,阐述了地质图数字化的必要性及工作流程 ,讨论了地质图数字化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 ,并介绍 1∶50万数字化地质图在地质工作中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CAD和“3S”的数字化地质填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GIS的地质图数字化误差来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杰  徐芬  何虎军  李煜航  魏翔 《地下水》2009,31(2):120-121
误差的减小要从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入手,从数字化的一开始就要控制,重点是减少源误差和避免误差的传播.结合具体实例,利用数字化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查出了主要的4个误差来源,并提出数字化前误差减少与数字化中误差减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华北大区原始地质资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了当前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必要性,总结了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基本环节,提出了做好数字化工作、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地质档案工作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本单位实际,初步论述了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内容包括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含义、形成、应用、管理流程和优点等,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陈辉 《安徽地质》2023,(2):186-189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潜在使用价值很大。实物岩心获取成本高,且在保管和服务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被破坏或风化,通过开展实物地质资料重要岩心数字化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水平,还能够创新岩心数字化资料汇交、保管与服务机制。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实物岩心地质资料管理现状,总结了当前岩心数字化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通过安徽省区域中心重要岩心数字化项目实施,探讨了安徽省岩心图像扫描技术和工作流程,并阐述了岩心数字化的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7,26(1):40-46
总结应用VirtuoZo NT、JX4C 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经验,论述DEM和DOM生产过程主体技术线路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如何提高DEM和DOM的精度方法,阐述DEM和DOM的质量控制环节,探讨特性划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字工程基础理论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篇文章的基础上,笔者首先介绍了数字工程的原型与模型,数字工程技术系统,数字工程核心技术等,然后以数字矿山为例,概述了数字工程实施方案,最后简述了数字工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数字孪生流域是数字孪生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厘清数字孪生流域理论定义和内涵是研究和建设数字孪生流域的前提和基础, 对流域智慧化治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孪生理论技术, 开展了以下研究: ①给出了数字孪生流域的定义, 认为数字孪生流域是以服务流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量数据和领域知识驱动物理流域和虚拟流域交互映射、共智进化、虚实融合的新基建新范式, 并辨析了与传统建模仿真的区别。②数字孪生流域内涵是通过"由实入虚"、"以虚映实"和"由虚控实"实现物理流域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管控, 特征包括高度保真、演化自治、实时同步、闭环互动和共生进化。③数字孪生流域基本模型由物理流域、虚拟流域、实时连接交互、数字赋能服务、孪生流域数据和孪生流域知识组成, 其核心能力包括物理流域感知操控、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实景可视动态呈现、流域数据融合供给、流域知识融合供给、流域模拟仿真推演及孪生自主学习优化。④提出数字孪生流域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体系, 并从感知网、数据网、知识网、模型网及服务网展望了数字孪生流域发展方向, 阐述了数字孪生流域的赋能领域。本文旨在通过数字孪生流域理论新型研究范式为数字孪生流域技术应用落地提供理论指导, 对未来智慧流域研究和数字技术在流域治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陶萍  张惠琴 《安徽地质》2007,17(4):319-320
地形图数字化是获取矢量空间数据,建立GIS数据库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地形图数字化的精度直接影响着GIS数据库的精度.地形图数字化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手扶跟踪数字化,另一种是扫描数字化.本文就扫描数字化的精度问题做以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开展数字地质填图工作以来,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资料,但这些数据库资料的}[交目前仍没有标准规范,影响了数字填图地质资料的汇交和验收工作。本文提出了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资料的接收验收技术要求,包括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资料汇交内容、组织形式、质量要求及数据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技术要求的研究和探索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接收、验收数据填图地质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质与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鹏大 《江苏地质》2012,36(3):225-228
数学地质已经为我国地球科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地质的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称之为"数字地质"。分析了数字地质的发展,介绍了目前数字地质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字矿区的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寒  宋金玲 《江苏地质》2003,27(4):225-228
伴随着新世纪和“数字地球”时代到来,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工程已经启动,数字矿区的建设也因此提上日程。根据我国矿区现状,从区域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的角度,诠释了矿区概念,对数字矿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给出了数字矿区建设的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三维地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柯 《湖南地质》2002,21(2):150-153
数字摄影测量学与现代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了数字三维地形技术,使人们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在三度空间完成对地形形态数字化的真实描述。获取数字三维地形成果主要涉及数据源、采集模式和生产流程3个方面。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三维地形成果具有真实的效果和强烈的临场感。查询、分析、仿真等功能的实现使数字三维地形技术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的重大变革 ,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宽频带地震学的含义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的发展的现状和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和研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