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侏罗紀地層在鄂尔多斯地台分布非常广泛,北起內蒙东勝,南至陝北之麟遊永寿,南北延展約600公里。在地台西沿內蒙棹子山东麓,以及甘南灵武、鹽池、同心、華亭等地,亦有侏罗紀地層的零星出露。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地区广闊,前人在各区对地層的定名都不一致。下侏罗紀在內蒙及陝北北部名为延安統,在陝北南部名为瓦窑堡煤系或衣食村煤系,在隴东一帶名为華亭煤系。中侏罗紀及上侏罗紀在陝北一帶名为直罗統和安定統,在隴东为華亭煤系上部和崆峒山統下部。为了統一起見,我們將地台区的下侏罗  相似文献   

2.
彭琪瑞 《地质论评》1940,5(6):507-520
附圖二版四川盆地内,平行褶縐所造成之山脈,悉有侏羅紀煤系出露於背斜層之軸部。煤系除含煤層外,常有菱鉄鑛生於煤層土下,或呈結核狀或略呈層狀。鉄鑛分佈雖頗廣大,惟鑛層延長  相似文献   

3.
劉基磐 《地质论评》1938,3(2):147-156
(甲)分佈 湖南煤鑛豐富,分佈甚廣,就地質時代而言,約可別為三種:(一)石炭紀。多為無煙煤,產侧水煤系中。岩石以石英砂岩為主,中夾砂質及炭質頁岩,內含煤層凡三。煤層之下,常見菱鐵鑛及黄鐵鑛結核,平铺成層,可資開採,湘中一帶所產之土鐵,均取於此。重要產地為湘鄉實慶新化安化等縣。(二)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煤田位于淮陽地盾北緣。煤田类型为地台边緣凹地型,地層系統基本上与華北各地相同,区內构造由兩向斜及一背斜所組成。总面積約330平方公里,含煤42層,震旦紀、寒武紀等古老地層在礦区南部,九里山、土牛山一带有其分布。煤系地層大部分为第四紀地层所掩盖,出露稀少。礦区北部有二迭紀平頂山砂岩及三迭紀石千峯統紅砂岩露出,構成高山,拔海400—500余公尺.地形陡峻、南沿山坡,切割溝谷甚多,具有泉水及季節性地表水流.  相似文献   

5.
(竹虫廷)     
四、(竹虫廷)的应用一般說來,(竹虫廷)和石炭二叠紀的煤系地层都是形影相随的;太原統和山西統是華北主要產煤的地层,有的地方,本溪統里也有些许薄煤,而这些含煤地层都含(竹虫廷)。在華南,乐平煤系介于茅口石灰岩和長兴石灰岩之间,这兩層石灰岩也是富產(竹虫廷)的岩層。既然在不同的地質时代里含有不同的(竹虫廷),那末,煤系时代就很容易鑑别了。如果詳細研究,还可以依据(竹虫廷)的种屬,將煤系分为更細致的層帶,然后把煤层插入其中,帮助对比煤層。特別是在掩盖較厚而露头稀少的煤田,  相似文献   

6.
沈永和 《地质学报》1951,(Z1):31-62,109,112
赤山位於南京的東南六十華里,屬江蘇句容縣,是赤山砂岩的命名地。該山高出海面二百五十餘公尺,底部為磚紅的赤山砂岩,不整合其上的是玄武岩流,高度在一百六十公尺左右。玄武岩流全部屬方山火山岩系的下玄武岩,為灰、深灰至紫灰的細密隱晶質岩石,通常呈氣孔狀至岩鋅狀,氣孔中間填着米黄色的玄武質玻璃,也偶見藍色的氧化鈷外皮。出露於西南坡的共有岩流十九層,總厚達七十餘公尺,出露於東南坡的共有岩流十五層中夾三層火山角礫岩,總厚達八十餘公尺,在山的東北坡有磚紅至紫紅的火山錐塊集岩出露,其中並有後期的小型侵入體及岩牆,後二者也為玄武質,隱晶,僅在山的南顶見有小型粗粒玄武岩侵入體。火山時代屬第三紀的中期至後期,與江寧的方山東西遙遙相對為南京東南的二姊妹火山。這兩處不僅時代相同,就是岩流性質,構造,鑛物組成,組織及其化學特性舆噴出程序也略可相互比擬。火山靜止後,經後來的剝蝕,現在所存的僅為原來火山的一部。  相似文献   

7.
趙一陽 《地质论评》1957,17(3):369-374
幾年來在系統的學習中,使我突出地感覺到在有關地層接觸關係的確定上、描述上,一些地質工作者常有些輕率、簡單、混亂,甚至某些是錯誤。去年夏天,為畢業論文設計收集資料,作者到山西參加野外實際的地質勘探工作。在勘探隊裏,由於自己親身的觀察和閱讀一些地質報告後,更加深了我的這種印象。我看到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地層),不同的人,於不同  相似文献   

8.
硅化木一塊發现於河北涿鹿縣夏家溝木之結構保存甚佳其最要之特徵為假導管上紋孔大而扁髓線細胞極挾有卵形紋孔斷松柏栢科之異主屬(Xenoxylon)名定为河北異木(Xenoxylon hopeiense)是屬化木在歐洲各處發现甚多而皆在上侏羅記夏家溝載此化石之地層或亦屬於是紀也  相似文献   

9.
李悅言 《地质论评》1937,2(4):377-388
一 緒言山西垣曲縣及河南澠池縣之第三紀初期地層,在一九一六年首為瑞典人安特生發見,迄至一九二一年安氏方復去該地作詳細研究,由其所採之化石,安氏認其應属於始新統,但未能確  相似文献   

10.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11.
羅志立 《地质论评》1957,17(4):417-422
四川盆地三疊系地層,過去曾經不少地質學家研究過,對時代的劃分及岩相的變化,發表了不少極有價值的文章。可是,對中下三疊系分界問題(即“銅街子”系應屬下三疊紀或中三疊紀的問題),還有爭論;而中上三疊系,統稱為嘉陵江石灰岩,它們的彼此劃分也無較確定的意見。這雖是一個地層問題,但確對目前四川盆地勘探三疊系的  相似文献   

12.
梁山是漢江以南的高山,漢江在其东,相距僅十公里。梁山包括上梁山、中梁山、下梁山三部分,是大巴山北端的餘脈,与秦嶺隔江相望。梁山地區侏羅紀以前的地層除泥盆系缺失外,其他各部都相当發育,所含化石丰富,因此甚有地質意義。山中溝谷頗多(方向略与漢江直交),成為观察地質的良好剖面。我國地質学家曾先後來此研究的有趙亞曾、黄汲清、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年來,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收到了许多从各机关的野外隊寄來鑑定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最重要的發现是華南始新統地層中所産的化石。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來的數年中,地層上及化石上新的重要發現時有增加。最近潘江同志對於南京附近的地質研究頗詳,曾在雷鼓山剖面烏桐系發現魚化石,經劉憲亭同志鑑定,認为胴甲魚類(Antiarcha)的一種(屬名及種名俱未能鑑定),地層時代應屬於泥盆  相似文献   

15.
周茂成 《地质论评》1957,17(3):347-351
在南京山地李四光首先指出前樂平統的不整合,命名為東吳運動。其後在中國東南部湘、贛、閩、粤諸省也均有報導,但由於對鳴山層層位意見不一,因此對東吳運動時代了解也有差別。高平、徐克勤認為江西西部鳴山層層位在茅口灰岩和樂平煤系乏  相似文献   

16.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0,5(Z1):21-28
(一)侏羅紀白堊紀地層在四川之分佈及其普通性質在四川赤色盆地以内,白堊紀紅色岩層分佈甚廣,北起廣元、昭化,南至雲、貴邊界,東自奉節、雲陽,西抵大渡河岸。在此東北西南之斜長方形盆地内,除於數背斜層中,有較古  相似文献   

17.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40,5(5):391-398
緒言西灣煤田自其蘊量觀之,封無若何價值,但於地質上,因(?)有許多可供討論之問題,故凡考察西灣煤田者,幾無不感覺濃厚興趣。近年來,研究者多,真相漸明,如煤系下部之下石炭紀地層,已得樂森璕確定,煤系上部之砂岩,由田奇(?)興作者之認識,亦已得解决。更經謝家榮主植等之探討,對煤系之地質時代與煤田東部之構造,得以水落石出,奠定初步調查之  相似文献   

18.
為了詳細地研究浙江西部的下古生代地層,我們於1954年4—6月间在浙西江山、常山一带工作兩個半月。除詳測地層剖面外,並有系統地採集化石。我们工作的重點地區有三,即:(一)江山城北黄泥崗附近,(二)江山縣北鄉大陳左近,及(三)常山城南西阳山、大坞一帶。因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在下古生代,所以所测寒武紀及奥陶紀地層的剖面比較多,而對上古生代地層的观察比較少。石炭紀及二叠紀地  相似文献   

19.
半粟 《地质论评》1940,5(3):185-202
就川省鹽水之成因而加以解释者,最近有譚錫疇、李春昱二氏之「四川鹽產概論」、及譚氏之「四川岩鹽及鹽水礦床之成因」二文。大要謂白堊紀層之鹽質鹽水,實爲四川鹽水之主源,卽自上層次第向下沉濾,以達於侏羅紀層,又達於三  相似文献   

20.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