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庙岛南部海域海砂开采区海底地形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海砂开采过程中历年来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变化,发现采砂活动并未引起该区水深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动态补偿作用,采砂以后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周围海域的泥沙将不断向采砂导致的深槽内填充,并使深槽逐渐变浅。输沙量计算结果表明,长岛海域净供砂量为9.0×104m3/a。从输沙方向看与潮流和波浪的影响及海底地形的走向密切相关。目前开采量小于3.3×104 m3/a,如果按照目前采砂规模,保证安全生产,采砂工程不会对海底地形、海岸地貌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建筑用海砂勘查回顾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近海的地质调查及区域填图工作,80年代起在近岸水域进行了针对重砂矿的相关调查研究,90年代中后期,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岸建筑用海砂矿产的勘查工作迅速兴起,形成了遍布我国海岸线的几十个矿区。自2004年起,在我国近海海域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圈定了9个潜力区块,实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分析我国近海海砂勘查评价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近海海域建筑用海砂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工作及建议,以对我国近海建筑用海砂矿产调查、评价及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是一个海域辽阔、岸线漫长且近海海砂砾石资源较丰富的省份,近海海砂砾石不仅类型多,而且资源量大,将是山东省矿产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开展海砂、砾石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评价工作,系统地安排浅海砂砾石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砂是十分重要的海洋资源,基于对渤海海域1 3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确定了渤海海峡北部、辽东浅滩、辽东湾东岸、兴城-绥中近岸、秦皇岛近岸、曹妃甸、莱州浅滩等7个海砂资源区,分布面积约12 800km2。通过对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分析,对比前人研究成果,对各海砂资源区进行了物源分析,渤海海峡北部海砂资源区主要为老铁山水道潮流长期冲刷形成的粗粒沉积物堆积,辽东浅滩海砂资源区物质来源为老铁山水道冲刷物质的再堆积,其他海砂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沿岸河流的输运。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砂资源的开发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国内外海砂开采现状、需求、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今后海砂开发势必由近岸向浅海区发展,通过编制海砂开采规划,加强海砂管理,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砂勘探、开采、洗砂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为台湾浅滩海砂开采做好技术储备,以促进台湾浅滩海砂开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法勘查、开采海砂是当前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海砂是一种宝贵的、不可恢复的海洋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海砂需求的不断增长,非法勘察、开采海砂的违法行为也不断增多,为此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大了海砂开采的行政和执法管理。但非法勘查开采海砂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砂盗采行为仍时有发生,使海洋环境不断受到损害,海砂矿产资源遭到破坏,国家税费不断流失。为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应当从我国海砂执法管理的现状、体制上,从非法开采海砂的原因上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治本之策,以建立正常的海砂开采法律…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加强海洋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是我们依法强化海域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工作的总体要求,2005年海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和曾培炎副总理在“双先”表彰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加快海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以规范养殖用海、围填海和海砂开采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砂资源开发现状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海砂资源开发情况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浅海,岛屿众多,陆架宽广,矿藏资源丰富。根据我国近五十年的海洋调查资料记载,我国的海砂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海岸和近岸海域的海岸海砂,另一类是分布在陆架浅海的浅海海砂。海岸海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砂资源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海砂主要来自海岸带、陆架和近岸浅海3个堆积体系。海岸带海砂与近岸浅海海砂同样具有以粗粒中砂、粗砂为主,开采方便等特点,最适宜做建筑集料使用,但从资源合理利用角度看,海岸带海砂作为建筑用砂开采会引起很多环境负面效应,应停止开采。除台湾浅滩等少数地方外,陆架海砂大部分以细砂为主,目前难以成为主要开发对象。只有近岸浅海海砂才是今后寻找和开采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海砂是价值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海砂开采处于盲目和无序的状态,不但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而且导致了部分地区海岸带环境破坏、海滩和岸堤被侵蚀等危害。因此,海砂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文章以泉州地区为例,针对可能存在海砂的重点区域进行选划和分析,对海砂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海砂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海南岛周边海砂资源的分布、质量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南岛周边的潮流沙脊是今后勘查开发的重点。结合海南省海砂资源需求,分析了海南省海砂勘查、开发及管理现状,海砂开采形式粗放以及海砂开发活动无序是主要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海砂勘查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难度大、勘查程度较低、环境影响较大等。提出了海南省在海砂勘查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加强海砂开发动态监管,增大执法力度;开展系统勘查,编制海砂开发总体规划;注重环境保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海砂资源开发仍存在着无序状态,干群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等问题。加强管理,树立以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制定并实施海砂开发综合管理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海砂开发利用监测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海岸带功能区划,充分利用和保护海砂资源;用行政手段,制止乱采乱挖,是利用和保护好烟台市海砂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天然海砂是一种海洋矿产资源,由于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十分广泛,海砂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第二大矿产资源。但近年来由于大量无度开采海砂,对海洋生态环境、海上航行安全以及建筑物安全都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对此,各地执法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打击非法采挖海砂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违法采挖海砂的猖獗势头依然未能得到遏制。文章从目前海砂市场的供求现状以及非法采挖海砂造成的问题出发,对执法部门打击非法采挖海砂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规划海砂合法开采、加大非法采砂惩处力度、合力完善治砂长效机制、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采砂监管等4个方面的解决思路,规范海洋采砂行为,使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得到兼顾。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目前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阐述了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现状,以及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内容;分析探讨了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的重点和难点;并从采砂环境影响分析、海砂开采动态监测、采砂项目概况分析、采砂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专题设置等5个方面研究探讨海域使用论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闽江口及周边海域沉积物输运及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军  叶翔  赖志坤  王亮 《海洋与湖沼》2020,51(5):1013-1024
河流入海泥沙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及近岸陆架地区,发育一系列的粗颗粒沉积体系,是海砂资源重要分布区。本文以福建闽江口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沉积物输运过程及海砂资源的形成机制。观测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水体盐度由河口内部向口外海域逐渐增大,水体浊度总体减小;闽江河口附近海域近底部(距离海底25cm)流向表现出一定的旋转流特征,潮周期内余流表现为向海输运,而推移质输运主要发生在涨潮期间,并且潮周期内净向陆输运。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粗颗粒物质组成,沉积物类型以砂和砂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小于4Φ;前三角洲地区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细颗粒物质组成,中值粒径介于4Φ—6Φ之间。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闽江入海泥沙经梅花水道和长门水道入海后,在盐淡水混合、径流、潮流的作用下,在闽江河口形成了四个粗颗粒沉积物汇聚区,成为闽江口地区海砂资源的重要分布区;而细颗粒物质在河口羽流和潮流的作用下向偏东方向输运,形成了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的前三角洲。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近年来采集的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数据,探讨单一数据在解释工作中存在片面性和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海南岛西部海域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仪同步测量数据开展联合解释,分析认为其在划分浅地层结构、识别灾害地质体、圈定海砂资源分布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需求的背景下,开展联合解释可有效提高对地质演化的认识,降低地质解释的多解性,优化海砂资源靶区,为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更准确可信的地质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荷兰海砂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荷兰海砂资源的开发思想与管理理念.荷兰作为世界上最早利用海砂资源的国家之一,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贯穿始终的管理模式,在批准、勘查、开采、监测等环节上都较好地贯彻了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宗旨.并很好地处理了与海洋生态、渔业、交通等多方面的关系,展现了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管理思想.尤其值得说明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海岸养护工程充分利用沿岸流的搬运能力,以海治海,使海岸沉积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保护了海岸,这对于50%国土低于海平面的国家来说,其效益不言而喻.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建筑用海砂的开发利用以及解决产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砂开采违法行为查处适用法律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海砂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我国尚无明确法律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对于此类案件的查处工作。本文立足实践,对现阶段查处海砂开采违法行为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了简单梳理,籍此希望为各级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在今后的违法采砂查处工作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海砂资源需求激增和勘查开发快速发展, 解决海砂调查研究领域中海砂命名混乱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总结多年海砂调查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对比已有粒级划分标准和沉积物命名方法的特点, 提出一套适用于海砂的粒级划分标准和命名方法。基于伍登-温特沃斯(Udden-Wentworth)等比制φ值粒级标准, 提出将海砂沉积物粒级划分为砾(>2mm)、砂(2~0.063mm)和泥(<0.063mm)3大类, 二级细分为9小类; 基于优势粒级法思想, 将砾、砂和泥作为三个分类端元, 提出“砾-砂-泥三角图解+砂、砾质沉积物细分命名”的海砂沉积物分类方案, 体现了“对砂、砾质沉积物细化其名, 对泥质沉积物简化其名”的思想。该命名方法直观地反映了海砂的粒级组成和含量, 同时较好地兼顾了海砂命名的沉积学涵义和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海砂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实例,论述了以Mapxtreme平台构建WebGIS应用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目标及系统功能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