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介绍CSAO203型高精度脉冲隔离放大器的设计出发点、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CSAO203型高精度脉冲隔离放大器的设计出发点、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型氢脉泽磁屏蔽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磁场在氢脉泽储存泡处的影响降到最小,对一种新型氢脉泽进行了磁屏蔽设计。给出了该新型氢脉泽磁屏蔽的相关理论计算、设计,包括对屏蔽体缝孔的设计考虑,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磁屏蔽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上海天文台利用FPGA技术研制高精度数字分频钟的设计工作。采用FPGA技术实现了诸如数码管的控制、按键的处理、高精度秒信号的产生以及与外秒间同步等设计所需功能。设计电路大大简化,使得功能更加可靠,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Altera IP核的RS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Altera公司提供的Reed-Solomon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来实现RS译码功能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开发周期短、系统成本低以及稳定可靠特点。主要分析了Altera公司提供的IP核工作原理、参数配置以及接口设计,最后通过时序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该设计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BPL长波接收机数据解调模块中。  相似文献   

6.
氢原子钟辅助电子学系统已稳定工作多年,但是与目前的先进技术相比,原来的设计理念已显陈旧,同时暴露出外围电路庞杂、故障点比较多、问题查找困难等诸多问题;运用ARM+FPGA模式对电路进行了改进,其中运用12 bit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实现参数采样,数字化设计改进氢原子钟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DDS)技术设计产生综合器频率信号,简化设计实现氢原子钟的通信功能;从测试结果来看,提高了参数的采样精度,数字化的智能温控模式实现了温度的自动化智能调整,直接式频率合成器技术简化了设计电路,基于i Coupler磁隔离技术的隔离型RS-232接口收发器设计提高了接口的稳定性;从整体设计来看,大大简化了设计电路,提高了系统性能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空间太阳望远镜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数值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天文仪器设计。它可使设计者了解被设计对象相应的特性,发现强度或刚度等方面的薄弱点,从而改进和优化设计。以空间太阳望远镜主桁架和主镜室的设计为例,从几何建模、单元划分入手,对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动态响应和热分析等各方面在空间太阳望远镜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有限元分析存在的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误差;叙述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于天文仪器尤其是空间天文仪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米级天文望远镜主镜常采用18点底支承设计,以降低主镜面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误差。为了确保镜面变形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必须要设计出最佳的支承位置。综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提供的零阶、一阶、随机搜索等优化工具对支承位置进行优化分析,可以找到最佳设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极大望远镜由于其口径大、焦比快的特点,与大、中、小型望远镜相比在镜筒设计上有更高的位置精度和动力学要求.为了设计满足要求的极大望远镜镜筒,保证极大望远镜成像质量,根据中国极大望远镜的镜筒设计参数与要求设计了笼式镜筒和脚架镜筒.通过对比评估,确定最优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优化.经过分析优化,极大望远镜的镜筒采用脚架结构,主副镜轴向最大相对位移1.61 mm,径向最大相对位移4.58 mm,最大相对偏转角1.29′,镜筒固有频率4.21 Hz,满足设计要求.首次针对极大望远镜设计满足要求的全钢材脚架式镜筒,为极大望远镜,焦比快的望远镜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
从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方面介绍了一种制冷接收机低温杜瓦温度监测系统.主要阐述了低温杜瓦对温度监测系统的要求,根据要求合理设计,涉及到各种器件参数的选择以及布局制板等问题,为高精度温度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采用多路模拟输入通道即集中采集方式,根据系统的需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块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完成的温度监测系统先后经调试校准、实验室模拟测试以及安装在乌鲁木齐25m射电望远镜18cm制冷双极化接收机上测试,各项设计功能都能很好地实现,并且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该图像数据光纤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详细介绍该系统中FPGA周边电路、编码/解码电路、光发送/接收电路的设计以及发送/接收两端FPGA内部逻辑电路的设计,包括某些重要器件的介绍、VHDL程序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一些关键模块的仿真和实测波形。最后进行模拟图像数据发送与接收实验,并进行了误码率估算。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介绍了VLBI电缆延迟测量的改进设计,针对在电缆延迟校正器研制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反射调制、电缆测量和相位比较模块,并作了详细的推导分析。在校正器设计中还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模块,将计数、串口通信、实时控制功能集成到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芯片,提高了延迟校正器的使用灵活性,使数据采集实现完全自动化,降低了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话语音报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原理 ,并阐述了系统硬件及通讯接口设计。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报时准确 ,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混频电路频率变换的概念、常用的几种简单的混频电路和设计混频电路要考虑的几个性能参数,详细阐述了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中的下变频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说明太空任务与轨道设计的关系 ,接着介绍轨道的基本性质。从地球重力势的观点看各种常用的绕地轨道 ,包括地球和太阳同步轨道及Molniya轨道。从扰动的观点看常用的星际轨道 ,包括LISA、ASTROD、SOHO轨道。最后对星际轨道设计 ,说明二点边界值问题的数值解法、飞掠星体的应用、最佳化的考虑 ,并用以设计 2 0 1 5年发射的ASTROD初步任务轨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由四个单透镜组成的抛物面反射镜像场改正器设计方法。论述了初始设计和在计算机上用自动设计程序进行的最后设计。给出为美国帕洛马天文台5.08米望远镜设计的结果,并与英国温(C.G.Wynne)为该望远镜设计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叙述了大气噪声电平概率分布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给出了设计精度、可靠性和采样容量之间的关系。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出一个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在仪器的设计中可以按实际工作的要求选取最佳的合适的参数。最后,作为对我们的仪器的检验,我们给出了一个对一分布可精确计算的信号(例如、余弦、三角波等)的计算值和用我们的仪器实测的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操控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为了便于控制望远镜,提高观测效率,设计了观测控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首先分析了LAMOST望远镜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采用基于场景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对界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使用Qt、CORBA、多线程技术和MVC模式,实现了用户界面,并对界面进行了测试。最后,用户界面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成功应用于LAMOST观测。  相似文献   

19.
射电天文台址内仪器设备众多,电磁环境复杂,电磁兼容设计、屏蔽设计及辐射评估均依赖基于测试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而程序化是提高测试及数据分析效率的唯一手段。浅析了电磁辐射评估系统的硬件组成、评估流程、软件开发目标及关键技术点;基于软件需求分析及评估过程中的数据传递、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给出了评估软件的设计流程图、数据流图及二维差值算法流程图;分析了电磁辐射评估过程中主要数据特征,开发了基于数据源、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及管理模块。其次,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通过大量的程序调试与界面优化,完成了电磁辐射评估软件开发,能够对仪器设备辐射特性进行快速测试、分析与评估,为射电天文台址电磁兼容性改造和射电望远镜系统兼容性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讨论运用PCI 9054(美国PLX公司生产的接口芯片)作为接口芯片的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板卡的软硬件设计,以实现天线跟踪的两个时间同步中断。利用标准秒信号中断作为系统时钟同步信号,并同步产生时间间隔为20ms(或40、50ms,可选)的中断信号,来处理天线跟踪指令输出。中断信号通过PCI中断口INTA#接入计算机,在驱动中识别不同的中断信号,并在应用程序响应中断处理后,命令ACU(Antenna Control Unit)机,实现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同步跟踪。其控制过程分3部分阐述:硬件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安装及应用;着重讨论了前两者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