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地质力学研究现状地质力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发现了众多的构造体系及其在陆壳中的定型性,定位性、定向性,确定了构造体系的三大类型和五种构造型式。即横亘东西的复杂构造带、走向南北的构造带和扭动构造三大类,以及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和入字型构造五种构造型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独特构造特征、成生时代及应力作用方式,并进而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地壳运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深化了对中国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提出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区划层次结构,系统总结了各赋煤构造区构造单元的煤田构造特征。从煤系变形控制因素角度,揭示了中国煤田构造展布的分区分带特征,把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划分为两大构造区域、三大煤系变形带、五大一级赋煤构造单元。提出煤盆地构造类型划分方案,研究了主要聚煤期古构造格局及其对成煤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恢复了煤田构造演化历程。建立了控煤构造样式分类方案,强调构造变形和构造形态对煤系现今赋存状态的控制作用,使构造控煤有了明确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构造样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了近年来构造样式的研究现状和新的进展,结合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张性构造环境下构造发育的特点,建立了利用三维空间构造信息的构造样式划分方案。据此对珠一坳陷的各类构造样式进行了研究。根据盆地(坳陷)结构、断层组合及动力学机制,将珠一拗陷构造样式划分为断块与板式正断层组合构造,断块与铲式正断层组合构造,转换带构造,潜山披覆构造,底辟构造和重力背形构造等6大类13小类。研究还指出了基于构造样式的油气有利聚集部位及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构造组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地壳岩石圈中的各种构造要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本文从构造变形场的角度 ,分别分析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及邻区伸展构造组合、挤缩构造组合、走滑构造组合和垂直构造组合的不同类型 ,分析了相同构造活动期不同部位构造组合的并列和干涉 ,以及不同构造活动期构造组合的叠加复合。对构造组合的分析和归并 ,实现了大中小型构造的衔接 ,对油气构造的成藏控制机制分析及油气资源的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龙山构造是川西北地区的重点勘探构造。据地震剖面分析,解析了九龙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九龙山背斜受到米仓山构造和龙门山构造的双重影响,主要经历了三期次构造叠加,其叠加组合形成了现今九龙山的复杂构造。通过合理的构造建模,对九龙山构造运动过程、多期构造叠加及油气运移与分布规律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西段“太华群”多期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为依据,论述了太华群自形成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序列,揭示了太华群内部的面理置换、褶皱叠加、断裂复合等规律,探讨了各变形幕的构造式样以及构造变形环境。在其构造层次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主要构造变形阶段:Ⅰ.粘-塑性构造变形阶段;Ⅱ.塑性构造变形阶段;Ⅲ.脆-韧性构造变形阶段;Ⅳ.脆性构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7.
我省自19—1978年间区内共发生248次浅震和10次深震。这些地震活动明显地受挽近期活动断裂构造控制,地震震中的分布显示带状及线状的规律性,据此划分了不同方向的地震带。本文分三个方面对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做了初步探讨。一、构造体系概况区内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经过不同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体系(带)有: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华夏式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弧形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其中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我省主要的构造体系,它们互相交切,组成了我省的基本构造格架。这些构造体系在  相似文献   

8.
山东招远谢家沟金矿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谢家沟金矿存在的一系列平行于招平断裂的构造,其中主要构造有北北东、北北西以及东西向构造,同时还存在大量派生构造。通过对上述构造的分析,推断出矿区构造演化模式。确定了该矿区经历了5个不同构造阶段,同时指出矿体形态主要受北北东和北北西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9.
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构造应力场是影响油气运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构造应力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与油气富集的圈闭构造;另一方面,不连续状态的瞬间构造应力和连续状态的长期构造应力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驱动力。分析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着重讨论了确定含油气盆地应力场的方法,并探讨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在该区的工作,以新的锆石U-Pb年龄为依据,论述了皖南构造带的组成、前南华纪基底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以构造变形特征为依据,将皖南构造带分为3个构造分区,论述了各个分区的总体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最后,概述了皖南构造带从晋宁期到燕山期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北部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及中部早期东西构造受后期构造的切割或影响部位,东西向构造的走向发生变化,在平面上呈“孤形”展布,从而引起早期矿带走向、厚度等发生变化。由此形成弧形构造控制着早期矿产资源的分布。本文论述了弧形构造的成因,阐明了弧形构造的控 煤作用,并用实例分析了弧形构造的控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庚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901-67040917
川东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褶皱带组成,为典型的高陡背斜构造带。该区油气勘探目的层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石炭系,而且钻井主要位于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由于地震资料对构造陡翼地层的反射资料显示品质较差,从而对该构造认识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笔者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对川东褶皱带典型构造明月峡背斜构造的二维地震剖面测网及两条宽线二维地震剖面重新进行详细构造分析及解释。解释结果表明,如果假定地层厚度不变,明月峡构造样式可以认为是两个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合而成,发育两期构造。据此本文提出了明月峡背斜双楔形构造发育几何学模式图,分析了两期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加模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地表变形是深部逆冲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中浅层构造变形时间为中白垩世,晚期深层构造为晚新生代时期,而且晚期构造改造了早期构造。构造解释结果给出,剖面几何形态为浅层发育向东的反冲断层扩展褶皱,中深层分别以三叠系膏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深层构造分别以志留系泥页岩和震旦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构造几何分析指出,深层楔形构造形成时间晚于中深层楔形构造,并改造了早期中深层楔形构造,从而出现了构造高点的向西偏移的现象。在平面分布上,明月峡背斜浅层高陡构造背斜东翼宽度从北向南逐渐变窄,深层楔形体楔形角度逐渐变大,构造缩短量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3.
杨庚  陈竹新  王晓波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9-67040009
川东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线性褶皱带组成,为典型的高陡背斜构造带。该区油气勘探目的层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石炭系,而且钻井主要位于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由于地震资料对构造陡翼地层的反射资料显示品质较差,从而对该构造认识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笔者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对川东褶皱带典型构造明月峡背斜构造的二维地震剖面测网及两条宽线二维地震剖面重新进行详细构造分析及解释。解释结果表明,如果假定地层厚度不变,明月峡构造样式可以认为是两个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合而成,发育两期构造。据此本文提出了明月峡背斜双楔形构造发育几何学模式图,分析了两期楔形构造垂向上叠加模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地表变形是深部逆冲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中浅层构造变形时间为中白垩世,晚期深层构造为晚新生代时期,而且晚期构造改造了早期构造。构造解释结果给出,剖面几何形态为浅层发育向东的反冲断层扩展褶皱,中深层分别以三叠系膏岩和志留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深层构造分别以志留系泥页岩和震旦系泥页岩为顶、底滑脱面的楔形构造。构造几何分析指出,深层楔形构造形成时间晚于中深层楔形构造,并改造了早期中深层楔形构造,从而出现了构造高点的向西偏移的现象。在平面分布上,明月峡背斜浅层高陡构造背斜东翼宽度从北向南逐渐变窄,深层楔形体楔形角度逐渐变大,构造缩短量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4.
走滑构造是地壳上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构造之一,尽管经历了长期研究历史,但在其某些特征方面还存在着不确定认识。笔者等基于力学和脆性破裂理论以及安德森断层模式,分析了走滑构造的成因类型及相关构造的几何学特点。在总结走滑构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沉积盆地中大型走滑构造是基底先存断层或薄弱面复活形成,局部有新生型的,提出了准摩擦滑动的概念。明确了直扭、压扭和张扭的含义,并将亚简单剪切应用于分析断层活动。细化了各种构造的发育顺序,讨论了不同性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强调了构造几何关系与走滑带应力性质的关系。归纳了花状构造形成的构造部位,明确了走滑构造带结构及其主控因素,并用于地表和地下走滑构造的识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遥感影象线性构造在研究区域构造和深层构造中的地质意义,探讨线性构造与区域构造轮廓间的关系。地壳的构造变形常以丰富的构造地貌景观和线性构造信息显示在遥感图象上。这种深部构造信息也有可能通过地壳的动力变形和深部地球化学反应传递到地表。文中详述了这些线性构造和深层构造及岩浆涌动构造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邯峰矿区地质构造样式及找煤方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矿区基本构造格局及其深部构造特征,总结出矿区主要构造样式为伸展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掀斜断块样式,其中伸展构造样式是矿区地质构造的主体构造样式;指出了有利于找煤的构造模式为单斜断块及地垒构造组合;预测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松潘-甘孜滑脱型山链变形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宗秀  许志琴 《地质科学》1997,32(3):327-336
本文从变形构造、变形式样、变形机制及相关的变形一变质关系研究人手,厘定了丹巴地区的构造层次。在纵向上将主造山期滑脱构造划分了三个变形构造域:上部变形构造域、中间变形构造域和下部变形构造域。提出了该造山带主造山期多层次滑脱构造二维空间的构造变形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以及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的构造动力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沟通了不同的圈层和岩石,表现为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多源性以及构造矿化的分带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表现为剪切变形及热动力变质与构造岩的分带性,以及含金剪切带的热液蚀变分带性;由导矿构造、储矿构造和成矿构造流体等子系统组成了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9.
该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个大的构造旋回和九个构造变形世代这一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在不同构造层中分别形成了褶皱构造、正向或逆向顺层滑脱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脆性断裂构造等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20.
锦屏磷矿翻卷褶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锦屏磷矿的构造研究,作者提出锦屏矿区构造为一翻卷褶皱,并用“通用座标系”方法求解了翻卷轴线的产状,恢复了翻卷前的构造位态。表明其构造与区域构造的一致,同时也解释了两翼不同矿体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