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河南崤山地区伸展滑脱作用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碰撞造山后伸展滑脱作用及其成矿理论为指导,根据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成果资料,重点阐述了崤山地区拆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研究认为,崤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找矿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2.
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综合崤山地区的矿产勘查成果及前人研究资料,对崤山地区内生矿产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内生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将崤山地区内生金属矿床划分为1个矿床成矿系列、3个亚系列、6个矿床式,建立了崤山地区成矿模式,并进行了找矿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崤山与其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华熊复合地体的一部分,金矿成矿条件相似。但是,与其西邻的小秦岭和东南的熊耳山地区相比,崤山金矿找矿工作始终未获重大突破。为加强对崤山地区成矿地质规律和容矿构造研究,笔者收集了大量崤山地区区域地质和研究成果资料,在分析研究已有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对崤山地区申家窑等十余个矿床(点)和张家河等4处燕山期中酸性岩体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测试,并借助于崤山地区1∶5万重力测量和1∶5万磁法测量成果,阐述了崤山地区地质特征,指出了不同方向层间剥离构造、NW向陡倾斜断裂构造、NE向陡倾斜断裂构造等3个方向为崤山地区金(银)矿床的主要容矿构造,分析了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帅  高喜  高领 《地质与资源》2015,24(6):567-571
崤山地区具有多种矿产资源,是豫西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的重要成矿区,该区总体构造格局为崤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核部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周边盖层为熊耳群的火山岩,金矿赋矿岩系有利,含矿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理想,资源潜力巨大.结合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有利的成矿因素,构成与金矿床赋存条件密切相关的三位一体成矿模式,这一模式将打开崤山地区找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崤山地区拆离滑脱构造控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崤山与其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华熊复合地体的一部分,金矿成矿条件相似。但是,与其西邻的小秦岭相比,崤山金矿找 矿工作始终未获重大突破,目前仅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究基原因,主要是对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研究不够深入。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崤山地区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的实地调查、解析、建立金矿控矿构造体系模式,研究金矿矿化富集与控矿构造体系间的空间关系,寻求金矿找矿重大突破的方向。研究表明,燕山期环崤山拆了滑脱构造体系为区内金矿控矿构造体系,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金矿找矿工作重点应围绕环崤山主拆离滑脱构造带开展。  相似文献   

6.
形成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断裂系统和与太华群基底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是整个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地区金矿形成的最有利条件。崤山南坡具有金矿成矿的构造-岩浆条件,特别是在有利的构造、岩浆部位的深部具有找矿前景。通过对断裂、岩体(找矿目标体)进行细致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三个金矿找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区内金矿主要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分析,认为该区的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可划分为(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2)黄铁矿-石英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2)和(3)为主成矿阶段。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化温度及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流体成分为富含CO2的水流体,且溶解了数量较多的Na+和Ca2+离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285℃,表明崤山地区的金矿床属以中温为主的热液矿床,缺少高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0.5‰~5.4‰,具深源硫特点;δ18 OH2O值变化为0.1‰~9.4‰,δ18 D值变化为-134.9‰~24.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结合崤山和小秦岭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出露面积对比,崤山地区找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剥蚀程度较低,因而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豫西崤山金矿地质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和室内资料分析,对崤山地区金矿地质和问题,如:成矿年代,控矿构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航磁,重力异常和遥感影像证实,在崤山太华群之下有一隐伏花岗岩体存在,其规模可与小秦岭文峪岩体相比,岩体从南西(深处)向北东(浅处)浸入,在申家窑以北又转向北西。岩体的发现,深化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解决了金矿成矿的热源问题,研究表明,崤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具备找到了大型金矿的前景。经综合分析,预测了三个有希望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10.
崤山地区位于河南小秦岭金矿田与熊耳山金矿田之间,是河南省重要的金多金属矿成矿地段。通过对崤山地区申家窑、寺家沟等矿床(点)的岩矿石稀土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分析表明:(1)大部分矿石与围岩岩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不吻合,部分矿石与岩浆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具有比较好的吻合;(2)热液体系相对富含Ca~(2+)、K~+,阴离子以SO_4~(2-)、F~-、Cl~-为主,成矿液体中NO_3~-含量低于检出限,Na~+/K~+比值均小于1,Cl~-/F~-比值均大于1;(3)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其次为CO_2,含少量的H_2和CH_4,成矿溶液属于H_2O-Ca~(2+)(K~+、Na~+)-Cl~-(SO_4~(2-)、F~-、Cl~-)-CO_2体系。认为崤山地区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不同时期的岩浆源的贡献;成矿热液主要为偏碱性的岩浆热液,其次为变质热液。  相似文献   

11.
<正>崤山地区已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化点多分布于太古宙结晶基底与元古宙沉积盖层之间接触带附近,致使前人认为崤山地区金矿与两者间接触带上部发育的砾岩密切相关,被定为"底砾岩型"金矿(盛中烈等,1980)、"不整合型"金矿(秦国群等,1993)或者砾岩层控型金矿(陈衍景等,1992)。石铨曾等(1993)首次在崤山地区提出  相似文献   

12.
李麦兑 《黄金地质》1997,3(2):52-56
崤山金矿田已探明三个不同类型金矿床,阐述矿床地质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对比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不同类型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崤山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崤山金矿田已探明三个不同类型金矿床,阐述矿床地质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对比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不同类型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0—2014年在崤山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系统总结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取得的区域地质、地球物探、地球化探和遥感解译等成果,运用相似类比理论、综合成矿信息及成矿模型理论,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根据找矿模型对该成矿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圈定了6个有利找矿靶区,其中A级靶区2个,B级靶区2个,C级靶区2个。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崤山地区金银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崤山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是河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为进一步明确崤山地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探讨成矿就位机制,指导崤山地区中深部地质找矿工作,本文对崤山地区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性质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崤山地区控矿构造分为拆离断层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和张扭性断裂控矿构造三类。①拆离断层沿太古界太华岩群的结晶基底与中元古界熊耳群盖层间发育,带内发育糜棱岩,崤山北部主要含矿石英脉多发育在紧靠拆离断层带下盘的太华岩群中,矿体就位于拆离剪切形成的拆离断层及其次级断裂带中;②韧性剪切带主要位于崤山中西部和北部,早期呈压扭特性,发育绿泥片岩质初糜棱岩、糜棱岩、花岗质超糜棱岩等,申家窑韧性剪切带晚期表现为张性特征,在其下盘发育有多组与其走向一致的羽列状次级断裂构造,矿体就位于韧性剪切带及其下盘羽状次级断裂带中;③张扭性断裂多发育于崤山中东部,断裂内充填有含金石英脉条带,围岩中多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等,矿体就位于张扭性断裂带中。按照岩体、构造对成矿的作用关系,建立了崤山地区以深源岩浆为流体、以构造侵位为空间的"双控"成矿模式,指出韧性剪切带、拆离断层带中深部及其次级断裂带是寻找脉型金银矿床的有利地段,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周缘有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四川木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矿资源。目前已发现了梭罗沟大型岩金矿床、耳泽岩金矿床等。由于该地区特殊构造位置及有利的成矿条件,具有良好的找寻岩金矿前景。本文是通过总结在木里地区从事岩金找矿、普查、勘探、开采10多年工作基础上,总结出了在该地区岩金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方山金矿位于崤山地区东部,属于缓倾斜石英脉型小型矿床。近年来,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了与辉绿(长)岩有关的陡倾斜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存在。经过对老硐调查及地表追踪,发现与辉绿(长)岩有关的矿化体10余条,另外,大方山矿区地质条件与中基性岩成矿模式相一致,暗示大方山金矿区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金厂峪金矿床成矿地质研究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合 《城市地质》2000,12(2):9-13
从成矿地质研究入手,开展了与金矿有磁矿床物理化学条件。矿床地球化学,矿床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工作。利用热热梯度的分布,原生晏及地震勘探手段预测了成矿远景区。通过探工物难,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崤山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涛 《地质与勘探》2018,54(2):230-242
崤山金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境内,是一个典型的变质核杂岩发育区,也是豫西盆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金-多金属元素异常广泛分布,虽然近年来发现了一些中-小型金多金属矿床和多处矿点、矿化点,但至今没有获得重大找矿突破。本文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要素分析后认为,虽然崤山矿集区与相邻且金多金属矿丰富的小秦岭和熊耳山具有十分相似的成矿背景与地质演化,但本区大型同构造深成侵入体仍处于隐伏状态,表明崤山地体的构造剥蚀与去顶程度远小于小秦岭和熊耳山,这意味着深部应具有巨大的金多金属找矿潜力。因此,要实现崤山地区重大找矿突破,须重视:(1)加大勘查深度;(2)采用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与技术组合,对控矿断裂的深部结构进行高精度探测;(3)加强矿田构造与矿化垂向分带研究,重视与邻区(小秦岭和熊耳山)成矿系统的地质对比与参照。建议对本区有利找矿区段进行高精度地球物理扫面,配合典型断面的地质-地球物理交叉验证,进而优选出可供工程验证的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0.
董光贵 《矿产与地质》2007,21(3):275-277
塘新寨金矿位于赖子山背斜北西端.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目前已探明,该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矿化体.因此,加强本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有望获得的更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