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者以怀疑的眼光回顾了有关大气中CO_2增加引起的可能气候效应的争论。对一般认为的十种谬误或未经证实的论点进行了讨论,它们是: 1.模式比数据好; 2.政府认可即等于科学证实; 3.气候变化将表现出不连续性; 4.随气候变率气候变化的增加; 5.过去100年的变暖趋势清楚证明CO_2增加引起气候变暖正在来临; 6.破记录的高温表明CO_2增加引起升温,破记录的低温表明临近一个冰期; 7.CO_2的间接的气候效应比直接效应更重要; 8.即使许多模式建立者不能预测下一年度的气候,农民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时仍使用气候变暖的预测; 9.由于树的生长期很长,森林尤其易受气候变暖的危害; 10.砍伐森林相当于使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2.
一、大气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大气科学的资助方向是:1.积极组织关于气候系统内涉及大气、海洋、陆面和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鼓励有关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活动,以更深入地揭露气候异常、环境变迁的各种因子。2.鼓励参与国际性的大气科学试验计划如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全球对流层化学计划(GTCP)以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3.要与有关大气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冬季积雪特征及欧亚大陆积雪对中国气候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首先回顾了有关中国冬季积雪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冬季积雪的空间分布气候特征以及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中国冬季降雪特征,气象因子对中国冬季积雪水量平衡的影响,外强迫和大气环流系统在积雪形成中的作用等。冬春季欧亚大陆积雪对同期和后期中国气候影响的相关研究说明与欧亚大陆积雪异常相关联的中国气候异常以及积雪通过改变土壤湿度、表面温度和辐射分布,引起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对中国气候产生影响的物理过程。应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 (NCEP) 第2版气候预测系统 (CFSv2) 的回报试验结果,对CFSv2在欧亚大陆积雪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关系的可预报性方面的分析表明,CFSv2能够较好地回报出春季欧亚积雪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在积雪及其气候效应研究方面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引言假设太阳能的供给常年不变,全球气候变化就是由大气的重要成份(CO_2,水汽和臭氧)与大气的其它成份的比例的改变引起的.另外,自然界诸如火山等事件以及人类活动也会把尘埃和气溶胶(气雾)排入大气,这对气候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相对而言,排入大气的CO_2影响并非很大,而火山爆发所喷放的尘埃对气候产生的短时间影响则要严重得多.再则,矿物燃料和木材的燃烧对大气混浊度和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此也就严重影响到了大气质量.大气混浊及雾的形成,使得地球反射率增高,大量太阳能量被反射回去,造成高层大气的平衡温度下降.一般说来,这类影响还不像“矿物燃料燃烧引起大气CO_2增加,从而由于温湿效应造成环境温度上升”这种大家所熟悉的论点为人们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的浓度接连不断地增加,照这样下去,预料在下世纪后半期将达到本世纪初的2倍。CO_2浓度的增大会对气候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介绍世界许多研究所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媒介报导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所有关于气候变暖的研究中,二氧化碳和其它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是近年来国际上最受重视的课题.1985年10月在奥地利菲拉赫召开的“CO_2和其它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及有关方面影响的国际论证会”,和同年底美国能源部组织世界上主要专家编写的6卷报告,是当今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有权威的观点.这里我们选择一些研究资料,介绍以下几个问  相似文献   

7.
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可能作用,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简称IAP 9L-AGCM)对全球夏季气候进行了30年(1970~1999年)集合回报试验,系统地考察了基于大气初始异常条件下模式对跨季度短期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在热带、副热带及高纬都存在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区域,说明大气初始场异常本身对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有很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全球来说,大气初始异常对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在东亚地区更为显著,其作用不可忽略.通过对典型年份的个例分析发现,在某些气候异常剧烈的特殊年份,春季大气初始异常在我国夏季气候形成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利用Mauna Loa和南极站点月均观测大气CO_2和δ~(13)C资料分析了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而与火山喷发指数呈负相关。大规模火山喷发能够降低强ENSO对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不仅与喷发强度有关,还与持续作用时间有关。ENSO与火山喷发共同影响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而分析期间内的El Chichon和Pinatubo喷发后大气CO_2和δ~(13)C年际变化的差异则受ENSO和火山喷发的强度以及两者的相对起始时间的影响。δ~(13)C分析结合Keeling Plot计算表明,ENSO对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的变化,而火山喷发对其影响则通过因温度降低和海洋施肥效应所引起的海洋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9.
气候是人类的生活环境要素之一,对人们的活动有重大影响。本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陆续出现了许多气候异常现象,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影响甚至波及整个国际社会。这使人们不得不重视和加强对气候变化原因的研究。人们很快发现了海...  相似文献   

10.
巢纪平 《气象》1979,5(7):2-6
本文对近代物理—动力气候学的进展作了简要的报导,着重讨论了大气成份(H_2,CO_2,O_3等)和极冰对气候的影响。并对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成份等增加后对未来气候可能产生的冲击也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记录1997~1998年“厄尔尼诺”影响期间广西所发生的气候异常反应及其对广西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大气环流的特点,阐述赤道海温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给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诊断和防御异常气候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孟晓阳  张兴赢  周敏强  白文广  周丽花  余骁  胡玥明 《气象》2018,44(10):1306-1317
本文利用全球地基二氧化碳柱浓度观测站点(Total Carbon Column Observing Network,TCCON)18个站点CO_2地基观测数据对GOSAT(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2009—2017年的大气CO_2遥感反演产品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卫星CO_2遥感产品与地基遥感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在东亚、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四个区域内卫星遥感产品与地基观测的平均偏差分别为2. 23±2. 69、2. 19±2. 19、2. 01±2. 49、1. 59±1. 79 ppm,相关系数不低于0. 75。卫星在30°S~60°N范围内的产品精度较高,而在高纬地区产品精度稍低。本文进一步利用GOSAT L2 XCO_2遥感反演产品对全球大气CO_2的长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7年全球大气CO_2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全球年平均增长率为2. 22 ppm·a~(-1),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印度和非洲,受与厄尔尼诺有关的自然排放影响,2016年相对上一年的增长量最多,年均CO_2绝对增量在3 ppm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地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已引起了人们对CO_2对植物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粮食供应的未来展望的兴趣。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对CO_2浓度在水稻生理生长期和整个生育期方面的影响了解相对较少,而这是一个水稻品种对一特定地区环境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当代改良水稻品种(Oryza sativa,品种 IR-30)在两个对照的光周期下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植株生长在置于室外、采用自然光照并由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的人工气候室中。室内的CO_2浓度分别为160、250(低于环境浓度)、330(环境浓度)、500、660和900(高于环境浓度)μmol CO_2/mol 空气。在1987年,整个试验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即早稻试验在营养生长阶段内延长了光周期,而第二次即晚稻(LPR)试验只利用自然出现的光周期。在两个试验中,营养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均比生殖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快,同时在营养生长阶段,出叶速度随CO_2处理而加快。在晚稻试验中,与等于环境CO_2浓度和低于环境CO_2浓度的处理相比,高于环境CO_2浓度处理下的水稻幼穗分化和孕穗期出现较早,且整个生育期缩短。这种随CO_2浓度上升而产生的植物发育加速现象与CO_2引起的营养生长阶段内主茎叶片的减少有关。相对于晚稻试验,在早稻试验中水稻植株发育对CO_2的响应的减弱是由人为延长光周期迫使生殖生长发育阶段推迟引起的,在高于环境浓度处理中更是如此。鉴于全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大,CO_2导致的发育加速和全生育期缩短可能会成为一个参与挑选水稻品种和安排特定地区农事活动的水稻学家和育种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引论近百年来,在大气中 CO_2的浓度一直在增加[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3]。虽然 CO_2在动物呼吸和光合作用方面的作用自18世纪以来就已为人们所知了,但是直到20世纪,CO_2在其它方面的作用才逐步引起重视。现时的科学分析指出:现在记录  相似文献   

15.
未来气候是否异常,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影响,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气侯异常现象比较复杂,预报方法也不成熟。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气候异常的历史及成因,寻找其演变规律,探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途径。近来国外关于世界气候异常的讨论很多,主要集中讨论如下四个问题:一、极区的变冷,二、一些国家的干旱与洪涝,三、对70年代以至本世纪末气候的展望,四、气候变化的原因。这里主要围绕前三个问题,谈一谈我们初步分析的结果。目前对于产生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人们还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状况均与大气环流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说:气候异常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当然也不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崇银  凌健  宋洁  潘静  田华  陈雄 《气象学报》2014,72(5):817-834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系统,它的活动及异常既对其他系统有一定的作用,也对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有明显影响。因此,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一直是大气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文中对近5—10年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做了简要回顾和综合,主要包括:(1)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别是MJO的动力学机制;(2)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以及MJO的数值模拟问题,特别是大气非绝热加热廓线对模式模拟MJO的重要作用;(3)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MJO,特别是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与ENSO的相互作用关系;(4)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及其流场形势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重要影响,即MJO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调制作用,以及热带大气季节内低频气旋性(LFC)和反气旋性(LFAC)流场对西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5)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包括MJO)的活动及异常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建立、活动异常的影响,以及它们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1.概述 1972年以来世界许多地区出现明显的气候异常,从而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国际上的注意。从实用观点来看,气候是天气的平均状态。大的但短期的天气变化对个别民族或国家经济影响是较小的,持久的气候异常可能引起广泛的灾难和经济的瓦解,如萨赫勒(Sahelian)的干旱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如此。为了和这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决策者需要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目前的天气预报还没有超过几天或几星期。由于过去出现过的情况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因此,人们需要凭借根据气象记录  相似文献   

18.
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异常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应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代际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即25~35年模和7~10年模,分析研究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形势.其结果极为清楚地表明,对应北太平洋SST的年代际模的正、负位相,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形势都近乎相反,充分说明SST年代际模的重要作用;由于北太平洋SST的两个年代际模有十分相近的水平结构特征,它们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也有十分相似的特征;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模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在中高纬度地区呈正压结构特征,而在热带地区的响应主要有斜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问题在近二十年来被许多气候学家所注意。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中最受注意的是 CO_2增长的效应。许多观测及分析研究已经证实,大气中  相似文献   

20.
虽然目前有关因大气中CO_2和痕量气体的累积而引起所谓“温室效应”的论据尚不充足,但人们对这一问题正日益关注。大多数科学家似乎同意现在每年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碳量约为50—52亿吨,热带土地使用的变化是至少4—16亿吨碳的净来源(森林砍伐占3—13亿吨,土地有机质的减少占1—3亿吨)。可能有1亿吨碳是从石灰窑内释放的,0—1亿吨是因非热带生态系统中土地使用的变化释放的。这表明每年碳的排放总量可能达55—70亿吨。结果,大气中的CO_2浓度已从前工业期(约1750年)的280 ppmv(百万分体积比)按指数增加到1958年的约315 ppmv和1985年的约346 ppmv。一个有关碳释放量上限的构想提出,到下个世纪中叶CO_2浓度可能达到前工业期水平的2倍,而一个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