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气象站网信息流转路径的优化开展研究,在分析现有站网信息两条流转路径对站网准确性和一致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站网信息流转路径优化方案,包括基于两级审核机制的站网信息业务管理路径优化、基于实时检测-反馈机制的站网信息上行气象资料传输路径优化和站网信息版本控制优化。通过管理手段与业务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将该优化方案在省级气象业务中予以实施,数据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案对于提高站网信息质量具有明显的成效,有助于实现气象站网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各地农业生产格局的不断调整,山西省现有的地面观测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亟待改善和加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山西省农业生产格局与原有站网监测的不适应以及现有农业生产格局对站网监测的需求,对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对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观测站远距离数据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以太网技术实现自动气象观测站采集器与上位计算机的数据通信,解决超远距离数据采集,对调整站网布局、特殊环境下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布设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吉宝衍 《气象》1996,22(11):1-2
天津与灯塔、平台气象站的温压湿资料分析1)吉宝珩(天津市气象局,300074)目前我国海洋气象观测站极少,只有少量以海上平台为主的观测点,因此不能长期提供资料,更不能形成站网,给天气和气候资料的应用带来不少困难。为了弥补资料不足的现状,本文对天津市气...  相似文献   

5.
正测百年气象观洞庭风云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洞庭湖和岳阳楼之间,一个气象观测站静静矗立,记录着洞庭湖区的潮涨潮落、风云变幻,这就是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是全国唯一建在大型水体附近、且观测资料时间跨度逾百年的气象观测站。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中国气象业务体制改革关于“三站四网”建设要求,初步分析了江西省气象局区域气象观测站系统建设现状、设计布局、数据应用软件开发、应用效益情况等情况,以及与地方(县级)区域、国家站网等业务协调与指导的关系等内容,同时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采取的措施及整改办法。  相似文献   

7.
深圳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运行以来,观测数据传输及时率从2007年的96.6%,提升到2011年的99.9%,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运行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保证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的稳定高效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理念;2)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法;3)依靠技术创新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省级气象业务中出现的站网信息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以元数据信息变更最为频繁的区域自动站为典型示例,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应对措施,为省级气象部门高效管理站网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晓明  王国复  黄菲 《气象科技》2014,42(3):382-390
利用1961—2011年51年的日降水资料,以2400多站组成的国家级站网为基准,通过分析不同站网对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4种极端降水指数监测差异,对中国不同地面观测站网对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各站网对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监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基准站网,基本站网,基准站网,GCOS站网。GCOS站网和基准站网对各降水指数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与标准站网相差较大。基本基准站网和基本站网对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方向及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与标准站网非常一致,但在西南地区北部、东北中东部地区、长江中游北侧局部地区的观测精度仍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开始,湖南省启动了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省累计建站2107个。通过对湖南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为兄弟省份开展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不合理,观测时次偏少, 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无论从时空上还是密度上,都不能满足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的需要.努力加快我国自动气象观测站发展步伐,是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和预报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快我国自动气象观测站发展步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刚 《四川气象》2000,20(1):4-5
我国现有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不合理 ,观测时次偏少 ,所提供的气象信息 ,无论从时空上还是密度上 ,都不能满足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的需要。努力加快我国自动气象观测站发展步伐 ,是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和预报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曾燕  邱新法等 《气象科学》2001,21(3):338-342
本文利用地球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制图等功能,分别将我国的国界、省界、县界、县城位置和全国160个标准气象站、194个公开气象站、479个内部气象站及“9210”工程的2513个气象站的有关信息加载到地球信息系统中,并以不同的图层分别进行管理,建立了全国气象台站网信息库,为利用地球信息系统进行有关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为气象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巴州气象事业在自治区气象局和巴州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巴州8县1市党委、人民政府的支持下。40年来,通过各族气象职工的辛勤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事业建设初具规模1建立了气象台站网和业务体系巴州是华夏第一大州,面积有480000km2。解放初期,仅有刚建的3个气象站。现已发展到11个气象台站,其中国家基本气象站8个(内含气象台1个、国家气候基准站2个、探空站2个、测风站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5个),一般气象站3个。为了监测天气气候变化和气象服务的需要,在天山山区和塔里木盆地有3个远离县城的艰苦站,形成巴州…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中国不同观测站网1971—2010年平均风速及其变化趋势的监测差异发现:不同站网监测的中国平均年、季、月风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对差异在±10%之间;对平均风速空间分布的监测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基本基准站和基本站网对东北和华南的监测结果较好,特别是基本基准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监测均接近标准站网;各级监测站网得到的中国平均风速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从风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来看,几个站网的监测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象站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对气象信息关注度的提升,气象站的管理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移动互联网与气象站监测结合方面的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大部分气象站数据以气象工作者在办公领域PC机上获取为主,受地域和时间等限制,使气象工作者不能随时查看实况气象数据,及时获取设备报警信息。为了更灵活便捷地获取气象数据,对设备报警及时做出维护处理,系统使用Android软件开发工具包Eclipse和Java语言进行开发,结合移动应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在移动客户端可以随时查询气象站相关数据的信息查询系统,为气象工作者监测台站设备状态和维护设备提供便利,扩展了气象业务的安全运行空间,提升了移动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空冷技术发展现状和开展空冷气象观测的原因,介绍了空冷气象观测站的组成、要求和观测内容,以及空冷气象参数对比分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风、温度对空冷电厂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空冷电厂必须在厂址处建立临时气象观测站进行1 a以上的气象观测;空冷气象观测站要按标准规范建站,按电力设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多要素的气象观测;通过厂址气象观测站和临近气象站的对比分析,重建电厂厂址近10 a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电力设计最终所需的各种气象参数和指标;风和温度是对空冷电厂影响最大的2个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东省辖区内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水文雨量站等3类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基于广东省长时间序列气象要素及站网分布特征研发了实时质量控制系统,实时生成了质控后订正数据集,并以数据接口的方式提供数据产品的读取。该系统针对疑误数据,通过短信告警的方式实现具有针对性的设备状态监控维护提醒。系统开展业务试运行后,广东省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铜仁地区10个常规气象站近40 a历史基本资料并结合梵净山区17个雨量观测站10 a观测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运行、管理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针对当前气象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存在的不足,提出水利建设气象保障措施对策建议,为铜仁地区水利建设的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