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金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的金矿床(点)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区内断裂发育,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该区的地壳演化经历了基底陆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及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等阶段.对地层含矿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等的研究表明,区内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石炭统.金成矿为燕山期南北向挤压、构造活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属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2.
新疆古生代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所有古生代造山带都是在前寒武纪基底陆壳解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陆间型造山带。其古生代地壳发展都经历了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的过程。通过对各阶段建造和构造变形的分析,基本搞清了新疆各造山带地壳演化的历史。 新疆各构造带开始由陆壳解体进入拉张阶段的时期,最早自元古宙末(北阿尔泰),最晚自石炭纪初(伊犁、觉洛塔格)。拉张阶段的主要构造环境有岩浆型被动陆缘和非岩浆型被动陆缘两类。前者如南阿尔泰、北准噶尔、依连哈比尔尕、觉洛塔格、祁曼塔格;后者如北阿尔泰、西准噶尔、南天山、东昆仑的喀喇米兰和木孜塔格、喀喇昆仑的阿克赛钦、林济塘等造山带。前者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后者发育大西洋型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建造。拉张阶段延续的时间一般长于汇聚阶段。所以,在新缰各古生代造山带的地壳发展历史中,拉张阶段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发展阶段。岩浆型被动陆缘是地质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3.
新疆诺尔特地区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区内火山岩主要是泥盆纪及石炭纪火山岩,泥盆纪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中,石炭纪火山岩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区内岩浆岩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汇聚阶段,属挤压环境;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弛张期向活化期过渡的时期,应力体制由拉张向挤压过渡;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活化期,属挤压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古生代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阶段,属挤压环境;泥盆纪火山岩是新陆壳发展阶段固结期的产物,石炭纪火山岩为弛张期及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国琦(1989)将裴伟的洋壳—过渡壳—陆壳三阶段模式发展为古生代地壳演化的老陆壳—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五阶段模式。结合新疆北部地壳演化叙述了五阶段的特征及新疆北部各构造带在古生代的演化史及其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大地构造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边缘,阿尔泰褶皱系与斋桑-北准噶尔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分为霍尔宗-丘伊-哈纳斯、冲乎尔-青河、别洛乌巴-南阿尔泰、矿区阿尔泰和东卡尔巴-富蕴、二台6个构造建造带,14个构造建造亚带。区内地壳演化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古陆壳形成阶段、早古生代被动陆缘壳壳增生阶段、晚古生代陆壳拉张破坏和挤压重建(增生)阶段及中-新生代相对稳定的大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晚中生代是华北地块构造演化的转折时期。由出露于沂沭断裂带、鲁西地体、鲁东地体的中生代地层、岩浆,结合断裂活动年代学、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可以将沂沭断裂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划分出距今约160Ma、130~110Ma、90~80Ma等3个关键时期,并分别与左行压剪、左行张剪、右行压剪构造活动相对应。晚中生代沂沭断裂带与鲁西北西向断裂系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的共轭匹配关系表明,它们为特定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一组共轭断裂系。同时对鲁东地体晚中生代构造演化、鲁东北西向断裂系特征,以及沂沭断裂带、北西向断裂系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亚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成矿域是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媲美的巨型成矿域。其成矿作用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出带成矿作用特点,在中亚各古生代造山带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阶段,形成特定的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东部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大陆动力学原理及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观点,通过对中国北东部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提出了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中下地壳塑性层流及拆离带附近的岩浆房、上地壳的隆陷、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及深大断裂的沟通是形成中国北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11.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岩浆中水的溶解度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诺尔特地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选取各期代表性岩体计算了岩浆中水的溶解度和含量,探讨了岩浆中水的溶解度及含量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阿尔泰中高山区域化探金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宁  李月臣 《新疆地质》2001,19(3):166-173
以异常查证和矿床成因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异常集/构造带的层次上分析了阿尔泰中高山区金异常的成因,认为异常主要由砂金引起,砂金来源于古风化壳-即古近纪以前的红土型金矿,终极来源可能为以含金石英脉为代表的分散矿化。据此分析,北阿尔泰带的岩金勘查前景应审慎评估,例外的是诺尔特亚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金成因异常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并对冰缘区若干地球化学勘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的构造与矿产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疆阿尔泰的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与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接触带的北部边缘,火山喷发与侵入活动强烈,推覆构造发育。山区包括喀纳斯-青河一带的地背斜褶皱带和诺尔特地向斜褶皱带。阿尔泰山南缘主要包括克兰地向斜,与哈萨克斯坦广义的矿区阿尔泰相当,其南以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为界,南、北构造性质不同。阿尔泰山区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分散元素矿产多。而阿尔泰山南缘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矿产多,如铜镍、多金属和金矿。由于强烈的由北向南的推覆改造,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矿产被推覆改造而掩埋于深部,因此在阿尔泰山南缘寻找地下隐伏矿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峰  周涛发  岳书仓 《新疆地质》2001,19(2):133-137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地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区内石炭纪火山岩主要沿红山嘴断裂带分布,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岩性主要为晶屑凝灰岩、碎斑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等。火山作用中爆发、喷溢、侵出3种喷发形式均存在,产生了爆发-喷溢相、降落相、侵出相及火山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诺尔特地区石炭纪火山构造为裂隙-中心式,断裂导致岩浆上升喷发,火山活动的中心位于西部的托格尔托别、阔科依达拉斯等地,而东部的塔斯比格、阿克提什坎、库马苏等地则位于远火山活动中心地区,火山活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西部以爆发-喷溢为主,东部则以侵出为主。  相似文献   

15.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袁峰  周涛发  岳书仓 《新疆地质》2001,19(4):292-296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少量燕山期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研究表明,诺尔特地区各期花岗岩属于向典型的S型花岗岩过渡的系列,由于源区物质中存在幔源混合物,导致了区内各期花岗岩与S型花岗岩在成岩物质来源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地层—岩浆—构造轮廓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阿尔泰北部诺尔特地区的地质轮廓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地层主要由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组成,岩石以沉积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沉积厚度较大,并且具粗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反复出现的韵律特征。诺尔特地区的火山岩为海西早、中期形成,早期形成岩屑、晶屑凝灰岩和英安岩,海西中期形成石英斑岩和凝灰岩,前者以中性为主,后者则偏酸性;在构造分区图上投点表明,前者落在A区,属非造山带火山岩,后者落在B区,属造山带及岛弧火山岩区;稀土配分型式表明,海西早期火山岩的铕异常明显,海西中期火山岩的铕异常不明显。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属海西晚期产物,数量不多,通过AR─SiO2图、K—Na─Ca图、ACF图等图解的分析表明,它们属碱性岩浆成因的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显示花岗岩分界明显,但曲线平缓,分异不彻底。诺尔特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早期是一种类似坳拉谷的环境;中期逐步闭合并抬升;晚期裂谷完全闭合,整个地区露出水面接受剥蚀。  相似文献   

17.
Gold deposits such as the Aketishikan, Togetobie, Tasbig-Kokeydlas, Kums and Hongshanzui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in Altay of Xinjiang were found in Member 3 rhyolite tufflava, fragmental lava and ignimbrite of the Carboniferous Hongshanzui Group.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sulfur, lea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was mostly supplied by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through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a low-to-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fluid came from meteoric water with some magmatic water input evolve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s.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as well as in the northern Altay might form in multiple stages, and the Yanshani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esides the Varisc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前代表性金矿成因模式的局限性,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把金矿的形成总结为定位、流体、物源、封闭、加热和构造成矿六大系统,建立新的幔-壳多层循环体成因模式:1)以幔源流体、岩浆热液和浅-表部水来源为主,按深、中、浅构成三个层次循环体;2)金质来自多层循环流体对多类型围岩的萃取、沟通混合及多次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断层泥、迭瓦状构造地质体等可作为成矿封闭屏障;4)中生代(隐伏)花岗岩和各类型脉岩为主要加热热源;5)矿带座落在韧性构造超壳断裂之上及附近,而矿体却主要赋存在脆性构造内,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整体受构造-成矿系统控制.该模式对燕山期花岗岩中金矿是一种检验,对其它变质岩区金矿则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