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现有基于关系型数据的用途管制信息管理和利用方式,已难以满足其全域、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面向用途管制的时序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流程,提出了时序图谱链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空间单元和各管理环节信息的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周期监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岑墨 《中国测绘》2023,(2):30-3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并充分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赋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系统化治理。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更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重点针对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体系建设,从学科体系框架、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路径3个方面开展优化策略探讨,提出以统一调查为前提、空间规划为基础、用途管制为规则、审批监管为手段、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全过程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体系建设策略,构建以“理论基础宽厚-方法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卓越”为目标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多领域协同的国土空间治理队伍建设路径。未来国土空间治理相关学科发展应以学科体系建设为龙头、专业发展为核心、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人才和队伍协同发展水平,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监测预警、共享服务全链条提供信息化支撑,是实现“多规合一”、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广东省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全省统筹建设省市县三级通用、上下贯通、横向连通的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支撑国土空间全域数字化、空间治理网络化、规划实施监管智能化,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和智慧规划实施监管系统建设,打造“互联网+规划服务”新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理信息为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动能,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是三维地理信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和关键,面向实体的三维模型是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的三维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并以浙江省嘉善县的生产应用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实体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对三维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支撑技术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为了响应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战略,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支持技术体系下主要技术(感知技术、数智技术、规划技术和预警技术)的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需求,构建了集成感知立体化、数据价值化、规则图谱化、决策智能化、系统平台化、平台数治化的国土空间治理智慧化支撑技术体系;最后设计并构建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全感知、能学习、自适应、慧治理的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丽 《今日国土》2013,(9):38-42
本文以省域为基本单位,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对中国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从四大区域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东部地区所受压力和承压能力呈双高格局,社会经济承载力有待从质上提升;中部和东北分别受人口和经济结构所累,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现阶段全国最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为加强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需要强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经济的绿色支撑作用,并实施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通讯》2013,(11):45-4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提升全省国土资源文化软实力,凝聚干部职工精神动力,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全面发展,经研究,现就加强全省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和谐国土”、“阳光国土”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队伍能力素质、激发创新活力、破解“两难”局面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提升系统形象、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国土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建立调查成果的县市级自检、省级检查、国家级核查三级检查制度,即每一阶段成果需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为确保提交国家级核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省级检查工作环节必不可少、势在必行。因此,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检查工作进行技术分析,为后续调查及检查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强化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自然资源数据体量庞大、多源异构、关系错综复杂的特点,笔者基于数据血缘分析技术研究面向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探索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标准规范理论,构建自然资源数据之间的血缘关系,利用熵减分析方法向上追溯,对数据字段进行标签化,从而跟踪数据演绎轨迹,试图反映自然资源从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到治理修复的整个过程,为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东  房科  郑小梅 《测绘科学》2011,36(4):176-177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空间信息资源的分散、分布特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空间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必须实现分布武空间信息数据的变化更新,并及时提供变化监测信息.本文在研究了分布武数据库的变化更新流程以及关联类型、同步算法和冲突处理算法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提供的Replication技术,开发了分布式空间信...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一直存在坐标系统不统一的状况,不同部门的空间数据成果无法共享,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为推进国土资源数据应用与共享,提高国土资源数据服务水平,需要在国土资源系统全面开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工作。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详细地探讨了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从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技术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陈述彭 《遥感学报》2005,9(2):113-116
概略回顾了中国20世纪遥感地质的辉煌成就,列举4项重大突破:极块构造的论证与线性形迹分析,数字地质与找矿、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的新发现、工程地质选线与选址。指出21世纪面对国土普查的新任务,需要加强遥感信息机理研究,信息融合与共享,学科交叉,社会经济统计空间分析的能力,关注探月计划与遥感制图。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与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的关联融合,按照管理层级构建底数明朗的社会治理数据底板.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块数据的社会治理云平台,建立了任务分配、事件分拨、指挥调度、考核评价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驱动基层工作,以信息化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使用Oracle Sparial管理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方法和特点,提出了使用OracleData Guard实现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异地容灾的两种基本方法。基于这两个基本方法的结合使用,讨论了适合目前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的异地容灾保护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测绘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总结了十一五以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地形差异是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云南小江流域作为典型山地流域的代表,针对其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小江流域1990、2000、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宏观总体格局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流域4大垂直带谱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分析驱动因素。重点从高程和坡度两个因子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及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所在的各地形梯度位置范围,可为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及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