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在新时代,煤炭资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大主题如何协调发展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具有天然的区域分异性,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线、贺兰山-龙门山线、天山-阴山线、昆仑-秦岭-大别山线等构造可划分为九个区域。该"九宫"分区清晰地展示了各区内煤炭资源的特征,同时表征了各区的经济、生态环境等优劣特征。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水平、区域生态环境的关系,可为煤炭资源的整体规划、绿色开发等提供基础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
书讯     
<正>煤炭资源有效供给的本质是:研究和评价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自然状态的煤炭资源可转化成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煤炭产品之能力。本书简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时间分布和"井"字形空间分布格局,对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生态黄金及生态环境预警机制进行了探索,对中国煤炭资源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资源地质信息开展概略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500年来旱涝区域分异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桂武 《第四纪研究》1999,19(5):430-440
本文用研究区1470~1985年的旱涝等级资料,讨论了该地区500年来旱涝区域分异变化的阶段性,恢复了各阶段的旱涝分布和旱涝区域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旱涝区域分异的变化可分成4个区域分界格局相对多变和3个相对稳定交替出现的阶段。500年来的旱涝变化与温度变化对比发现,较寒冷期,研究区的旱涝区域分异格局较稳定、旱涝分布的东西差异显着;较温暖期,旱涝区域分异格局的变动较频繁、旱涝分布各有特点且均无明显的东西差异;在小冰期最寒冷阶段,旱涝区域分异格局的变动最频繁且区域差异性最大、旱涝分布的南北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环境演变区域分异的表现形式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随着对全球变化区域响应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演变区域分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所谓环境演变的区域分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全球变化的区域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二是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攸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绿色煤炭资源为在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适宜,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生态环境友好,适宜清洁高效利用,且具有经济竞争力的煤炭资源。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煤炭资源状况,详细阐述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技术框架,并对我国绿色煤炭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煤炭资源总量较大,其中已探明资源量为9 733.65亿t,且集中分布于“井”字形区划下的晋陕蒙(西)宁地区和新疆北疆地区,但绿色煤炭资源基础储量约为855.77亿t,经济可采的绿色煤炭资源储量仅为445.34亿t,资源保障程度仍有待加强。全面确立基于绿色煤炭资源评价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将有助于系统规划我国煤炭地质工作,明确区域资源开发战略与产能布局,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煤炭开发战略是国家总体开发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煤炭资源依据开发制约的主要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资源约束型、环境约束型、区位约束型。晋陕蒙(西)地区的煤炭资源具有三大特征和两大瓶颈,即煤炭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劣势、区位中势之特征。以及生态环境、运输能力之瓶颈。研究并总结了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所特有的规律,即:资源禀赋对开发规模的约束规律;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对岩层体、水体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规律;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规律;煤炭开发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成本和收益规律。提出了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近期与长期兼顾的总方针。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实现煤炭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生存与发展效益相统一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产能东稳西增、开发布局时空有序、生态缀块差异管理、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稀缺煤类保护等五项具体战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探讨用分式布朗插值的方法对有限的测井资料进行随机井间插值,作出井间区域的声波井剖面,从而将测井的“一孔之见”推广开去,即可以描述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的空产是分布,又为油气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湖南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构造特征与找煤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湖南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暴露区和浅部的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因此,在隐伏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隐伏区找煤主要指“三下”(老地层下、构造下和红层下)找煤,而“老地层下和构造下”找煤主要是指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为了深化对区域构造和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本区煤炭资源勘探和矿井生产地质保障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以当代构造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已有资料,对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的煤田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煤田的构造格局,提出了该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构造模式,对该区找煤前景做出了科学评价,指出了可供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9.
在本世纪初我省确立的“中部崛起”战略目标之后,我省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三年均以两位数字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中部省份之首。同全国一样,我省的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尤其是能源供应,已形成瓶颈之势。已查明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中可供单独建井利用的煤产地所剩无几,一批国有主力煤矿山资源枯竭导致我省煤炭供给能力逐年下滑,而外调煤炭受运输压力影响,一度出现电煤库存不足一周的恐慌局势。江西煤炭自给能力如何,有无充足的煤炭资源可供开采,成了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有识之士关注的话题。从我省煤炭资源赋存潜力角度上提出我省煤炭资源潜在总量虽不及产煤大省,但因近些年煤炭勘查工作的“休整”,一批具有可供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区没有上项实施,通过改革公益性和商业性勘查投资机制,加快煤炭资源勘查步伐,可望查明近10亿t的煤炭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竟虎  文岩 《冰川冻土》2013,35(1):233-239
从经济紧凑度、 土地利用紧凑度、 人口紧凑度和基础设施紧凑度等方面, 构建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200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综合测度. 结果表明: 紧凑度大致以"塔河-凭祥"一线为界, 以东区域的城市紧凑度水平较高, 以西的地区城市紧凑度水平低. 紧凑度Moran's I高值区连片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区域, 中心城市紧凑度的带动性和辐射性较强. 紧凑度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经济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和人口密度是目前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城市土地利用因子表现相对较均衡, 而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两个主因子则表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康滇地区昆阳群和会理群地层、构造及找矿靶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云南东部“昆阳群”和四川西昌-会理-会东地区的“会理群”进行探讨。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研究了这套地层的层序、划分和对比问题;然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展布格局,特别强调逆冲推覆断裂的重要性;最后,对成矿规律和找矿靶区提出一些新认识和新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为基础,论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现状与前景。中国煤炭资源以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煤为主,形成北方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包括晋、陕、蒙、宁、豫和新疆塔里木河以北,以及南方川南、黔西、滇东富煤区;但煤类分布极不平衡。通过对地域分布、埋深、煤类等方面因素具体分析后认为,近期可供进一步找煤、普查的工作对象仅占6.4%;煤炭资源赋存比较丰富的省(区)潜力较大,而煤炭资源较缺地区则潜力甚小,南方经济发达的省(区)基本无找煤普查前景。以上研究,为中国在21世纪进行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了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力  樊俊雷  李雷 《江苏地质》2017,41(2):310-317
初步概括了中国石墨矿产资源现状,总结了晶质石墨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及主要找矿标志。中国石墨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种类齐全,资源分布呈现“分布广泛、东多西少、个别富集”的特征,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是主要矿床类型,晶质石墨主要成矿规律为“构造定区、沉积控源、变质限量、热液提质”,即大地构造格局决定晶质石墨矿床的有利区分布,富有机质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控炭源供给和赋矿层位分布,变质作用深度及期次限定石墨矿体总量,混合岩化过程对提升矿石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典型晶质石墨矿床的形成一般经历沉积成岩—区域变质—混合岩化3个阶段。地层、岩性、沉积环境、构造以及地球物理异常等是石墨找矿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遥感地质角度,讨论了秦岭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的区域分布与影像构造的关系,秦岭区域的“三带三环”的影像构造格局中,北东东、北东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与次级环形影像构造密集交汇地段,通常是反映区内主要的铅锌铜矿产的分布地段,而且不同矿种类型与不同的影像构造单之有关。这种特点,对于分析区域成矿远景,是值得注视的  相似文献   

15.
对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扰动类型、扰动类型的地域分布、生态黄金律现象的概念、生态黄金律现象之例证、扰动强度类别、扰动预警以及生态恢复成本依扰动强度类别呈等比级数增长假说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期能对我国在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1 主要研究成果①提出了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的新概念。有效供给能力的经济内涵是 :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 ,外部成本内部化条件下 ,开采是经济的煤炭资源 ;一般的表述是 :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环保政策的煤炭资源。②指出了有效供给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是 :市场条件下的供需规律和生产理论 ,作为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物质平衡理论 ,研究生物与环境协调共生规律的生态系统规律。③根据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将中国分为四个大的区域分别进行评价。根据各大区域制约煤…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层序界面主要有水下间断不整合面及暴露侵蚀不整合面等两类界面,相当于Peter 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通过对南江桥亭及PG2井等典型剖面解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沉积层序,厘清层序与储层的关系:储层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第一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其构成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主体,第二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浅滩相鲕粒灰岩储层。建立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二维空间分布进行预测认为,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PG2井-宣汉渡口立石河之间,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南江桥亭及CP82井等地。浅滩鲕粒白云岩储层分布广,区域上分布于通江-开县局限台地及其西侧,浅滩鲕粒灰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通南巴地区及东部城口-万源一带。  相似文献   

18.
湘东北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的解体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湘东北地区原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实际上包含了时代更老的不同构造环境的物质建造,其应予以解体,分离出基本无序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使之与区域上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原有的基本属性能对比。根据对这些变质沉积-火山岩系的岩石组合、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初步厘定出“涧溪冲岩群”、“仓溪岩群”和“连云山杂岩”3个群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属绿片岩-角闪岩相,其原岩形成地质时代是新太古-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估算及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作物生长消耗的绿水量入手,构造了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选取中国31个省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的计算,揭示中国各省区农业生态系统对绿水资源占用情况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高的地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集中分布,低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07年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的总体空间区域差异及时间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集聚现象,但该现象逐年呈减弱趋势。结合局部自相关分析,对中国31个省区11年间的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区域分异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并对演变原因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盆地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和煤田构造格局的复杂性.是决定煤炭资源勘查难易程度,以及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布置的首要地质因素。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讨论了勘查区类型和勘查模式的概念。划分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区的4种基本类型:①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勘查区;②深部新区勘查区;③复杂地质条件勘查区;④生产矿井深部煤层勘查区。总结了不同勘查区类型的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