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0,(16):F0002-F0002,F0003
城市地球馆就是一场视觉梦想的现实版。它以一条故事主线串起,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展示,让参观者进行反思,意识到城市既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是解决者。城市地球馆分为“地球之光”、“危机”、“蓝色星球”、“解决之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五个展区,分别讲述城市的蔓延、生态问题、意识的转变、解决之道以及反思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范晓君 《中国地名》2010,(11):31-32
沈阳铁西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城区,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物质记忆和文化积淀,也是城市形象和地方感的浓缩。沈阳铁西区是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城区,素有“东方鲁尔”之称,工业文化底蕴深厚,跨越了近百年的工业历史时期。本文将通过对沈阳铁西区工业遗产形成过程及文化内涵的梳理,探讨沈阳工业景观遗产化的过程,研究工业遗产的价值、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中街,沈阳著名的商业街,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中街,为城市中央之街,其时,沈阳只有一座方城,中衔位于其中央,于是得名。这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一条街。在沈阳古城的中心地带,有一个由东、西、南、北顺城街路围成的区域,被称之为“方城地区”。  相似文献   

4.
主题建筑     
又一项新的世界之最在沈阳诞生!百合塔总高度12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体建筑,是世博园的制高点。造型似绽放的百合花,象征着沈阳百业兴旺、和谐发展。在塔的95米和100米处各有一层观景平台,可以俯瞰世博园全景。21凤之翼位于世博园主入口广场,是园区的大门。建筑面积4168平方米,主塔高72米,“凤翼”长210米,中间贯穿10根斜拉钢索。建筑整体造型如凤凰展翅,象征着沈阳的振兴腾飞。主塔下方是1000平方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凤之翼建筑使世博园充满了时代的动感与蓬勃的朝气。百花馆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花卉室内展馆。馆内有国内…  相似文献   

5.
沈阳初名沈州,后改称沈阳,从县发展为市,今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关于“沈阳”地名历史沿革,过去考证众多,说法不一。为解众家之疑惑,本人愿再度考证,对此做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中国地名》2011,(8):22-25
城市地名具有指代作用,每个地名都代表着城市的具体地理实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名又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个地名都象征着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地域特色,是城市对外开放的“名片”。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正由沈阳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沈阳'钻石之恋'集体婚礼"于6月30日上午在盛京大剧院太阳广场隆重举行。本届集体婚礼的主题是:"钻石之恋爱在沈阳"。来自不同行业的99对新人在"世界上最大钻石"——盛京大剧院共同见证独具特色的婚礼盛典。在集体婚礼上,沈阳演艺集团精心编排的皇家婚礼表演,沈阳交响乐团为婚礼现场伴奏,承载着新人爱情寄语的热气球缓缓升空,现场100名天真儿童送上百子承欢舞,新人们还品尝了象征团圆富贵的满汉全席,最后,99对新人乘坐观光花车巡游沈阳金廊,接受广大市民祝福。  相似文献   

8.
探讨绿色金融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总分支机构数据构建企业-城市网络转译模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中国绿色金融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绿色金融网络的整体密度偏低,表现为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顶点的“菱形”空间结构,网络联系主要发生在三大枢纽区,整体呈“东密西疏”之格局。②个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仅有少部分城市占据重要的中介位置。③城市行政级别、企业总部所在地、空间是否邻近、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和对外开放水平差异等对中国绿色金融网络关联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越 《中国地名》2011,(5):41-43
随着沈阳全运村建设的全面快速推进,大浑南的变化日新月异,核心区“八横八纵”16条街路经反复论证,即将被正式命名。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名能直观展现城市的文脉传承,而老地名更是古城历史的活化石。伴随着沈阳城市建设的的快速发展,如何把地名所蕴藏着的文化记忆保留下来,同时又能起出展现时代特色的新地名,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药志 《中国地名》2011,(2):29-29,31
明末清初,自后金政权定都沈阳以来,沈阳的城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四方皇城”的构架。“四方皇城”的形成与确立,为沈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现代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沈阳古城的一些古建筑相继倾毁,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  相似文献   

11.
章屹祯  曹卫东 《地理科学》2023,(10):1729-1739
土地作为各种资源要素的空间载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化解人地矛盾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减缓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途径。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DEA(Epsilon-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及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演化特征及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其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较为凸显;(2)产业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空间效应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即产业集聚超过一定阈值才能有效突破“索洛悖论”,提升本地与邻近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3)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中的适用性;但环境规制的“挤出效应”,也可能使邻近城市成为“污染避难所”,从而降低其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通过研究以期为合理指导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政策制定,实现城市...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被誉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创下了一系列“沈阳奇迹”,为“沈阳”这张名片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在惊奇、赞叹之余,于4月16日带着诸多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采访了申办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全程参与者、沈阳市市长助理杨亚洲先生。申办: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记者: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历届世园会中第一个以城市名义申办的世园会,在漫长的申办过程中,一定经历了许多的艰辛,请您谈谈当时的申办历程。杨亚洲:历届世园会都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城市举办,沈阳位于北纬40度,2006世园会的成…  相似文献   

14.
分析辽宁省沈阳大连的核心作用,将辽宁省城市分为核心城市组(沈阳、大连)和外围城市组(其他城市);再以人口、GDP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利用Theil指数计算组内差异、组间差异和总体差异,利用KZ指数模型计算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分化。结果表明沈阳大连与其他城市的分化总体上加大;分化具有波动性特征,分化在地域空间上也体现为辽中南城市群被以沈阳为核心的辽中城市群和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南城市群取而代之,其他地区城市聚集不明显;沈阳大连与辽宁省其他城市的分化是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化机制主要有地理位置的先导机制、区域发展战略的催化机制和政府规划的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12):14-15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沈阳成为燕国的属地,为肃慎氏所有。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在此屯兵戍边,设立候城,为沈阳建城之始。秦代,沈阳属辽东郡境。西汉时,沈阳为中部都尉治所,已初具县邑规模。  相似文献   

16.
投资是塑造区域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城市在区域网络中的地位和组织关系对投资吸引力存在重要影响。基于企业投资联系数据,本文分别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城市网络和吸引区外的国内投资联系,并刻画了其网络特征和投资空间格局;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回答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如何影响国内其他城市对该区域投资”的这一研究问题。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轴-辐”式网络空间结构,省际存在着明显的壁垒,城市网络特征各项指标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2)长江中游城市群吸引国内投资的来源地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格局,投资吸纳地集中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和区位因素共同对城市投资吸引力存在影响,网络特征中象征城市威望权的入度和权重入度,以及象征城市控制权的出度对国内投资的吸引力起到显著正向影响,然而由于网络发育尚不成熟,网络结构指标对投资吸引力的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维护湿地生态健康保障人类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于1999年9月至10月间成功地举办了四节二会。会展期间曾经多次来过沈阳的国内、国际友人参观了市容后,纷纷啧啧称赞沈阳的变化。出席东北城市历史与环境国际研讨会的国际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野回升、世界银行代表江口阳子、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管总领事渡边英雄、韩国龟尾大学校长康炳基及我国建设部的代表在参观了沈阳的市容景观后表示,沈阳进人全国首批旅游城市行列,被世界银行确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着实可喜可贺、名副其实。日本著名建筑学家三宅理一说:“五年前,我来过沈阳多次,这次…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嘉敏  马延吉 《地理科学》2018,38(7):1042-1050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11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利用、产业绿色化、经济发展质量、环境保护、绿色人居5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障碍度模型揭示其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高值区始终分布在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研究期内,高水平类型城市数量增加,中高、低水平城市数量减少,以四大城市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更加明显。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政府财政自给率、环境保护支出占GDP比重、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0.
拥有近百年工业发展史的沈阳,在解放前就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东北解放后,国家积极恢复经济和城市建设,沈阳成为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要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工业依靠老技术工人和工业基础,在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飞速发展,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摇篮和装备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