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西某大型煤矿工业场地滑坡勘察与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地下采矿对古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复活机理:即采动变形降低了滑坡体土层的力学强度; 采动拉裂缝为地表水和雨水的下渗提供了渗透路径,导致滑带土发生软化; 滑坡前缘的采空移动变形对滑坡体起着牵引作用。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及实时GPS监测系统等综合手段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动面及滑动主方向与变形速率; 根据滑坡的空间形态、物质结构及变形特征对该滑坡体在空间上分区、剖面上分级,并据此设计了分区治理、分级支挡和留设地下抗滑煤柱等的滑坡治理方案。监测资料表明,经治理后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青海省省道S101线改建工程红土山段滑坡体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滑坡体变形特征以及变形原因分析;计算滑坡推力,并依据滑体推力计算值选择滑坡治理方案;对治理方案技术参数以及同类项目选择治理方案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实际滑坡治理项目为依托,结合各工序实施时间节点和变形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各工序实施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明确了滑坡治理过程中各工序实施与边坡变形的对应关系。对处于治理过程中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安全施工和工序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丹巴县城后山为一大型古滑坡。由于县城建设对古滑坡坡脚的开挖而逐渐复活。2005年2月,滑坡出现加速变形。为了解滑坡体的深部变形状况,掌握抢险加固处理的效果,为滑坡综合治理提供设计、施工、工程处理依据,在应急治理工程的中后期对滑坡体开展了深部位移监测,现对该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对滑坡的变形机理及实施抢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江县沙窝寺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防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山区公路建设的加快,许多公路的修建无法避免会引起边坡灾害,本文以通江县两河口乡沙窝寺滑坡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历史、滑坡体边界特征及坡体稳定性,得出滑坡体处于缓慢蠕变阶段,属于中型土质滑坡,在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情况下,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根据滑坡体分布范围、危险区范围、滑坡性质,提出采用桩板墙与后缘裂缝填埋并设置排水沟的治理措施,可以很好地抑制边坡变形,为此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三明明溪烽林场缓倾滑坡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通过软弱滑动面的生成、滑坡体后缘的静水压力和滑坡体底部的浮托力的施加来考虑降雨和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进而对不同工况下的缓倾滑坡进行数值分析,模拟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归纳总结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及地下水、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以便为将来对该类滑坡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69-273
滑坡对人类活动危害最普遍的地质灾害类型,三峡库区为我国滑坡灾害最为典型地区。本研究通过计算万家坝滑坡体剖面工况载荷组合,对三峡库区万州万家坝滑坡变形区进行稳定性复核研究,为三峡库区滑坡治理提供典型案例。结果显示:万家坝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砼微腐蚀性;滑坡体为一大型沿基岩面滑动的中层横长式滑体,建议采用抗滑桩或桩墙结合方式进行变形区治理;需避免雨季施工。  相似文献   

8.
滑坡对人类活动危害最普遍的地质灾害类型,三峡库区为我国滑坡灾害最为典型地区。本研究通过计算万家坝滑坡体剖面工况载荷组合,对三峡库区万州万家坝滑坡变形区进行稳定性复核研究,为三峡库区滑坡治理提供典型案例。结果显示:万家坝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砼微腐蚀性;滑坡体为一大型沿基岩面滑动的中层横长式滑体,建议采用抗滑桩或桩墙结合方式进行变形区治理;需避免雨季施工。  相似文献   

9.
华建军 《地下水》2013,(3):142-144
对金盆水库大坝右岸放水洞进口新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变形原因、发展趋势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属于初具雏形正在发展的浅层推移式覆盖层滑坡,现状处于滑坡体发展的初始蠕变拉裂变形过程,根据新滑坡体的结构及变形特征,提出采用坡面及坡体排水、坡体加固、坡脚支档加固综合方法,进行滑坡体治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监测陕南四处典型滑坡的深层位移、表层裂缝变形、地下水动态、水温和气温,掌握滑坡体发生和发展。分析其变形量、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表水入渗情况,评价陕南滑坡在汶川地震后的稳定性,以验证治理工程效果,预测陕南滑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甘肃南部坪定-化马断裂带滑坡变形特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为民  黄晓  张永双  刘廷 《地质通报》2013,32(12):1925-1935
以坪定-化马断裂带泄流坡滑坡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分析,深入剖析了断裂带滑坡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了断裂带滑坡的防治方法和治理措施。断裂带滑坡一般为大型—巨型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体组成,历史上曾多次活动。变形监测资料表明,泄流坡滑坡变形目前处于匀速蠕变阶段,呈现蠕滑-塑流拉裂-土(石)流的变形破坏特点。断裂破碎带及其现今活动为滑坡长期蠕滑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降雨是滑坡体失稳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断裂带滑坡按岩性可归类为松散堆积层滑坡。因此,对断裂带滑坡的防治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即开展滑坡变形实时监测和群测群防,辅以滑坡表面排水、坡脚压载等措施,以减缓或防止泄流坡滑坡再次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12.
阿希金矿矿部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荷载有滑坡体自重、暴雨状态和地震力。该滑坡类型为堆积层土质滑坡,分属人工填土滑坡。运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提出滑坡灾害的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达州市渠县李馥乡南阳碥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补充了勘察资料对滑坡认识上的一些不足。针对2号滑坡中前部和中后部不同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认识,指出南阳碥滑坡不稳定2号滑坡体中后部房屋开裂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坡体地下水位埋深过浅(1~3m),整个坡体基本处于饱水状态,由此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房屋出现不均匀沉降。而滑坡体中前部房屋开裂和坡体的变形破坏则主要是由于汛期渠江水位的大幅度升降导致库岸边坡失稳以及降雨诱发坡体局部滑动。文章对滑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及滑坡推力计算,按照4种工况对各个不同的剖面提出了相应的抗滑支档 截排水工程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现状条件下的明显变形迹象,对该滑坡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并详细介绍了该滑坡的地质背景及滑坡特征。采用剩余推力法,对滑坡体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作了分析,并对滑坡体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的稳定性作了合理评价。结果表明,滑坡体在目前状态下基本稳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将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滑坡体失稳,据此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治理高程175m以上滑体和土体为主,同时布置抗滑桩等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平推式岩质滑坡作为一类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典型滑坡,有其特殊的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以广元市剑阁县坟林岩滑坡为背景,研究了缓倾岩质滑坡的特征、成因模式和变形破坏特征。归纳总结出降雨是降低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滑坡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分析认为,此类滑坡产生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后缘裂隙水位抬升,裂隙水压力增加,同时裂隙水渗透在滑面上形成扬压力,滑面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滑坡整体失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排水为主,支挡为辅的治理措施。在滑坡后缘设置截、排水沟,前缘设置抗滑键进行支挡。工程实施两年来未发现任何变形,达到了治理的目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贾沙滑坡处于蠕变阶段.变形范围大,属大型牵引式滑坡。滑坡体为第四系粉砂夹粘土层。滑坡成因主要由水的作用引起的.滑坡体上部地层土层结构松散,土质亲水性强.且土体处在山的斜坡上,在饱水之后形成下滑。同时,人为因素也是引起贾沙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贾沙滑坡形成原因的研究对滑坡防护与治理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保证贾沙街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邵如意  尚掩库 《地下水》2013,(1):184-185
根据K391+800~K391+864路段公路滑坡的地质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提出在治理公路滑坡施工的监测预警设计方法。该工程采用"四位一应"的布置方案,对滑坡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形动态,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发展趋势,做到信息化、科学化的防治施工,此项目的实施为类似滑坡的监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贾沙滑坡处于蠕变阶段,变形范围大,属大型牵引式滑坡。滑坡体为第四系粉砂夹粘土层。滑坡成因主要由水的作用引起的。研究其形成原因对滑坡防护与治理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保证贾沙街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教师街滑坡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为一老滑坡体的破坏蠕滑动,该滑坡经过多次滑移,滑坡仍有较明显地变形,滑坡后缘张裂。该滑坡在暴雨、地震、水位骤降等不利因素情况下,滑坡变形有继续发展、加剧,进而演化形成整体整体滑移,一旦滑坡启动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教师街滑坡建议两种治理方式,方案一:采用排桩(圆桩)+承台+挡土墙,方案二:采用抗滑桩(方桩)+挡土板。并对滑坡体上已出现的裂缝进行封填。  相似文献   

20.
天池口滑坡是清江隔河岩库区一大型松散堆积物滑坡。自1993年4月隔河岩水库蓄水以来,滑坡体开始发生变形,特别是库岸滑体前缘变形日趋明显。根据野外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工程勘察资料,探讨了天池口滑坡的变形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滑坡在蓄水和降水时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池口滑坡基本上属二元结构,滑坡体的变形是由于水库蓄水和库水位骤涨骤降引起的,在目前正常蓄水条件下,滑坡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