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煤矿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集成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数字矿山"应用系统的需要,在分析煤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特点及其在遥感监测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集成监测系统的技术思路和体系结构,强调各种监测技术手段、不同时空尺度、不同数据源和不同主题信息的集成,并针对这一集成系统实现与应用中的多日标遥感信息处理、环境传感器网络应用、遥感监测数据与专题分析模型的集成、数据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利用3S技术集成手段,对山西省某煤矿集中区进行矿山开发状况监测的工作流程,并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获得该区动态监测成果;就35技术在矿山开发状况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海省祁连县默勒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影像处理、形变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仿真方法,构建了青海省祁连县默勒煤矿工程的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了研究区内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可为矿山形变分析和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影响矿山经济效益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矿山开采对象及资源量的难以预测,利用数字技术可充分提高开采及勘探所积累资料、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有效预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资料、数据的存贮介质及方式,使数据的安全更有保障,数据调用更迅速便利;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积累的数据特点,表明矿山数据库有面向主题,随时间而变化、数据集成等数据仓库特点;数据的特征和空间属性的双重性和互为联动性、海量存贮、数据分析的智能要求等使GIS技术成为数据库的首选技术.由于受投资及技术队伍的制约,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尚有待来日,但建立矿山地质数据库数据源系统则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数字矿山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应用,为数字矿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条件。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一个综合系统性的复杂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工作效率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为数字矿山的建设做出了贡献。通过对航空摄影测量及其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促进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数字矿山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断裂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和不同构造部位瓦斯突出的差异性.因煤层围岩性质的不同,地质构造的差异,瓦斯突出的地段和危险性也不一样.主控断裂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应力分区,从而导致瓦斯不同程度地聚积与泄散,决定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密度的分区分带性.这些研究成果对利民矿井各采区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防和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首先对基于面向对象的煤矿瓦斯安全预警专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其次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开发实现,包括建立知识库和综合数据库,通过综合推理使得系统中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后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预测结果与煤矿安全专家提供的结果基本一致,达到了系统设计的要求,可以在煤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农村供水管网实时数字养护管理。基于GIS应用为核心构建智慧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络、信息挖掘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分析探讨"区域运营、信息决策、联动调配、工程建设、事故预警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管网养护实践的应用效果,改善传统养护"先报修,后维修"的被动且孤立困境,消除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实现管网运营状态的专业预警和智能调度系统,为GIS技术在乡镇专业管线应用中的作用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矿山地面灾害监测传感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系统,进行矿区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及预报工作,对矿山及时准确科学预报、预防和减小地面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地学传感网主要是指采用GPS、测量机器人、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和气压传感器、全景相机、CCD相机、视频传感器、RFID传感器、地面3D激光扫描仪和地基SAR等测地型传感器和测地辅助传感器,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库管理软件构建的地学传感网。矿山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地学传感网的理论,主要包括:矿山时空监测基准、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数据整合、监测空间数据聚类分析、矿山监测功能分区、矿山区域动态形变场理论和矿山地学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理论。 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监测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和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北斗滑坡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主要依托北斗定位技术及产品进行。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百色"三林"地区的应用、取得的成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智能化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东省昭阳煤矿地层、构造、岩浆岩、水文地质等矿山地质环境特征的分析,从采矿塌陷、地下水环境变化、地形地貌变化及土壤环境变化等方面出发,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规程,开展了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确定了监测范围与监测级别,提出了建设采矿塌陷监测点36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点5个、地表水环境监测点7个及土壤环境监测点3个的合理化建议,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益阳市赫山区矿山开采行为造成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三类地质环境问题,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使用的三种"矿山复绿"治理模式和"矿山复绿"带来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天然焦煤质较差,开采难度较大,以往未被列为可利用资源储量。目前,煤炭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天然焦开采和发电的技术、设备均已成熟。山东里能集团在对郓城井田天然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郓城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天然焦发电示范工程,是必要的、可行的、合理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踏勘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赵庄矿区物探工作所查明的断层、井下揭露的断层以及野外观测到的断层进行了断层倾角统计和分断距统计对比分析。对矿区范围内井上下的断层和野外实测节理滑动面的发育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赵庄矿区地质构造体系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张性断裂把鲁西地区分割成凸起、凹陷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控制着该区含煤地层及煤炭资源的分布。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位于青崮集凸起(潜)北侧,单县断层以南,含煤地层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厚度约500~700 m,沉积基底为奥陶系,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是海相到陆相的过渡时期,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煤层;同时,该区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为煤层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吴岗 《国土资源》2005,(5):10-17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7.
矿业遗迹是人类矿业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当今世界在自然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详细介绍了山东威海金洲国家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资源类型,划分了等级,并对其从自然属性、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大汶口矿区石膏矿产资源丰富,经过近30年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定数量规模、结构相对稳定的石膏矿房地下空间。该文通过对大汶口矿区现有石膏矿床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在调查了解矿山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石膏矿房地下空间特征,认为其埋藏深度适中,呈层状分布,矿房空间结构稳定且密闭性好,空间规模潜力大并易于监控;并就影响开发利用因素进行了分析,围绕石膏矿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对策,石膏矿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石膏矿山开发转型升级,实现矿业持续、绿色发展。同时,在石膏地下空间利用的思路下,拓展了煤炭、岩盐等其他矿产地下采矿空间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继巨野煤田之后,近期在鲁西南隐伏区又相继发现了单县煤田和曹县煤田。它指示着隐伏区赋煤规律及找煤方向是:掀斜断凸的北缘,大型潜凸的周边,凹陷中的凸起,凸起中的凹陷。表明山东省深部找煤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应系统开展曹县一鄄城、阳谷一茌平、黄河北、章丘煤田深部、淄博煤田外围、单县一嘉祥6个含煤预测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沙吉海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基础之上,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及长期动态观测孔等手段,查明了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主要的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纪头屯河组孔隙微裂隙含水层、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烧变岩裂隙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含水层。查明其水文地质特征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煤矿防治水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