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ECMWF产品中48小时及96小时网格点预报资料,已普遍被县站预报员所应用,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预报员根据48小时及96小时500百帕预报图上的天气系统的分布状况,结合本站要素演变和本站历史上出现的天气个例事实,可对未来天气做出准确率较高的24-48小时预报.但上述工作是相当繁琐的.每天预报员要从抄收资料、绘制天气图及本站要素演变曲线图,查阅天气个例档案,直到分析、  相似文献   

2.
楼绍范 《气象》1978,4(1):11-11
要做好县站预报,必须图资群结合,在本站资料上下功夫,这是我们的一点体会。那么如何结合,怎样在本站资料上下功夫呢?下面就我县盛夏大到暴雨的预报方法为例,谈谈我站图资群结合的一些做法,参加《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 一个县的降水量级预报,从降水物理成因分析,我们认为应该抓上升气流的强弱,当地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寡,水汽的水平输送这三个方面的因子。 天气变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制作县站预报必须考虑大范围环流的背景条件,即本站所处地区的长波(包括副高)流型,上游西风锋区的有无和强弱,高原低值系统发生发展的条件等。在有利本县降水的天气形势下,再根据本站要素的演变,如本站总热能、  相似文献   

3.
自一九五七年六月廿七日,云南镇雄县气象站,首次依靠单站资料,正式发布县站预报以来,至今已有廿多年历史了。县站由用单站资料和天、物象等群众测天经验补充气象台预报,发展到以本站资料为主和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独立作预报,初步摸索出一条县站如何作预报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央气象台在每年1~4月和10~12月传真广播全国范围的旬平均气温距平预报图。最近我们就应用气温距平预报图做了一些工作,使旬平均气温的预报质量(回报情况)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方法简便,介绍如下。一、资料 1982年~1984年的1~4月和10~12月,1985年的1~4月。实际个例数70个(其中缺图5个旬)。二、方法从中央气象台BAF编号为803的图中,用内插法读取本站位置的气温距平  相似文献   

5.
日本雨量预报图,是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影响我县的主要天气系统和本站的资料作暴雨预报,通过对1988年共7场暴雨以上的降水预报检验,效果很好。现介绍于下:一、确定本站可能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所在区间。根据以往经验,使我站次日可能产生暴雨以上降水的天气系统及所在区间为:500hpa槽线在30°N至23°N、100°E至110°E之间;850hpa切变线在金佛山至桂林  相似文献   

6.
陈洪涛 《气象》1985,11(1):13-15
本文通过对数值预报图中有限区域网格点各气象要素场资料的分析,找出本站产生降水天气的共性特征,选取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网格点中各气象要素指标作为因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MOS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本站资料和指标站相结合的方法,做夏季降水预报。实践结果初步表明,这种方法比单纯用本站资料做预报效果要好。 思路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局地的天气变化,是大的天气形势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反映。重大天气  相似文献   

8.
谢亮 《气象》1982,8(2):15-15
我们使用日本降水预报传真图,已有一段时间。每日08和20时各收一次,每次有两张降水预报图,图题以FXJP_1和 FXJP_2表示。前者是12小时降水量顶报,后者是12—24小时降水量预报。为了了解该图对本地降水预报的效果,我们用1980年的资料,按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 1.春、秋、冬季预报无雨的准确率高 经过统计,除6—8月份(夏季)外,每月预报无雨的准确率几乎都在90%以上,平均达725/765=95%。可见当本站处于预报图中无雨区时,未来12小时内无降水的准确率是很高的。 2.对华西低值系统的有雨预报准确率较高 700毫巴图上100—120°E、25—35°N范围内出现的低压槽、低压、低涡等,我们统称为华西低值系统。由于这类系统位于本地区上游,所以,对本地降水预报有着重要意义。日本的降水预报图对这类系统的考虑也较好。1980年1—12月对华西低值系统共报雨153  相似文献   

9.
一、研制的思路根据解释预报的要求、充分利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尽力挖掘本站资料信息,使县站有可能揭示一部分中、小尺度造成的小概率天气.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些解释预报指标,对上级台预报本片有≥25.0毫米降水消空、补漏和进行≥38.0毫米降水的订正解释.  相似文献   

10.
10年(1975—1984)汛期降水预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5年开始,每年3月我们用所收集到的上年11月至当年2月的地温资料,制作当年汛期(4~9月)降水预报图。图1(a—j)是每年所发布的预报图的复制品。前5年(1975~1979年)发布的是土热距平图(做法参见文献[1]),所发布的是多雨和少雨轴线的预报;后5年(1980~1984年)发布的是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预报(预报模式见[2]、[3])。这些预报图上的多雨、少雨轴线的绘制仍参考了相应的地温距平轴线。每年预报时,所根据的测站数目列于表1,可见除1984年外最多的年份也不到70个记录,1977~1979年仅30多个站。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月报,我们绘制了每年4~9月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实况图,它们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每年1~8月的实况图,形式大致差不多。以下的对照检查,就以中央气象台的1—8月的实况图(图2 a—j)为根据,而不用我们自己所分析的4~9月的图,这样会更客观一些。逐一地对照历年的预报图(图1)和实况图(图2)  相似文献   

11.
章正英 《气象》1980,6(7):16-17
为了提高县站暴雨预报水平,我们对暴雨的预报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了高空与地面、指标站与本站要素相结合,天气形势背景与本地特征变化相结合的办法。 预报实践表明,我区暴雨大多产生在高空槽前,河套有降温,地面为东高西低形势,本站湿度大的条件下。本文用1958—1977年7—8月的资料,对上述  相似文献   

12.
系统采用 Windows可视化编程技术 ,结合县站预报服务工作的需要 ,研制出一套用户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的县级预报服务系统。通过调用上级指导预报信息 ,启动本站解释预报工具 ,综合形成本站预报结果 ,并能根据本站预报结果自动生成公众服务、决策服务、农业服务和专业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台使用的传真预报图有三种:欧州中期预报中心的48小时和72小时500毫巴形势预报图、日本的24、48和72小时传真预报图、B模式传真预报图。总的看法是欧州中期预报中心传真预报图的预报质量最高,日本的次之。B模式传真预报图的预报质量虽然低一点,但B模式传真图所提供的各种物理量场是提高降水预报质量,特别是提高暴雨预报质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三种传真图各有所长,配合起来应用,可以取长补短,应用起来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预报业务改革后县站的实际资料条件和具有的优势,通过地(市)台选用日本传真降水数值预报作预报因子,区(县)站选用本站温、压、湿要素作为预报因子,两者相结合制作分片客观定量降水预报的方法,为区(县)站根据市台指导预报和本站要素制作本地降水客观定量预报,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之锜  陆庠 《气象》1981,7(4):20-22
一、气象站预报方法的现状及其预报能力 目前各地县站的预报工具和水平,差异较大。但概括起来看,预报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这就是:(1)根据本站非常规观测资料得出的预报指标及某些在目前还无法定量描述的“天气感”和“气候感”(简称A类工具);(2)本站常规观测资料、指标站资料、简易天气图及利用它们整编而成的各种图表和据以找出的各类模式和指标(简称B类工具)。下面分别分析一下这两类预报工具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盛家荣  孙玉桂 《气象》1983,9(1):10-11
我站从1981年5月开始接收北京气象中心发送的北半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简称B模式)形势预报图(500毫巴48小时预报和700毫巴36小时预报),经过1981年夏天的使用,我们感到在形势预报上效果较好。 我们利用1981年8月份我站大雨较多的机会。根据B模式数值预报图提供的信息,建立了大雨MOS预报方程,拟合了8月份出现的4次大雨,效果令人满意。 一、模式输出因子的挑选 1.副高信息的提取 预报实践证明,造成我县夏季较大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系统的演变。在一般情况下,高原和西北地区的低槽24—48小时内  相似文献   

17.
王永祥  焦佩金 《气象》1979,5(7):7-9
去年夏季,我们在广东省向一些沿海台站的同志们学习,学到他们在台风预报方面的不少经验。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大台台风预报工作很有启发帮助。我们设想将县站预报台风的技术方法同气象台的天气图预报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用几个站的资料进行分析,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判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数值预报图, 采用统计预报中的多元回归方法, 建立了白城站的温度指导预报方程,经验证具有一定的预报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完全预报法不需要利用数值预报样本资料,它以历史资料的天气形势作因子来确定局地天气要素,导出方程。预报时用数值预报值代入,避免了资料不足的困难,争取了时间。为使 B 模式输出产品尽早投入我站日常预报,增加预报信息,我们用1971—1980年8月份的历史天气图,结合本站资料,建立了高原低槽低涡类大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0.
王力新 《气象》1980,6(6):14-14
为了建立图资群结合的暴雨预报工具,我们曾走过曲折的道路。据我们的经验,这方面有两条路子可走。一是先以群众经验为线索,用本站要素建立指标,再用指标站的资料建立天气形势方面的指标,然后把这两种指标组合为一套综合的指标。另一种办法是:在建立了本站要素指标后,依据这些指标的个例,找出有无大一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建立消空指标。据我们的体会,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最好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