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1):40-40
20 0 3年 1 2月 2 6日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研究”项目阶段验收及后续滚动可行性论证会。验收及论证专家委员会由陶诗言、周秀骥、吴国雄、巢纪平、李泽椿、伍荣生、黄荣辉、丑纪范院士和陈受钧教授共 9人组成。科技部农社司资环处孙洪处长、吕学都处长、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科技发展司赵大铜副司长、李良序副司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郭亚曦副院长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薛纪善研究员首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  相似文献   

2.
王祥国 《气象学报》1999,57(5):524-524
1999年9月25日,由中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四大气象科学试验即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青藏高原地一气系统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中国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中尺度试验和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分循环试验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邵立勤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林海主任等分别在会上致辞,对四大气象科学试验取得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四大试验首席科学家丁一汇、陈联寿、赵柏林及首席科学家助理徐宝祥分别对四大试…  相似文献   

3.
3月10至11日,受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在北京对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膜下条播冬麦与作物复播配套栽培技术的中试与示范”和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新疆棉区棉花冷害的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李慧副司长主持,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产业处秦卫东副处长、  相似文献   

4.
2007年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项目"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和"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业务建设"成果交流暨业务建设验收会2008年3月25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验收会由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主持,由气科院、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国家气象中心、有关省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局计划财务司、科技发展司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5.
国家社会公益类研究重点项目“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2006年8月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观测数据资料、数据质量的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瓦里关山NOy的观测和本底地区气溶胶理化特性方面有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由中国气象局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于2008年4月19~29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专题立法调研考察。联合考察团成员有团长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副团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刘时山副司长,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刘国平副巡视员,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孟婵调研员,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李红山副长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李丽军处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罗怀熙副处长。  相似文献   

7.
元月26日至29日,以中国气象局天气司副司长黄更生为组长,由科教司、气候司、装备司、计财司、总体室、国家气象中心、中科院大气所、北京大学等职能司和单位  相似文献   

8.
1年会概况 美国气象学会(AMS)第86届年会于2006年1月29日至2月2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市CNN中心OMNI饭店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年会围绕着“天气和气候资料的应用”这一宽泛的主题,重点在于大气、水文和海洋科学应用的成功案例,以及研究如何继续由新知识中获益。两个突出的综合性次主题是“运用物质和自然资源:成就与挑战”和“环境风险和对社会的影响:成就与挑战”。因签证问题,中国气象局仅由宇如聪副局长率国际司1人出席了会议。此外,许多在美国工作学习的华人气象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是由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之一.项目共设置5个课题32个专题在1998年5~8月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又于1998年12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期总结暨1998年年会.来自5个部委29个单位的88名专家及科研、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萧永生司长主持.中国气象局温克刚局长、邹竞蒙名誉局长、颜宏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科技部农社司、基础司、计划司等有关领导及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代表应邀出席会议.项目咨询专家、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1.
1月30日上午,一种被称之为“EOS/MODIS”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在自治区气象局建成并通过验收,这在全国气象部门是第一家。新疆乌鲁木齐EOS/MODIS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验收委员会由中国气象局网络司司长喻纪新任主任委员,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徐羹慧、中国气象局计财司副司长于新文任副主任委员和国家气象卫星中心、新疆气象局等领导和专家共15人组成。验收委员会经实地查看、听取工作报告和测试报告,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质疑,根据有关合同中要求的技术条款和功能规格需求进行了现场验收,一致认为这套系统是国内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了突出对β-中尺度暴雨机理的研究,提高暴雨监测与预测水平,总结前两年研究工作进展,落实项目后3年研究工作任务并制定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2007年5月22—23日,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专家组扩大会议和后3年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研讨并落实了课题责任制,调整了课题任务书,突出了研究重点和有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的形成,并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对后3年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总体的部署。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于2006年12月11~12日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并获得高度评价。经过研究人员两年的努力,已经在南方致洪暴雨的中尺度结构、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圆满完成了头两年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与任务,为后3年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24-26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2005年度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上海市气象局汤绪局长、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林洪柱助理巡视员、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张峰处长、上海市科委孙利源处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和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全国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国家海洋局、国家科委、各大学和中国气象局所属单位、省气象局39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在会议开幕式上,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组长、中国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丁一汇先生介绍7此次会议的目的和国家气候变化协调组的有关情况。中国气象局气候司副司长周曙光先生、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彭光宜先生、国家计委土司环境处处长高光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18日,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主持对tt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急需,项目立项对推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和开发西部资源意义重大。项目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首席科学家联席会议于1991年8月31日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向各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颁发了聘书。 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的提出,有利于实现我国科技的纵深部署;有利于吸引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利于集中力量在一些有优势的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为了加强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统称基础性研究)工作的领导,促使基础性研究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科委从1988年开始着手准备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的遴选工作,并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气象软科学》2007,(4):164-165
刘莉在2007年3月16日《科技日报》撰文介绍,陈宜瑜代表指出:对科学基金的管理必须要充分认识基础研究的规律,这是科学地进行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的基础。管理科学基金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在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上,不能简单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我们要考虑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比如数理化、天地生,从基金的层面看,不能存最基本的地方侧重什么,不侧重什么。  相似文献   

20.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