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傅立叶相位分析的卫星云图导风技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导出云迹风(Cloud Motion Wind)的传统方法.是用最大相关系数法在间隔30min的卫星云图序列上计算示踪云的位移.以获得有关高度上风的估计值。但在用这种方法处理1min间隔云图时产生“亚像素尺度位移”问题。过去对傅立叶分析法的初步研究表明.对示踪云进行频域波谱分析,由谐波的相位变化计算波速。能够避免“亚像素尺度位移”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详细的理论推导和个例验证。  相似文献   

2.
傅立叶相位分析导风技术中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明  王振会 《气象科学》2005,25(5):499-504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傅立叶相位分析导风技术中的DFT变换理论,并模拟分析DFT计算中的频谱分离和混叠两种现象及其对导风的影响。结论认为,傅立叶导风技术不需要计算所有谐波的相位,只要计算分离区或混叠区之前的低次谐波的相位,这些低次谐波的相位速度与真实速度一致,且与谐波振幅和初相位的取值无关,可用于风速计算。  相似文献   

3.
许建明  王振会 《气象科学》2004,24(3):309-313
本文利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对示踪云进行频域波谱分析,通过谐波的相位变化计算波速,从而导出云迹风(Cloud Motion Wind—CMW)。本文研究表明,对于给定的导风云图序列,如果示踪云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小于两个像距,适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计算云迹风;否则,在用傅立叶相位分析法计算波速时由于高次谐波出现相位重叠,从而使计算的波速小于实际风速,此时适用最大相关系数法。  相似文献   

4.
两种导风方法在台风路径分析中的 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峰  王振会  官莉  河惠清 《气象科学》2009,29(3):330-334
基于云导风使用的最大相关法(已经广泛应用)和TCFM法(傅立叶相位分析法和最大相关法相结合)两方法的原理,开发了利用FY-2C静止气象卫星30min间隔卫星云图资料获得云迹风的可视化导风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处理2005年夏季麦莎、卡努、龙王等3个台风期间的卫星云图,对得到的云迹风进行台风路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TCFM导风方法得到的结果优于最大相关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止卫星云图进行二维傅里叶相位导风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红  王振会  许建明 《高原气象》2006,25(1):105-109
根据二维傅里叶相位分析原理,对1 min间隔的IR云图进行由云推导风的反演。利用模块高度频数直方图把云分为高、中、低云。对连续三幅IR云图进行二维傅里叶相位导风计算,得到两个反演风场,对两个风场相同位置上的风矢进行逐点比较,剔除风向或风速差别较大的风矢,再对处理后的风场进行高度调整法的质量控制,把不合理的风矢剔除或调整到合理的高度层,得到连续性较好的风场。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Cloud‐motion winds measured from organized and disorganized cumulus cloud fields are compared with winds measured at collocated buoys in the northeast Pacific Ocean.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 automated tracking algorithm using GOES satellite imagery can measure cloud‐level winds at these latitudes. Comparisons with buoy wind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boundary‐layer stability should be included in estimates of surface winds from cloud‐motion data.  相似文献   

7.
杨文凯  白洁  严卫  刘健文 《气象》2007,33(4):35-39
云迹风反演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选取随风移动、变化缓慢的云,即示踪云。文中设计了一种示踪云选取算法,以改善云迹风的质量和密度分布。该算法的特色是反演风的位置并不固定在反演网格的中心位置,而是通过梯度分析的方法使反演风的位置得到优化,再经过积雨云检测和灰度分布均匀程度检验,剔除不适合用来反演的目标物。对用该方法选取的示踪云进行云迹风反演,然后对反演出的云迹风进行环流分析,并与探空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反演出的云迹风质量好,密度很高,清晰地反映出天气系统的风场结构。  相似文献   

8.
三种云导风资料及其对台风数值预报影响试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在海面上缺乏重要的常规观测资料,因而云导风成为研究西太平洋台风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为了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发的云导风系统(CWIS)进行质量评价及其对台风研究的贡献,选取了三种云导风资料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比CWIS导出FY2C云迹风数据、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NSMC)导出FY2C云迹风数据和日本气象卫星中心(JMSC)的MTSAT云导风数据,采用逐点比较法分析了不同资料的精度与误差。所得结果发现:CWIS的风速与JMSC风速、NSMC的风向与JMSC风向分别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三重制约法获得了三种云导风资料的误差信息,风速误差标准差以JMSC最小、NSMC最大;风向误差标准差以JMSC最小、CWIS最大。云导风资料在中尺度对流云带和高空急流云带上,NSMC云导风风速大于CWIS、JMSC;而在台风云系上三种云导风资料没有特别的差异。根据以上比较的三种云导风资料的结果,进行了云导风资料对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影响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云导风资料模拟后得到的台风移动路径与实况总体上比较接近,不同的资料导出不同的结果,台风中心位置误差减小到23%~74%。  相似文献   

9.
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报的影响.首先,根据连续性原理及双通道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分析,分3个步骤对7月11日00:00-12:00 UTC共12个时次的双通道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然后,把经过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基于GRAPES 3D-VAR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开发的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将得出的分析场与单一时次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同化得出的分析场进行对比,探讨了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 GRAPES模式对 2005年7月11-12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做24 h降水预报试验,分析两个同化方案所模拟得到的预报场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资料的筛选、同经纬度单点通道的选择及资料的稀疏化3个步骤控制后,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有明显减小;加入经质量控制的逐时云迹风资料其三维变分同化可以提高分析场中风压场及水汽场的质量;而且在暴雨预报试验中可以相对更准确地预报暴雨落区及雨强.  相似文献   

10.
半透明云风矢量高度算法中代表运动像元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透明云风矢量高度指定是卫星风矢量算法的重要部分,需要使用来自半透明云体的辐射和云下背景辐射两个变量。为了更精确地获得来自半透明云体的辐射,采用像元对追踪相关系数的贡献和红外亮温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将追踪图像块中的像元分为3个部分:小贡献像元、暖区段大贡献像元和冷区段大贡献像元;对暖区段、冷区段内大贡献像元的特征进行考察表明,冷区段的大贡献像元更能代表追踪图像块运动,称为代表运动像元。选择代表运动像元参与计算来自半透明云体的辐射,对半透明云风矢量高度指定算法进行改进,在该算法中分别使用和不使用代表运动像元,计算FY-2气象卫星风矢量,将结果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分析场进行对比表明,在半透明云高度指定算法中使用代表运动像元,FY-2气象卫星风矢量误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静止气象卫星的快速区域扫描是监测不同天气过程的有利手段。以获取的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快速区域扫描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年台风梅花(1109)及2012年台风海葵(1211)的观测数据,采用Hovm(o|¨)ller分析图、变异系数等参数,研究不同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台风云系结构特征参数监测的敏感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通道10 min观测时间间隔配以1.25 km空间分辨率可以很好地反映云系演变特征,在相同观测时间分辨率条件下,降低空间分辨率会对云系结构特征的提取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空间分辨率条件下,观测时间分辨率的降低对云系结构及演变特征的分析影响较小;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说明云像元特性在60 min的观测时间间隔下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以60 min为观测时间间隔将会失去较多的云像元变化特征。水汽通道不同观测时间的变异系数差值小于红外通道1,说明云像元在红外通道1的特性演变对观测时间的敏感性高于水汽通道,提高观测频率可获取更多的云像元红外通道1的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估计降水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条件气候均匀及范围足够大取样区域,研讨面平均雨强与云覆盖率、云顶表面亮度温度的标准偏差、云覆盖率时间的变化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用1h间隔的数字化红外卫星资料估计降水的三种模式。通过对1991年7月5日、6日、10日降水过程的实例分析表明,对于日降水量的估计,效果较为理想。模式可用于与邓样时间和地点的相似气象条件区,且不需要对云进行分离和跟踪、考察对流单体的生命史演变过程,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3.
Extending the lead time of precipitation nowcasts is vital to improvements in heavy rainfall warning, flood mitigation,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Because the TREC vector (tracking radar echo by correlation) represents only the instantaneous trend of precipitation echo motion, the approach using derived echo motion vectors to extrapolate radar reflectivity as a rainfall forecast is not satisfactory if the lead time is beyond 30 minutes. For longer lead times, the effect of ambient winds on echo move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n extrapolation algorithm that extends forecast lead times up to 3 hours was developed to blend TREC vectors with model-predicted winds. The TREC vectors were derived from radar reflectivity patterns in 3 km height CAPPI (constant altitude plan position indicator) mosaics through a 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 The background steering winds were provided by predictions of the rapid update assimilation model CHAF (cycle of hourly assimilation and forecast). A similarity index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level at which model winds were applied in the extrapolation process, which occurs via a comparison between model winds and radar vectors. Based on a summer rainfall cas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new algorithm provides a better forecast.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云导风矢量的台风中心自动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云导风矢量图进行台风中心自动定位的方法。云导风矢量通过对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两幅相关卫星云图进行模板匹配而得出。模板匹配就是根据已知模式的图像在一幅陌生图像中寻找对应于该模式的子图像的过程。根据气象知识 ,台风云系运动的特点是中心平移量大而自旋很弱 ,且台风中心与台风云系整体的移动方向一致 ,因此求出云导风矢量图中与台风整体移动矢量大小和方向一致的矢量集合的最密集区 ,经过数学形态学处理后便得到台风中心  相似文献   

15.
FY-2C云迹风资料同化应用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瑞  翟国庆  王彰贵 《大气科学》2012,36(2):350-360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 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 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 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料对降水和风场等的预报结果的影响, 并进行24小时降水量分级Ts评分检验以及风场点对点检验。结果表明: 同化经质量控制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的准确度, 不同等级的Ts评分较其它试验都有较明显改进; 风场预报模拟也有所改善。增加两例台风, 使用与“海棠” 相似的处理方法进行模拟试验, 并对模拟结果24小时降水分析与检验, 得到与“海棠”类似结论。因此, 经过合理性选择的云迹风资料的加入, 有利于补充初始场中可能未包含的中尺度信息, 从而提高试验中对于降水、风场等的模拟效果, 提高WRF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5.7”广州局地突发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珺  毕宝贵  谌芸  陈涛  宫宇  李嘉睿 《气象学报》2018,76(4):511-524
2017年5月7日广州局地突发特大暴雨,降水集中爆发于广州北部复杂地形区,单点小时雨量大、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然而降水发生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无明显的低空急流等天气系统配合,为弱强迫背景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加之珠三角地形复杂,其触发和组织维持机制等问题引起了气象科研和预报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针对其降水特点,采用5 min自动气象站观测、分钟雨量、风廓线雷达、葵花8号气象卫星红外等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探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组织维持过程,发现:中纬度入海高压南侧偏东风和低层切变系统为珠三角边界层南风风速辐合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喇叭口地形增强了风速辐合。小尺度地形辐射降温配合城市热岛在山前形成高温度梯度区,山风与南风对峙使地面辐合线在山前移速变慢有助于热带云团的生成。地形阻挡抬升和高温度梯度加强上升运动,南风风速脉动使云团迅速向山前移动,最终对流爆发。以暖云降水为主的对流系统产生弱冷池驱动对流系统连续传播,使强降水回波面积增大并在小尺度地形影响下稳定位于增城附近,产生极端小时雨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单体移动方向和传播方向近乎相反导致系统移动非常缓慢,后向传播明显,最终导致长时间强降水。   相似文献   

17.
地基热红外云高观测与云雷达及激光云高仪的相互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章文星  吕达仁 《大气科学》2012,36(4):657-672
2008年5月至12月中美(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测量(ARM)计划)联合利用ARM移动观测设施(AMF)在安徽省寿县进行了大气辐射综合观测试验,地基云参数观测仪器主要有:(1)云雷达(ARM W-band (95 GHz) Cloud Radar),观测结果为反射率廓线,时间分辨率为2 s;(2)云高仪(Vaisala Ceilometer),观测结果为云底高度和后向散射廓线,时间分辨率为15 s.两者均为天顶方向观测.扫描式全天空红外成像仪(SIRIS-1型)于11月27日~12月30日在寿县参加了观测,观测方式为全天空扫描,时间间隔为15分钟.三种云观测仪器共并行观测16天.利用全天空红外成像仪测得的天空红外亮温和同步观测的地面气象数据进行了等效云底高的反演.以全天空红外成像仪天顶方向观测时间前后15次云雷达反射率廓线的平均廓线,云高仪12次观测中有云时次云底高的平均值分别作为同步观测结果,利用平均反射率廓线进行了各层云的云底、云顶、回波峰值高度和回波积分值的提取和计算.三种观测仪器以10 km云底高为限,共同步观测1661次,其中云雷达、红外成像仪和云高仪分别观测到云:428,287,225次.本文分3种情况:(1)全部有云观测情况,(2)单层云,(3)双层及三层云,分别进行了三个仪器观测云高的对比.对比结果:情况(1),云雷达与云高仪、云雷达与红外成像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和0.82;情况(2),三者共同观测75次,云雷达与红外成像仪相关系数为0.85,与云高仪相关系数为0.53,标准差分别为0.88 和1.61 km;情况(3),红外成像仪云底高绝大多数在云雷达观测的最上、最下层云之间,有时接近上层云,有时接近下层云.对比结果显示,地基热红外对于观测中低云高具有稳定、可靠、经济和便捷等优势,但观测结果较云雷达系统偏高.文中同时提出了初步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龙岩、漳州、泉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采用动态地球坐标系下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与拼图技术,基于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及其资料同化系统,对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引起的2016年9月14—15日福建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双雷达风场反演拼图资料检验及其三维变分同化对强降水精细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动态地球坐标系下双雷达反演风场能合理反映实际风场分布状况,其误差相对较小。相较厦门翔安风廓线雷达及厦门探空秒级测风数据,反演风风向(风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8°(2.6 m/s)及3.4°(1.1 m/s);(2)反演风场水平方向稀疏化对同化及预报结果极为重要,过密的反演风场资料会给同化及预报结果带来负效果。文中采用18、6、2 km 3重嵌套,在3重嵌套区域均进行同化以及仅在2 km区域进行同化两种情况下,均表现为当反演风场资料水平分辨率提高到0.1°时,同化分析及预报的台风环流开始受到负影响;且当反演风场资料水平分辨率越高时,负效果越明显。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辨率取0.2°时数值预报效果最好;(3)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orecast System,NCEP/GFS)0.5°×0.5°分析场为初值,基于3个不同起报时刻(2016年9月14日14时、20时及15日02时)(北京时,下同)模拟的福建省境内台风内核雨带和螺旋雨带逐时演变、台风路径与强度、逐时降水TS评分和空间相关差异显著,其中14日14时起报试验效果最好;而14日20时起报试验效果最差,这与该试验初始台风大风轴风速明显偏大有关;(4)在上述3个不同起报时刻试验基础上,分别增加双雷达反演风场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后,福建境内地面风场和台风内核雨带、螺旋雨带逐时分布、逐时降水TS评分和空间相关、台风环流结构以及U、V风垂直廓线分布均有明显改善,最大正影响时效可达24 h;但仅对1—6 h时效内台风路径有改善。   相似文献   

19.
A statistical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describes the texture of the images of 25 types of clouds from the MODIS satellite data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0 m. A technique is presented which compiles the sets of image segments with typical textures for different cloud types. To describe the texture, the following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applied: Gray-Level Co-occurrences Matrix, Gray-Level Difference Vector, and Sum and Difference Histogram.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used to form the sets of informative textural features for the images of different cloud types. Two-parameter distribution laws and the estimates of their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which describe fluctuations in the efficient set of textur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cloud types.  相似文献   

20.
Cloud motion data were compared to ship observations over the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1 May to 31 July 1979, with the objective of using the cloud data for estimating surface wind and ultimately the wind stress on the ocean. The cloud-ship comparison indicated that the cloud motions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surface winds within reasonable accuracy bounds, 2.6 m s-1 r.m.s. speeds and 22° to 44° r.m.s. directions (22° r.m.s. for winds < 10 m s-1). A body of statistics is presented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an empirical boundary layer with the eventual goal of producing a stress analysis for the summer MONEX from cloud motion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