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圣山  李昂  周平根 《地学前缘》2007,14(6):160-165
区域地质灾害的敏感性评价与诱发因素评价是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文中以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为例,系统介绍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在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及区域降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降雨诱发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的规律,得出了地质灾害降雨阈值。研究了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并在四川雅安雨城区开展了系统运行。文中论述的方法可以用于县(市)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模拟运行及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本方法效果较好,能够在类似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的TRUST方法对航磁数据线性特征趋势增强时,未考虑数据光滑区域与异常边缘区域的区别,在光滑区域扩散持续进行,导致光滑区域产生许多虚假小异常。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TRUST方法。该方法对TRUST方法中扩散张量的特征值通过引入相干性的办法进行了重新构造,使其能够正确识别光滑区域和异常边缘区域,并自动降低光滑区域的扩散速率,从而避免滤波过程中虚假异常的产生。在模型试验中,将该方法与TRUST方法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后的TRUST方法,不仅使航磁数据图上“串珠状”走样现象被消除,而且光滑区域的低振幅信息也被很好地保存。最后应用此方法对某地区的航磁数据进行趋势增强滤波,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蒸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兴国 《水科学进展》1996,7(2):180-185
概述了区域蒸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目前估计区域蒸发的4个方面,即①单点蒸发测定的精确化;②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参数;③CBL模型模拟地-气水汽交换通量;④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型与区域大气模型结合,模拟区域水分和热量平衡.这些方法从影响区域蒸发的不同方面探讨估算方法,但由于区域尺度下垫面特征的空间变异性,蒸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区域蒸发过程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彦  周潮 《地下水》2011,33(2):150-152
通过阐述水资源供求平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归纳了区域水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和模型。针对延安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选择了合理的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对延安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水量和供水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和对策,为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局部场与区域场分离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区域场扩边的思想,并给出了一种区域场扩边方法。与其它两种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扩边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模型和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区域场扩边方法效果最好,对折扩边方法次之,余弦衰减至零的方法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理论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制订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的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系统学研究方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系统解析。提出了制订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进一步设计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方法。“资产负债表”的制定为开展区域“发展质量”精确评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区水资源需求综合预测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潮 《地下水》2011,33(2):122-124
通阐述水资源需求量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归纳了区域水资源综合需求预测的方法和模型.针对陕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选择了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指标体系,综合预测了陕北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水量,为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区域斜坡不稳定空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锋 《地球科学》1999,24(1):105-110
将场地斜坡稳定随机模拟分析结果与区域斜坡空间不稳定性预测结合起来,基于层次分析建立了区域斜坡空间破坏概率的多层模糊稳定分析方法,实现了场地斜坡稳定非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区域稳定性研究相结合,借助这一关系模型可以实现空间点评价向空间面评价的过渡.以川南经济开发区区域斜坡空间破坏概率预测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区域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中的定量化困难,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9.
区域稳定性的神经网络分区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河黑山峡河段区域稳定性研究为例 ,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区域稳定性的神经网络分区评价的程序与方法。结果表明 ,这一评价方法比其他方法更简洁 ,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提要:本文以局部奇异性方法为手段,结合证据权模型中点-面空间相关关系显著性指标t值,确定了成矿元素局部奇异值最优的α阈值,据此圈出了单元素异常分布区域。同时采用基于广义自相似性原理的S-A方法对复合异常进行分解,得出区域背景场和异常场的空间分布。研究显示,上述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与已知矿床及区域成矿条件吻合程度较高,能有效地提取和增强元素弱异常,所圈异常区域可靠程度较高,具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一)理论与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推进到区域稳定动力学的研究层次上, 系统地构建了区域表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浅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深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活动构造动力学、区域地震动力学、区域非稳定动力学过程及机制模式, 以及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地震工程效应、岩体失稳效应、场地失稳效应及建筑物抗断效应的综合研究及分析评价的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不确定性较高,应急决策方案复杂,实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化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方法。利用德尔菲方法选取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变量,以变量为输入,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计算模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单元格形式,划分区域等级,明确安全区范围。在多个约束条件下,利用蚁群算法求取目标函数,得出最优人员疏散路径,完成应急决策方案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且从建模至完成人员疏散的时间约0.5 h,总耗时较短,实现了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从而保障了人员和财产安全。研究对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耕地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耕地保护要因地制宜,发挥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优势,合理保护耕地资源。该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的区域分布差异,明确了分区方法和分区原则,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将山东耕地资源分为5个区域,并提出差异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晓光 《新疆地质》2008,26(2):212-214
工程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储量区域的确定非常复杂,当地形与矿体形态不规则时,就会出现区域确定错误.文章分析了建设工程压覆矿产资源储量区域的确定方法及相互关系,采用立体解析几何原理,结合计算机程序进行压覆区域周边拐点坐标解算,并由计算机直接绘制,解决了工程建设用地压覆不规则矿体区域确定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严己宽 《中国区域地质》2011,(11):1802-1808
为了解释普遍存在的成矿规模与区域化探异常面积大小不成比例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概念,给出了概念的定义、相关要素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主要特点,数值大小、计算尺度与成矿规模的关系,适用条件等。认为区域异常集中度反映了成矿物质的集中程度,应用它找大矿是在区域成矿要素范围内众多异常中"同中求异"的过程。初步提出了区域成矿要素集中度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与区域异常集中度的关系。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提出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和视角,将成矿相关元素异常与区域成矿要素联系起来的综合方法对于深化异常与成矿关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对于寻找大中型矿床或矿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司荣军  王春秋  程国强 《岩土力学》2006,27(Z1):167-170
应用ANSYS软件模拟了大安山矿后槽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后槽区域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断层、煤层的变化对整个后槽区域的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这为后槽区域的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壮添  文章  李健  黄冠华 《地球科学》2011,(6):1165-1172
构建了越流含水层中抽水井附近非达西流动的两区模型,即距离抽水井较近的区域为非达西流,而相对较远区域为达西流,两区之间的临界半径可根据临界雷诺数确定.采用线性化近似方法和Laplace变换相结合分别得到了非达西流区域和达西流区域的水位降深在拉氏空间下的解析解,应用数值Laplace逆变换-Stehfest方法得到其在实空...  相似文献   

18.
沉降区水位改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德友  戈礼宾  黄广勇 《水文》2015,35(4):72-76
针对江苏省内沉降区域水位改正做了方法上的研究,选择典型站点进行了试验,形成了平均分配法、分段改正法、基面参证法、区域近似法等四种针对不同沉降类型的水位改正方法,初步表明四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岩体中不同区域裂隙发育规模的差异分为连续区域和离散区域,在不同区域中使用不同的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应用区域分解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其中连续区域采用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区域采用了随机裂隙网络模型,通过区域公共边界上水位和流量连续的条件将两模型耦合求解。将基于区域分解算法的耦合模型应用于锦屏水电站坝址区三维渗流场的模拟中,通过钻孔观测水位和计算水位的对比发现,该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刘传正博士等撰写的《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专著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概述了国内外地质灾害区域预警预报理论研究和应用服务发展动态,阐述了中国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隐式统计预警、显式统计预警和动力预警原理,简单总结了采用临界降雨判据方法(隐式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