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海洋划界的法理依据及特点,总结了国内外海洋划界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联合,充分利用计算机、3S、地图代数等前沿理论和技术开展海洋划界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海洋划界的法理依据及特点,总结了国内外海洋划界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联合,充分利用计算机、3S、地图代数等前沿理论和技术开展海洋划界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建辉  付瑞全 《测绘通报》2013,(10):115-118
通过分析国内外基于矢量方式海洋划界技术实现原理和技术特点,认为传统划界技术存在着概念不严密、算法复杂、数据结构不统一及缺乏误差讨论等诸多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高精度海洋划界技术要求。而地图代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优势,为高精度的海洋划界模型建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划界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国家海洋局开发的划界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关键技术,给出划界,介绍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建辉  金继业 《测绘科学》2013,38(3):16-17,30
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海洋边界没得到确定,由此引起的国家间海上争端事件不断。因此,开展海洋划界技术和方法研究,科学精确地确定两国间海洋边界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基于墨卡托投影的海图进行海上划界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利用高斯平均引数大地主题解算计算点到大地线的球面距离模型,最后设计了基于地球椭球面模型的等比例海上划界算法,并基于ArcGIS Engine实现划界功能。  相似文献   

6.
边界谈判划界是一个蕊要而义复杂的问题,本文结合谈判划界业务的内容、流程和决策数据流分析,探讨了在GIS空间技术支持下谈判划界决策支持体系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系统开发给出了划界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为划界决策系统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陆地边界争议区自动划界方法考虑因素不全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模拟退火算法的陆地划界线自动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地性线网络构造“点-点”邻接关系,并基于划界法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然后,设计模拟退火过程中划界线的编码方式、目标函数及初始划界线的生成。最后,结合不同退火方式的优点构建并行模拟退火算法对全局最优划界线进行快速充分搜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顾及划界双方约定的面积比例、实际地形及特殊区域的影响,而且可以满足相应划界方综合资源占有量最大化的利益诉求,有效维护该方的划界利益。  相似文献   

8.
黄海霞 《今日国土》2009,(4):24-25,18
海洋国土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扼两洋、制八方的南沙群岛是我国重要军事战略基地。这片海域不仅拥有巨大的水产资源,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它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2009年5月13日之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要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其有关要求就不会得到承认。所以有人说,2009年中国周边的大国想要浑水摸鱼,中国的海洋国土风不平浪不静,但中国人要像守护土地一样守护我们的海洋。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勇敢地向海洋进发。3月,中国最大的渔政船抵达西沙群岛,在中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出色的完成护渔、护航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4月的海上大阅兵,我们用实力向世界说明,中国海军能够担负保卫国家海上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世界海洋和平的重任!尽管有人认为,中国即使建造一艘航母,那也根本无法与美国的12艘航母相媲美;中国与美国的能力差距仍然很大,至少要再过几十年人民解放军海军才能成为美国海军的对手。但是在中国海军尚未到达世界最强地位时,就敢于敞开胸襟面对外界的探视,正充分体现了我...  相似文献   

9.
边界谈判划界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问题,结合了谈判划界业务流程;探讨了在GIS空间技术支持下,谈判划界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的数据设计,实现对谈判划界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划界辅助工具和资源评价分析工具,为谈判划界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对Voronoi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launay规则实现了海洋底质数据点的三角网化,从而间接生成了Voronoi图,再经过邻近区域的合并处理得到理想的底质划界区域。  相似文献   

11.
国界谈判划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事关国家主权及边境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本文基于谈判划界工作的特殊业务流程,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划界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初步建立了划界数据模型、划界过程模型、划界计算模型和交互式架构模型等系列模型,以此构建的谈判划界决策支持系统,为国界划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边界谈判划界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本文结合谈判划界业务流程,探讨了在GIS空间技术支持下,谈判划界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的数据设计,实现对谈判划界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划界辅助工具和资源评价分析工具,为谈判划界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依据谈判划界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研究谈判划界可视化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国界信息的具体特征,提出适合谈判划界的国界信息可视化方法,包括基于"目录树"组织与搜索的国界多元历史资料可视化方法、国界谈判划界信息的专题图表示法、争议区基本情况的"卡片式"可视化方法、基于划界方案调整的划界影响因子动态可视化方法以及划界方案线的二三维联动可视化法。基于ESRI的二次开发组件包ArcGIS Engine 9.3,以Skyline作为三维信息平台,在.NET环境下进行实践,成功应用于陆地国界谈判划界信息系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双向缓冲海岸线综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吴艳兰  汤军  杨辉 《测绘科学》2015,40(1):18-21,13
文章分析了海岸线综合现有常用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以栅格双向缓冲海岸线综合方法(即大地线粘连变换的海岸线综合)为基础,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分别对单要素和多要素特征点进行提取和排序,形成一种面向海洋划界的海岸线综合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证明该方法能使综合后的海岸线特征点精确匹配到原始海岸线矢量点位上,符合"扩大陆地、缩小海域"和"点位精确性"一般海岸线综合原则。  相似文献   

15.
如何推求基线(大地线)的平行线是基于椭球面划界技术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大地线平行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大地线进行加密来构造大地线平行线的算法,该算法在国家间海域划界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重力测量网自检校平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洋重力测量是在测量平台不断动态状态下进行的一种动态测量,由于受海浪起伏,风,流等扰动因素的干扰,海洋重力观测值将受到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交叉耦合以及Eoetvoes效应等于交错面干扰加速度的影响。最扣一个时期为了提高海洋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世界各国海洋重力测量工作者曾就海洋重力观测网平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这是加拿大政府提交给于2000年4月24日—5月5日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土地利用对话会议的报告。本刊全文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多视角、高效率的特点,生成的三维实景模型可作为水利数字孪生项目的底座。为提高水利工程测绘成果精度,直观地展现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地形地物,为划界确权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建立了引江济汉工程三维实景模型,因其高度直观化、高精度、可量测等特点,利用ArcGIS pro软件实现了二、三维数据融合,显著提高了勘界效率,在引江济汉工程划界确权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三维实景模型融合技术可以运用于水利划界确权工作,为水利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海洋测绘》创刊30周年大会于2011年9月9~1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由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和《海洋测绘》编辑部主办,由劳雷工业公司和美国Caris公司赞助。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司航保部副部长许春明致开幕词,总参测绘局处长翟跃欢、海军海洋...  相似文献   

20.
海洋时空基准网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时空基准网是获取地球时空信息的基础设施,它包括地基时空基准网、空间时空基准网和海洋时空基准网3个部分,其中海洋时空基准网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先就海洋时空基准网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海洋定位导航基准、高精度海洋水平及垂直定位基准等角度介绍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海洋时空基准网的主要构建方式是综合运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定位、水下声学定位以及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将全球统一的时空基准传递到海洋表层、内部和底部。它的建设在我国还属于空白,故需结合国情、配合国家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指出当前全球和各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普遍甚旺,而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网多为局域网络,未与时空基准网融合,故海洋环境缓变或快变的时空位置不清楚或不精确,因此,将海洋时空基准网与海洋环境监测网融合起来建设,实现效益、效率和功能的互补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此基础上还认为,融合后的海洋时空基准网与环境监测网加上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以实现海洋环境精准监测并进行海洋信息传输的目的,进而逐渐推进以形成具有时空位置属性的全球性海洋环境感知认知网络,即为海洋物联网。进一步探讨设想:将海洋物联网与海底通信光缆链接起来,同时通过海面浮标观测舱与通信卫星链接起来,就构成了有时空位置属性的海洋互联网。最后认为,我国应加快建立以中国周边海域为主的精密动态海洋时空基准和环境监测网,并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全球性海洋时空基准与环境监测网的布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