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纳米碘化银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研究 II: 室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爆炸法,使用“37型”降雨实弹分别在室内20 L和1200 L云室对研制的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碘化银催化剂的成冰性能,包括成核率、成冰阈温、核化速率等,进行检测和研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在“37型”降雨实弹上将纳米碘化银催化剂与目前常用碘化银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催化剂成冰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碘化银催化剂,其成核率比常规碘化银催化剂提高1~2个数量级;成冰阈温值增加;核化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5,(1):17-18
碘化银是一种较好的冷云播撒剂,在国内外的人工降水和防雹工作中广泛应用。但碘化银昂贵、稀少,不宜于大量使用。从1973年开始,国内研究了一种新的冷云播撒剂——四聚乙醛。四聚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高、价廉、无毒的有机物质,当温度高于-10℃时,其成核率较碘化银高100—1000倍,而价格又比碘化银约低100倍。实验检定结果表明,四聚乙醛有很高的成冰阈温(不低于-2℃),在实验室内,利用简单的汽化—凝结设备,产生的四聚乙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型纳米碘化银催化剂在人工影响天气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粉末化学液相沉淀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与冰晶具有相近结构的纳米碘化银(AgI)粉末,采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谱等对碘化银粒子的结构特性、尺寸分布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与成冰性能相关的实验表征.与目前用的常规碘化银进行了表征特征对比表明,该纳米碘化银粒子的晶格常数更接近于冰,尺寸在30~90 nm之间,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4.
党娟  苏正军  房文  方春刚 《气象科技》2018,46(3):619-624
碘化银焰剂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重要的冷云催化剂,目前国内使用的碘化银焰剂有多种配方,有必要对它们的成冰性能进行统一评估。本研究采用1m^3等温云室,对我国人影作业中使用的7种碘化银焰剂(编号为1~7号)进行了统一检测。结果表明:7种焰剂成核率的量级按每克催化剂计算在10^(10)~10^(13)g^(-1)(-8^-18℃)之间,用指数函数拟合能较好地反映成核率随温度的变化;在低温段(≤-16℃),各焰剂成核率较高,不同焰剂之间的成核率差异相对于高温段(>-16℃)要小;在高温段,3、4、7号焰剂也具有较高的成核率,成冰性能要好于其他焰剂;7种焰剂的核化速率不同,-8℃时90%的冰核完成核化的时间在7.8~18min之间,推断该温度下的成核机制以接触核化等慢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铮  唐致美 《气象学报》1986,44(3):347-351
早在1956年日本的佐野(I.Sano)等人用扩散型小云室测定尿素在-14℃能出现较多的冰晶。1966—1969年美国的诺林贝格(R.G.Knollenbeng)测定尿素的成冰阈温为-15℃,尿素溶液滴的平均冻结温度为-16.8℃,但他认为“局部冷却”效应将会提高尿素的成冰能力,即尿素高速溶于水时高度吸热冷却达低共熔点温度(-11.4℃)成冰,因而使尿素成为优良冰核。根据国外报导,自1966年开始,我国北方一些省气象局,经常用飞机播撒尿素催化过冷云降水,仅吉林省每年用于尿素的费用(不计飞机等其他花费)就可超过万元。因此,为能正确评价野外试验效果和权衡这个支出是否值得,本文下面介绍对尿素微粒成冰阈温、成冰活化比以及尿素饱和溶液滴冻结温度的实验测定,给出我国对尿素的鉴定结果,并对尿素可否作为优良的过冷云冰核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三七”炮弹聚能分散碘化银成冰核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石安英  樊慧新  丛澜 《大气科学》1982,6(3):315-323
本文介绍了经改装后“三七”炮弹产生聚能效应,分散碘化银从-4.0~-20.0℃范围内,各温度下的成冰核效率。这种方法1克散装碘化银在-4.0~-20℃范围内,产生的冰核数目,比目前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防雹碘化银“三七”炮弹(内装4克压制成型碘化银)平均成核率高1个量级。 在检测碘化银“三七”炮弹成核率中,采用了多云室、统一本底气、严格封闭云室顶部、大容器稀释、瞬时检测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引起的误差,减小了在针管中稀释造成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测冰核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多年来,国内外在人工降水和消雹工作中,广泛使用碘化银作冷云催化剂。碘化银虽然是一种优越的成冰物质,但因过于昂贵,不适于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内对介乙醛作冷云催化剂的试验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经实验室检验和飞机作业证明,介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好、阈温高、价格低的有机物质,已开始成批生产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莫天麟  邱洪  郭诚禄 《气象学报》1984,42(1):114-117
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国内外广泛地使用着碘化银,为了克服实用播种中碘化银气溶胶的某些缺点(如阳光引起活性衰减),也有采用水溶胶形式播种的,例如,我国内蒙近年来采用碘化银水溶胶播种。然而,两者都要消耗大量白银。为了寻找新的经济而有效的成冰催化剂,多年来各国不少研究者对许多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冰性能作了实验研究。 七十年代初期,Matsubara曾报道七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成冰性能,并认为它们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憎水型滤膜收集稀土化合物和碘化银气溶胶的力法,并用油浸滤膜,水滴冷台冻结测温对上述气溶胶作成冰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气溶胶的成冰能力为中等,与AgI比较其成冰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AgI(-4.3℃),R_2(C_2O_4)_3(-11.7℃),R(IO_3)_3(-13.1℃),RPO_4(-13.8℃),R(OH)x(-15.2℃),RF_3(-15.6℃)。  相似文献   

10.
陈金荣  孙思诚 《气象科学》1993,13(3):289-294
南京气象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了一种新型碘化银烟火剂,定名为华气—1号。这种烟火剂具有易燃、燃烧充分、不吸湿、不潮解、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它可以装入三七炮弹弹头,应用底部排气技术,达到增程的目的。烟火剂点火后以燃烧方式播撒碘化银,从而可使碘化银在-8—-12C时的成冰效率提高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降雨的迅速发展,碘化银的成本高,极需用新的催化剂代替。美国丹佛大学福田矩彦教授研究成功一种能代替碘化银的有机冰晶核。据认为此种冰晶核成本低而且无害。福田教授近十年间,对是否能有代替碘化银的物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碘化银是优越的成冰物质。但由于所采用的碘化银烟粒的发生方法不同,每克碘化银所能产生的冰核数目(即成核率),可相差3至4个数量级。因此,对碘化银烟粒发生技术的成核率进行检定,是加强人工降水与防雹作业设计的基础工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认识当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广泛使用的AgI焰剂的成冰特性,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含AgI焰剂产生的人工冰核粒子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环境场扫描电镜对焰剂颗粒的尺度分布和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 利用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镜纳米区域的X射线成分分析 (EDS) 对实验样品的颗粒结构特点和主要组成成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焰剂燃烧产生的颗粒谱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 所取5种焰剂产生的颗粒平均谱分布, 其直径在0.02~0.50 μm之间的粒子数占98.96%, 即产生粒子绝大部分都可直接参加云内的成冰核化过程, 但其谱宽、峰值直径, 分布特征都不相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焰剂颗粒的主要组成是KCl, 其表面附着AgI小颗粒, 该结构特征可能更有利于焰剂颗粒的成冰核化。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 m3等温冷云室对AgI焰剂阈温对比实验表明:5种焰剂的成冰阈温在-3.5~-4.4 ℃范围内, 不同焰剂配方的阈温不同, 最大相差1 ℃。焰剂成冰核化速率主要由颗粒的大小 (均立方根直径) 决定, 同时受到谱宽、主峰位置等多种分布特征量影响, 改进配方时应综合考虑。同时, 由于高于-4.4 ℃时, 焰剂产生颗粒接触过冷水滴缺少活性, 即含AgI焰剂不适于云中较暖区的催化。  相似文献   

14.
在水面欠饱和、冰面过饱和条件下,对三种含碘化银的冰核气溶胶的成冰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是在2 m3等温云室中进行的。在无云条件下排除了接触核化的可能性,同时把冰晶中心有无冻滴作为辨认凝结冻结核化与凝华核化的标志。从实验得到的一些定性结果表明,这三种碘化银气溶胶在成冰性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铜粉体的晶体结构为β-相,无明显团聚;随铜掺入量的增加,粉体粒径尺寸减少,晶格参数逐渐接近冰晶的晶格参数.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种有机化合物成冰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铮  黄涛 《气象学报》1979,37(1):101-105
1.实验方法 本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成冰性能,主要指成冰阈温和成核率。实验在容积为24升的圆柱型近似恒温的云室中进行,药品颗粒的分散发生,采用气流分散法和升华法。成冰阈温的测定为,云室由某一低温开始,然后逐渐增温,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出药品出冰晶的最高温度,即得之。成核率的测定包括,通过云室测定出不同温度区间下,药  相似文献   

17.
人工影响天气液氮载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高效、实用、经济、无毒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是广大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碘化银是较好的冷云催化剂,广泛、长期得以使用,但其催化阈温较低(-4℃以下才开始成冰晶);干冰虽然在较高温度下(-0.5℃)可以冷冻云(雾)滴成冰晶,但其储存、运输使用多有不便,  相似文献   

18.
1947年凡内格特(Vonnegut)发现碘化银微粒是优越的成冰核,可做为冷云催化剂取代干冰。此后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人工降水与防雹工作。由于碘化银昂贵、稀少,因而寻求新的催化剂的研究从未中断。1957年开始有人将注意力转向有机物质。1963年福田矩彦(Fukuta)发现四聚乙醛(Meta-ldehyde)是优越的成冰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中央高空观象台(以下简称“观象台”)从1949年开始,对人工影响云、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下分别介绍自开展这一工作二十五年以来各方面的进展情况. 1.人工消除过冷低云和雾的研究第一阶段,在实验室试验中研究了干冰和碘化银对云雾的影响,并测定了有效阈温.与此同时,在各种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了外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确定了用干冰来驱云消雾的有效阈温为-3℃;并得到了各种温度条件下的最佳剂量值. 利用这些实验资料进行了科学原理研究:(1)研究过冷云雾中引进干冰后,冰晶胚胎的形成机制.确定外界环境参数和催化剂播撒方法对成冰效率的影响,得出不同温度下每克催化剂的冰晶胚胎输出率.(2)研究过冷云雾中人工冰晶化的传播过程.研究结果阐明了影响传播速度和形成的消散区宽度的气象参数.研究表明,催化剂的剂量对人工冰晶区的传播速度及其最终宽度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20.
·引言·碘化银至今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播云催化剂之一.碘化银冰核的发生方法基本可分为,溶液喷撒法、爆炸法、烟火法和溶液燃烧等四种.国外很少用前两种方法,原因是成核率比较低;后两种方法国外应用得很普遍.就后两种方法来说,一般认为溶液燃烧法比烟火法要经济,花费约为1与4之比.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对碘化银冰核的发生方法研究的还很不够,使用得最广泛而又最有效的是三七人工降雨弹.但其产生碘化银冰核的方法是爆炸法,成核率较之燃烧法要低;同时,只能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使用,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