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彭金凤 《地理教学》2004,(8):30-30,29
本节课是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的第一课时,基本内容是介绍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及中国山区的有利条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海拔;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及主要山脉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2.
陆梅 《地理教学》2013,(9):31-33
正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继学习"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后,教材安排学习的第六个国家案例,其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巴西及拉丁美洲突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国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课标解读本节教材体现了以下几条课程标准要求(见表1)。  相似文献   

3.
土地调查是国之重本,关系着国家发展大计,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和配合。土地调查研究成果的优劣源于地籍测绘的质量,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土地调查的工作效率,必须深入了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具体成果和工作,全方位总结调查成果,合理的处理关于行政界线与土地所属管理地界线的关系,了解建设用地合法权,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新一轮土地调查工作效率做出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一个国家安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产量更是关乎人民生存的核心,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强调的"到2030年‘耕地保有量为18.25亿亩’作为各项指标之首"。除了耕地保有量外,耕地等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了解耕地等别变化趋势就是耕地等别监测的核心内容,如何确定耕地渐变区类型,如何确立渐变区类型的主要因素,这是我们讨论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为例,针对确立渐变区类型方法与考量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刘立栋 《地理教学》2014,(14):46-48
一、解读课标,把握实质 本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本部分内容是案例教学的典型范例。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  相似文献   

6.
吴毓婷 《地理教学》2013,(14):50-53
正【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本节分为: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三部分内容。本课时的备课内容为本节的第一课时: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学内容主要是: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类型,分析其外部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分析各  相似文献   

7.
黄瑜 《地理教学》1994,(1):13-14
人教版地理课本把非洲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北非,一个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字面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应当不包括撒哈拉沙漠,正像美国以南的美洲不包括美国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撒哈拉的一部分,对于属于本区域的某些国家(如毛里塔尼亚、乍得等)来讲,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南北东西差异很大,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合理地配置和进行生产建设,就必须对我国的自然条件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地理学是基础科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界整个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特别是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出现,就更需要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我国过去生产建设中,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造成了生产上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一本全面介绍我国自然条件的《中国自然地理》以满足各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理学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60年代以来,地理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国情况很不相同,发展方向亦不一致,甚至在一个国家之内,十多年间就有几次曲折和反复。仅从该国的主要地理学期刊还不能全面了解演变的潮流,以下只能就显而易见的迹象,提述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者郭全其)【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土地国策。【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深化与延续,教材选取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土地资源入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现状、面临的形势,对我国土地资源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美国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为依据,舞出了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的陆地卫星图象特征。单个波段、单幅图象的分析是本研究的立足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目视观测是主要方法,并辅以图象密度分割仪,以便增强分析效果。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亚利桑那州玛利科帕县境内盐河流域,10-17号国家公路从西面穿过,东接玛利科帕与希拉县界,总面积约1813平方公里,这为全县面积的8.9%(图1)。  相似文献   

12.
李卫 《地理教学》2014,(21):61-61
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在"走近国家"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喜欢"不走寻常路":没用"案例式教学",而是用了"拆笔画学地理"的方法进行的,这种独特教学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拆笔画学地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国家名字的笔画拆开,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某项地理特征:或某条山脉、或某条河流,也有可能是某条重要的经纬线……下面以"法国"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地理教学》2008,(5):20-25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中认识国家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日本这个国家,学习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美国是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结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Ⅰ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①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及特征;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了解各圈层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③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界限、厚度、物理特性和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5.
王北辰 《中国沙漠》1986,6(3):29-36
编绘本图的主要文献依据是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初期的郦道元著《水经注》,故本图的时限定为公元六世纪。从自然地物、人文地物了解该时期的自然景观,为分析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跨界族群以及由此造成的分离主义运动一直是民族学、社会学与国际关系等学科研究的重点议题。本研究对安哥拉卡宾达飞地分离主义运动的研究着重探讨特殊地理位置为安哥拉政府带来的治理困境。对卡宾达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发现跨界族群问题是卡宾达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根源,而飞地属性则从不同角度增加了安哥拉在治理该问题上的难度,主要表现为未能使当地人产生对安哥拉的国家认同,大幅降低了外部干涉难度以及难以满足该地居民的发展诉求。本研究还认为跨界族群的分离主义思潮看似合理,但其文化特殊性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分离主义运动的政治合理性。虽然非洲国家很多现有边界存在不合理之处,但对它的改变未必能让跨界族群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另外,边界对分离主义组织运行模式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调风月》,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全名《诈妮子调风月》,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世界文库》本。《调风月》是元杂剧中,婢女形象塑造得最鲜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剧对于我们认识当时黑暗的社会,了解下层妇女的不幸命运和统治阶级的虚伪、凶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     
这一期《山地研究》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建所二十年来的主要工作。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我国地理研究机构的布局,我所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中国山地综合研究和西南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山地是一个自然-人文综合体,研究山地必须有综合观点。我所的山地研究工作主要是关于山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山地资源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它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山  相似文献   

19.
分层设色地势图(简称地势图)是一种专门地图,阅读较易,立体感也较为明显。它的用途很多:国家各部门对于国家自然概况,特别是地理、地貌和水文的研究和了解;国家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如交通的规划、河系的整理、运河的开辟、工农业的配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洪水多发国家,洪水灾害平均每年给中国造成约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成功的洪水风险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了解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是设计有效风险沟通策略的关键,也是促进公众认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回顾了公众对洪水风险的相关认知,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研究范式、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公众居住地的地理特征与洪水风险认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居住地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洪水风险认知越高;居住地相对洪水风险源海拔越高,洪水风险认知越低。女性、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关注洪水风险,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洪水风险认知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受灾经历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有过受灾经历的公众会有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和较强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公众对洪水风险管理的信任程度也将影响公众的洪水风险认知。本研究对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做了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今后洪水风险认知研究可能拓展的方向,如探索公众洪水风险认知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及对洪水风险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