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新元  韩添丁 《冰川冻土》1994,16(2):147-155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径流采用实测的1号冰川物质平衡、降水等为基本资料进行估算:冰川强烈消融期在7月中旬-8月旬,冰川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442mm。相当于冰川每年减薄135mm。用“替代冰川”估算出山口以上冰川总径流量为1.87×10^7m^3,占英雄总径流的8%。  相似文献   

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1991-1992年度,以负物质平衡状态为主,累积负平衡量达851.9×104m3,冰川平均亏损4562mm水层,与中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由夏季平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减少引起的。分析17a的物质平衡实测资料表明,净物质平衡与平衡线高度,以及平衡线高度与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夏季平均气温变化1℃,平衡线高度变化102m,年降水量变化100mm,平衡线高度波动58m。  相似文献   

3.
纪忠萍  汤懋苍 《冰川冻土》1994,16(2):128-137
本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实测资料、天山大西沟温度大降水、乌鲁木齐地温资源,讨论了该冰川物质平衡与某些气候要素的关系;7月气温、夏季5-7月降水及3-4月地温是控制当年物质平衡量的主要气象要素;通过寻找最佳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该冰川年物质平衡的预报公式,同时讨论了资料插补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新近出现大的物质负平衡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00,22(1):62-64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96/1997年度和1997/1998年度实测物质平衡资料为基础。利用等直线法计算出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分别为-853.0mm和-780.9mm,相庆的AAR植分别为0.25和0.33自1959以来,1996/1997年度1号冰川物质负平衡值最大,1997/1998年度次之,根据该地区气温和降水记录资料分析,造成这 结果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尤其是夏季消融期气温,其次是降水  相似文献   

5.
冰川平衡线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王宁练 《冰川冻土》1995,17(1):8-15
本文将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引入冰川学研究领域,应用该理论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冰川平衡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6-8月)平均气温是影响平衡线波动的主导气候因子;平衡年度内不同时期降水量的变化对于冰川平衡线波动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地区的冰川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曹真堂 《冰川冻土》1995,17(1):73-83
贡嘎山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冰川消融强烈。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00-145L/(s.km^2),冰川融水径流深高达2000-4500mm.冰川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冰川强烈消融期的5-9月,冰川融水径流占冰川区年总径流的80%左右;径流量集中的6-8月,占60%左右,冰川融水径流的年内变化气温的年内变化基本相一致,最大值出现在7月或8月。  相似文献   

7.
陈志军 《地下水》2014,(6):174-176
应用博尔塔拉河上游温泉水文站和温泉气象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博尔塔拉河上游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a来,博尔塔拉河上游区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的暖湿化气候变化趋势。其中,在夏、秋、冬季升温明显,夏、冬季增湿明显;对气温与降水序列进行统计检验,得出该地区气温、降水增加的趋势显著,气温的增加趋势大于降水;通过研究发现,气温是影响博尔塔拉河出山径流量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与年径流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1;夏季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相关系数为0.52。利用夏季平均气温、夏季降水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R=0.78。说明温泉气象站的夏季温度上升、降水量增加,博尔塔拉河的径流量就会增加;由于气候暖湿变化效应,大气降水和来水量的增加,使这一地区的荒漠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沙天气,湖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从末次冰盛期冰川规模探讨当时的气候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和现代气候条件下冰川特平衡与气候的关系。用冰川动力学方法估算出冰川达到末次冰盛期规模时的气候条件。依据末次冰盛期冰川面积,结合冰川平衡线高度和冰川体积综合分析,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应比现代低4.8℃左右,降水约只有现代的30%,但目前其它古气候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比现代低5.6℃左右,两者相差0.8℃,其原因可  相似文献   

9.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和现代气候条件下冰川物质平衡与气候的关系,用冰川动力学方法估算出冰川达到末次冰盛期规模时的气候条件。依据末次冰盛期冰川面积,结合冰川平衡线高度和冰川体积综合分析,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应比现代低4.8℃左右,降水约只有现代的30%。但目前其它古气候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比现代低5.6℃左右,两者相差0.8℃,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冰川动力学方法未考虑构造抬升对气温的影响,据此推测,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至今的构造上升量约为130m。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以来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河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降水、冰川和地下水综合补给的内陆河,对其水资源的研究不仅是西北寒区旱区水环境和水资源研究的热点,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河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从高山区气候变化与冰冻圈的相互影响,山区降水变化与径流的相互影响,出山口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洪灾、致灾因子分析,流域内同位素、树轮气候和水环境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气候趋于暖湿。气温的升高很大程度上受冬季气温大幅度升高影响,气温对高山区冰川积雪的影响要大于降水;冬季负积温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导致乌鲁木齐河上游河段冰川后退加速,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冻土活动层增厚。(2)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垂直特征,在中高山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较大;山区降水还具有年代际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区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并促进了山区径流量的增加。(3)降水量和冰川融雪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径流量,使得出山口区域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4)同位素分析的运用对探索径流形成和转化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树轮研究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气候变化序列的重建提供了技术手段。今后,乌鲁木齐河水资源承载力、水循环过程和水污染问题,是区域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3,他引:19  
刘时银 《冰川冻土》1998,20(1):9-13
应用度日物质平衡模式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及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大陆性气候区且具有暖季补给特征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要小于海洋性冰川,升温1℃或增加20%的降水可引起平衡线上升81m或下降31m.此外,气温与降水在物质平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气温引起物质平衡剖面以旋转方式变化,而降水可导致其平移方式的响应.若未来升温2℃时,即使降水增加30%,1号冰川向负平衡变化仍然不能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冰川径流变化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由于冰川的存在及其退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径流量高出同等条件下非冰川区径流量的61%,其中92%是由于冰川退缩和减薄补给的.70年代中期开始的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径流增加过程,在冰川补给最丰富的塔里木河流域年径流系列中有一定程度的反映,特别是在冰川覆盖率较大(>5%)的河流,1977~1989年与1956~1976年相比,在冰川补给最大的8月份,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而山区径流明显增大;根据不同方法对冰川物质平衡的研究成果表明,若气温升高1℃,冰川径流的增加幅度不小于目前冰川径流的50%,也就是说冰川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抵消或减弱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乌鲁木齐河流域近40 a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气候要素与冰川融水、降水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山冰川区融水径流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冰川区夏季6~8月累积气温每增加0.5℃,流域37.95 km2冰川产生的融水量将增加3.3514×106m3;近期气温再升高0.5℃,冰川融水年平均径流量将达到35×106m3.降水对中高山径流的影响较大,每增加20 mm降水量,降雨径流量增加8.9×106m3,40 a来其变化呈略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量为0.4095×106m3,与冰川融水增加量相当;降水与冰川融水径流量增加百分率相比,增加幅度较小.最后提出了减少污染,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等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6年的气象、冰川物质平衡和1980-2006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其冰川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1996年以来的显著升温,导致了1号冰川水文点径流主要受夏季气温变化的控制,冰川物质损失对径流的补给作用已超过了降水的作用.1996-2006年与1980-1995年相比,夏季气温...  相似文献   

15.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张寅生  康尔泗 《冰川冻土》1994,16(4):333-341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地理特点使其气候特征与平原区不同;气温年变幅小,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在海拔1000-2400m处形逆温层。根据不同台站同期年平均降水量分析,天致在海拔1900m和3500m左右有两个较大降水带。气温与湿度随海拔的变化在不同高度带内并一不致。60年代以来,其气温变化较平原地区要不得多,而降水量在减少的同时其变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东西天山冰川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数十年来天山冰川强烈退缩,但东、西天山冰川的退缩幅度差别很大.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作为东天山代表性冰川,图尤克苏冰川为西天山代表性冰川,在近约40 a来它们的冰川年净物质平衡分别为-235 mm及-409 mm,冰川末端的平均变化率分别为-0.0018·a-1及-0.0047·a-1,冰川面积的平均变化率分别为-0.0029·a-1及-0.0046·a-1,东、西天山较大范围的冰川面积变化率也分别为-0.0018·a-1及-0.0072·a-1.东、西天山气候格局大致相似,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冰川的退缩主要由夏季气温上升引起,但变化率的巨大差异则可用不同的冰川物质平衡水平及稳定性系数来解释.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及图尤克苏冰川物质平衡水平分别为633 mm及1180 mm,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514及0.326,物质平衡水平愈高及稳定性系数愈低,冰川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愈敏感.  相似文献   

17.
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中部近350 a来的降水量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单相关普查表明,乌鲁木齐河谷树轮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2月降水相关显著.西白杨沟及波尔钦沟两个树轮差值年表可较好地重建出天山中部近350 a来该时段的降水量,解释方差达62%.经用统计参数、独立降水资料、历史气候记载、冰川及其它资料多方面验证,表明近350 a的降水重建序列是可信的.降水特征分析指出:天山中部降水可划分出3个偏湿期(1671(?)一1692年,1716-1794年,1825-1866年)和3个偏干期(1693-1715年,1795-1824年,1867-1969年).其后两个偏湿期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的第二、第三道终碛垄相对应,经推算,相应年降水量比现今分别偏多约59 mm及30 mm.天山中部上年7月至当年2月的降水具有5、10、53~54、3.7及3.3 a的变化准周期,在1716-1969年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干趋势,并在1831年发生过突变.重建降水序列对乌鲁木齐、昌吉州天山北坡一带的降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中部近350年来的降水量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单相关普查表明,乌鲁木齐河谷树轮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2月降水相关显著,西白杨沟及波尔钦沟两个树轮差值年可较好地重建出天山中部近350a来该时段的降水量,解释方差达62%,经用统计参数,独立降水资料,历史气候记载,冰川及其它资料多方面验证,表明近350年的降水重建序列是可信的,降水特征分析指出,天山中部降水可划分出3个偏湿期(1671(?)-1692年,1716-1794年,1825-1866年)和3个干期(1693-1715年,1795-1824年,1867-1969年),其后两个偏湿期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的第二,第三道络碛垄相对应,经推算,相应年降水量比现今分别偏多约59mm及30mm,天山中部上年7月至当年2月的降水具有5,10,53-54,3.7及3.3年的变化准周期,在1716-1969年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干趋势,并在1831年发生过突变,重建降水序列对乌鲁木齐,昌吉州天山北坡一带的降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广泛关注.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9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冰川的退缩自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近10 a来出现了加速趋势.其原因除夏季气温升高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冰川温度升高造成冷储的减少,二是冰川表面反射率下降导致辐射能量接收的增强.冰川物质平衡在1986年之前由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之后主要受气温控制.  相似文献   

2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径流的极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区近20多年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 研究了河源区冰川、季节积雪和夏季降水等形成径流极值(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对其产生过程及其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春季(5月)1号冰川水文点和空冰斗水文点极大值径流呈现出轻微增大的趋势, 总控水文点表现为减小的趋势; 夏季(6~8月)径流极大值变化显示, 空冰斗和总控水文点有增大趋势, 1号冰川水文点总体为轻微的减小趋势. 春季径流极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 夏季极大值径流是气温和降水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极小值径流主要源于大降水(雪)后的相对较低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