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数字江苏”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江苏”是江苏省21世纪重大信息化建设工程。本文论述了“数字江苏”建设的地位、作用及其现状与可行性。提出了“数字江苏”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内容及重视“数字江苏”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和“数字江苏”建设应采取的主要保障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地下管线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借鉴“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本文提出了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框架,并深入分析了其“专业版”、“政务版”、“公众版”的“三类用户”、“三版数据”和“三种应用”,对于未来管线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提倡围绕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对 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结合专业认证体系下测绘类专业“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教学实施过程,设计从课程 目标、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组织安排、实习内容等整链条式实习模式,基于问卷调查法、成绩分析法实例评价实习的 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并依托教研活动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结果表明,通过该实习不但使学生掌握 了“数字地形测量学”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温康锋 《测绘通报》2014,(4):124-12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已经入全面推广建设阶段。本文结合数字湘潭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充分利用湘潭市已有地理信息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最后分析了基础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数学物理的方法对“岩浆期后矿床”的成矿原理和环形构造的控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岩浆期后矿床”的成矿原理是:成矿物质是以早期气态分离的形式贮存于岩浆源顶部,“岩浆期后矿床”是由早期气态物质上升到地表后汇集而成;环形构造控制“岩浆期后矿床”,但是并不是所有环形构造都控制“岩浆期后矿床的形成,只有那些与早期气态物质上升高度相当的截面并由早期气态物质爆破形成的环形构造才有可能控制“岩浆期后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CBERS-02B星CCD和HR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制作出滑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构造条件,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5•12”地震中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发生的面积、运动方向、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3S技术”集成在地震灾害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正日益朝集成化方向迈进,形成所谓“3S技术”集成。“3S技术”集成,为地震灾害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简要分析了“3S技术”在震害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着重从“3S技术”集成的角度,探讨它在未来震害调查与研究中的应用模式及实施方案问题。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在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7月13日,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发生特大型滑坡灾害后,利用先进的数字遥感技术,结合滑坡前 后的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地形图资料和野外所测的GPS控制点,制作出研究区滑坡前后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同时采用合理的图 像处理技术,获得了滑坡前后正射影像图。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滑坡,详细的对比解译滑坡前后的影像,分别 对滑体的滑动方向、距离和堆积体面积进行了定量计算,结合勘查资料估算出其体积约为1 500万方,综合地质学、灾害学原理和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等科学分析了千将坪滑坡的形成条件,认为千将坪在“7.13”滑坡之前为一特大型顺层古滑坡,而“7.13”滑坡 是古滑坡的大规模复活,三峡库区蓄水和降雨综合作用是促使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1:8000彩色红外航片解译,将白银市工业“三废”划分为三大类、十二亚类,编制出大气污染源、固体污染物和污水分布三种专业图件,取得了大量数据,为环保和城建提供了大量有关基础资料。说明航空遥感是调查工矿区工业“三废”的快速、经济、准确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对测绘类专业课程“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 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理念与目标上,以课程思政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思政案例设计解决“如何将价值引 领融入教学”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与方法上,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讲座责任制教学,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线上课程, 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被动、课程学时压缩”的双重问题;在考评与反馈上,注重过程性考核 和评价多元化,解决“考评单一,改进不及时”的问题,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持续改进。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 并对改革班与平行班的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MOOC线上课程支撑,多维教学设计改革遵循“两性一度”标准, 成效显著,提高学生解决测绘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数字城市建设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对其建设模式进行科学的谋划,可能会给数字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浪费,引发发展后劲不足等系列问题,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结合了国内外数字城市的建设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重点阐述了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的具体...  相似文献   

12.
张新长  李少英  周启鸣  孙颖 《测绘科学》2021,46(3):147-152,168
介绍了数字孪生城市的提出背景以及基本概念,分析了数字孪生城市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主要支撑技术,最后总结了数字孪生城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认为,数字孪生技术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以更广泛的应用还将面临数据、基础知识库、系统融合以及人才问题等方面的挑战,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路径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甘肃省白银市“数字白银”地理空间数据体系的建设,探讨地理空间数据标准和数据集建设的目标、内容及实现方法。介绍了“数字白银”地理空间数据体系建立所遵循的原则、DLG要素的分类与编码、数据精度、数据格式、数据质量以及元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以直观、可视化、信息更加丰富为显著特点的"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成为应用创新的助推剂,而当前,传统的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展道路设计规划成为一种需要突破的变革趋势,选择基于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开展道路规划设计,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道路设计规划变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根据从事"数字城市"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实践,提出"数字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数字城市"建设应以电子政务作为最佳切入点,"数字城市"建设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数字城市"与现代服务业的一致性,指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目前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对城市规划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分析,结合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技术支撑以及推广应用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将在规划部门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地球是21世纪的重大技术工程,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依据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郑州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其内容、应用、关键技术、实现策略等进行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字工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挖掘和综合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专题信息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管理科学与经济人文科学的广泛交叉学科.数字城市是数字工程的典型应用.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城市的认识误区;结合数字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数字城市的总体工程结构,提出了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已在建与建成运行的数字城市约600个,为确保数据的现势性,建立数字城市的数据更新机制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数字城市数据体系,从"建立更新模式""数据源获取机制""更新内容及周期""更新技术研究"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城市数据更新机制,并提出了参考建议,可以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后续维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完整再现城市全貌。结合"数字城市"建模实例,探讨了通过3DS Max平台实现高效三维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