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夏尔莆岩体岩浆混合的岩相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夏尔莆岩体由寄主岩石、微粒镁铁质包体和中基性岩墙群组成,具丰富、典型的岩浆混合岩相学特征.野外露头,寄主岩石中暗色矿物分布不均并发育暗色矿物集合体、微小的镁铁质包体和不均匀混合条带;包体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与寄主岩石或界线截然或渐变过渡,常发育反向脉和寄主岩石中的长石巨晶(捕虏晶);中基性岩墙群与微粒镁铁质包体紧密共生并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发育寄主岩石中的长石捕虏晶,被寄主岩的反向脉横切.在镜下,包体与寄主岩混合带中均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和多种不平衡矿物共生现象,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这些特征表明镁铁质包体和中基性岩墙群来源于与寄主岩石同一岩浆事件的基性岩浆,并与其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混合作用.岩相学特征为夏尔莆岩体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2.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是阿尔金北部早古生代重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带内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形迹发育,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是开展板块俯冲边界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构造格架再造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场所。北阿尔金安南坝一带1:5万地质调查工作对红柳沟-拉配泉构造混杂岩带进行了构造-岩性填图,全面揭示了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结合典型构造剖面及构造变形研究,对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过程及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为全面认识构造混杂岩带的结构、构造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3.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体与寄主岩之间相互穿插,接触带发育冷凝边,包体从寄主岩中捕获了大量捕虏晶矿物,包体和寄主岩中均见针状磷灰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具正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An值变化范围不大,在48.16~59.05之间,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可能代表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房前结晶的斜长石;具反环带特征斜长石的An值变化范围较大,核部An值为29.86,往外An值陡增至51.09,整体呈逐渐增大趋势,暗示存在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具正-反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核部至中间区域An值变化相对复杂,具稀疏韵律环带结构特征,反映斜长石结晶过程中因岩浆混合作用岩浆房环境发生突变,随着混合作用持续进行,岩浆逐渐冷却,斜长石在静态环境下继续结晶形成干净的正环带边部;包体斜长石虽然存在正环带,但其An值变化范围较大,在28.63~62.40之间,核部An值高,边部An值骤然降低,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准噶尔夏尔莆岩体中微粒镁铁质包体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尔莆岩体寄主岩石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十分发育.包体个体大小悬殊.多密集成群、成带状分布,具明显塑性变形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石或界线截然或渐变过渡.包体中发育斜长石异常环带、针状磷灰石和来自寄主岩石中的长石捕虏晶,包体中不平衡矿物间的共生现象普遍.岩相学特征表明为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而成.这一新认识为探讨夏尔莆岩体及达尔布特花岗岩带成因提供新佐证.  相似文献   

5.
《地学前缘》2017,(3):276-287
攀枝花式铁矿赋存岩体顶部普遍发育有富角闪石细脉。本文报道了白马铁矿青杠坪剖面顶部细粒橄榄辉长岩中富角闪石细脉、蚀变带和寄主岩中代表性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角闪石、黑云母和磷灰石等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岩相学观察表明,细脉中矿物主要为大颗粒角闪石,其间充填钛铁矿、斜长石、方解石;蚀变带中矿物为角闪石、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及钛铁矿,矿物普遍发生蚀变(如黑云母绿泥石化),斜长石边部也发生溶蚀;靠近蚀变带的寄主岩中矿物主要为斜长石、单斜辉石(二者含量相近),另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和钛铁矿,在钛铁氧化物周围还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磷灰石,矿物也发生了轻微的蚀变;而远离细脉的新鲜寄主岩中矿物主要为新鲜的斜长石、单斜辉石(二者含量相近),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及钛铁矿。电子探针数据表明,寄主岩中的斜长石An比细脉及蚀变带中的斜长石An要高。新鲜寄主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拉长石,蚀变带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而细脉中出现了钠长石。运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对富角闪石细脉中的角闪石颗粒进行了压力和深度的计算,从中心到边部所估算的压力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9MPa→121MPa→167MPa→128MPa;运用磁铁矿-钛铁矿共生的温度计和氧逸度计,计算了寄主岩中磁铁矿和钛铁矿平衡时的温度和氧逸度,结果表明,磁铁矿和钛铁矿平衡的温度较低为546~574℃,氧逸度(logfO2)为-20.41~-23.83。另外,根据黑云母的Ti-Mg/(Mg+Fe)温度估算图解,靠近蚀变带寄主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700~720℃。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1)青杠坪镁铁质侵入体侵位后顶部及周围先固结形成顶部细粒橄榄辉长岩带,对底部的含矿流体成矿起到屏蔽层的作用。(2)细脉和蚀变带中斜长石更富Na;由角闪石核部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出的侵位深度为岩石的真实侵位深度,而由边部电子探针数据计算的深度为流体高压导致的"假"侵位深度;从富角闪石细脉到蚀变带再到寄主岩,矿物的结晶温度逐渐降低,对应流体高温到低温的扩散特点。(3)这种富角闪石细脉可以作为深部矿床的浅部标志,对深部矿床的勘察找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蛇绿混杂岩带作为造山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就位过程与区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系统梳理北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北山造山带内卷入的4条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为形成时代最古老的蛇绿岩,代表了北山洋盆最早于早寒武世即已开启,北山地区发育的洋盆最晚可能于二叠纪闭合,...  相似文献   

7.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表明,阿翁错复式岩体中出露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典型的火成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渡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二者具有强烈的地球化学亲源关系,且经历了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主量、微量元素同分母协变图中包体和寄主岩表现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之间的演化与岩浆混合作用关系密切;包体的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寄主岩为幔源岩浆与熔融下地壳岩浆混合的产物,以熔融下地壳岩浆为主。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9.1±1.0Ma和107.4±0.7Ma,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结合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阿翁错复式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软碰撞阶段,为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上升与其诱发的下地壳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胶西北新城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潮  黄涛  刘向东  刘育  赵海  王旭东 《岩石学报》2016,32(8):2433-2450
新城金矿床是胶西北金矿集区中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矿体受控于NE-NNE向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系统,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黄铁)绢英岩与红化花岗岩体中。焦家断裂下盘分带性明显,自主断裂面向外依此发育主断裂面和断层泥、挤压片理带、构造透镜体带、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其中,主断裂面和断层泥发育粘土化蚀变;挤压片理带发育面状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其内赋存黄铁绢英岩型矿体;构造透镜体带发育脉型(黄铁)绢英岩化、面状绢英岩化和硅化蚀变,其次级断裂内赋存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节理带(包括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主要发育成红化和细脉型(黄铁)绢英岩化,沿节理面赋存细脉型矿体。碳酸盐化蚀变叠加于上述热液蚀变之上。焦家断裂带表现为以水平为主的蚀变-矿化特征,(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论文在厘定断裂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分带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蚀变岩与新鲜新城花岗岩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及其机制。选取TiO_2作为不活动组分,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成矿前新城花岗岩体发生红化作用时,带入组分有Fe_2O_3、K_2O、Al_2O_3以及少量Au、Ag、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有SiO_2、CaO和Na_2O等;成矿期红化花岗岩体蚀变为(黄铁)绢英岩过程中,明显带入组分有SiO_2、Fe_2O_3、FeO、Al_2O_3、Mg O、K_2O、Au、Ag、As、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为Na_2O。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表明,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REE迁移。REE分别在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带入和带出;Eu在红化过程中呈显著带入,表现为显著Eu正异常(δ_(Eu)=1.34),而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活化带出,表现出Eu负异常(0.89~0.95)。成矿期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时,Eu从氧化态Eu~(3+)转变为Eu~(2+),进入流体被带走,造成Eu负异常。金主要以Au(HS)~-_2形式在变质流体中运移。成矿流体沿片理面运移时,在挤压片理带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硫化作用使得流体还原硫活度降低,导致Au(HS)~-_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等矿物裂隙或晶格中,形成黄铁绢英岩型矿化;在构造透镜体带,成矿流体沿次级断裂面和碎裂岩裂隙发生蚀变形成脉型(黄铁)绢英岩,成矿元素在次级断裂面/裂隙内沉淀并形成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在节理带,成矿流体压力瞬时降低导致流体发生不混溶现象,使得Au(HS)~-_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充填节理中形成细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9.
阿翁错复式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和岩浆混合、不协调现象为特征。本文以阿翁错复式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了阿翁错复式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暗色微粒包体塑性变形特征明显,与寄主岩呈截然或渐变接触,偶见反向脉发育,包体具细-中粗粒结构,含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暗色镶边石英等斑晶,偶见角闪石斑晶横跨包体和寄主岩,在包体及包体周围寄主岩中见长柱状斜长石、角闪石和针状磷灰石等结构特征,表明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二者具有强烈的地球化学亲源关系,且经历了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9. 1±1. 0Ma和107. 4±0. 7Ma,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处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由弧-陆碰撞向陆陆碰撞的转换阶段即软碰撞阶段。研究表明,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向羌塘地块之下俯冲的背景下,洋壳脱水,引起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镁铁质岩浆向上运移,并底侵于壳-幔边界,引发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当镁铁质岩浆从底部注入长英质岩浆房时,镁铁质岩浆快速冷凝,形成部分色率高、粒度细,具冷凝边的包体,与寄主岩呈截然型接触,随着端元岩浆之间的温差逐渐降低,包体色率降低,粒度变大,与寄主岩呈渐变过渡。  相似文献   

10.
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初步厘定:证据和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本文定义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是指我国东北地区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共同发育的呈弧形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具体包括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黑龙江蓝片岩带和张广才-小兴安岭增生杂岩带)和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的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其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形成于晚三叠-早侏罗世(180 ~ 210Ma),为佳木斯-兴凯地块向西冲增生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而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由一系列特征性俯冲-增生杂岩组成,包括石头口门-烟筒山红帘石片岩带、呼兰群变质杂岩、色洛河群变质杂岩、青龙村群变质杂岩和开山屯变质杂岩等,形成时代为187~230Ma,峰期为220~230Ma.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曾被认为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东延部分,但是区域构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增生杂岩带相同,均为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我们将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和南缘发育的三叠纪-早侏罗世增生杂岩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来考虑,结合该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压变质带,因此命名为“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简称吉黑高压带”.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三叠纪-早侏罗世的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的过程,同时该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1.
徐光龙 《吉林地质》2020,39(1):69-72
本文在野外地质勘查及系统分析前人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对吉林省橄榄石宝石矿床区域分布及勘查开发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吉林省橄榄石宝石矿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已发现的橄榄石宝石矿床均赋存于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船底山组玄武岩中。严格受敦化-密山岩石圈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在找矿方向上应扩大已有矿区勘查范围,加大勘查力度及对省内船底山组玄武岩分布地区做重点勘查工作部署,力求在橄榄石宝石矿找矿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对橄榄石宝石矿业发展远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红蓝宝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红蓝宝石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 ,对红蓝宝石致色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黑龙江红蓝宝石按颜色可以划分为红色、蓝色两个系列共 12种颜色 ,其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区别。波谱分析表明 ,红色宝石的颜色由铬、镍、铁致色元素引起 ,蓝色宝石的颜色由铁、钛致色元素引起 ,其颜色浓淡和色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的含量和Fe3 /Fe2 比值  相似文献   

13.
韩美 《地球科学》2000,25(6):599-603
运用野外实地考察、钻孔勘探、室内样品分析等方法, 对山东蓝宝石的赋存特征与规律进行了研究, 对蓝宝石的质量做了深入探讨, 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今后找矿和加工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夹皮沟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夹皮沟镇区域地质成矿规律、构造成矿规律、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为今后在本该区域内寻找更多的同类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浑江盆地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浑江盆地而言,自南西向北东依次出现5个洼地:鹿圈子洼地、东热洼地、下四平洼地、浑江—大阳岔洼地、湾沟洼地。本文叙述了吉林省浑江盆地石膏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独立的白钨矿矿床和以白钨矿为主要组分的白钨矿矿床是一类重要的矿床。本文研究了这类矿床的实例,总结了这类矿床的成矿特征,提出了吉林省这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洮南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目前所发现的矿产以铜、铅锌为主,矿床规模均较小。本文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再认识,对该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能对以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宝玉石的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祥政 《矿物岩石》1992,12(1):115-118
本文主要探讨宝石的找矿标志。包括在超基性岩、辉长岩—斜长岩中含虹彩长石、喷发岩、花岗伟晶岩中的宝石,还有变花岗岩云英岩中含海蓝宝石,镁矽卡岩中含尖晶石、红宝石、蓝宝石和青金石,风化壳中的宝石,砂矿中的宝石等。  相似文献   

19.
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是红蓝宝石矿床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对此类型矿床与找矿相关的若干问题,长期存在模糊认识。本文经过实际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产于有深大断裂构造活动的深成造山变质带;矿床成因类型属区域热动力变质型;含矿岩石是钙质结晶大理岩,而非镁质大理岩或镁质矽卡岩;含矿岩石中的角门石为富铝贫硅含铬的钙质问石,而非绿色透闪石。  相似文献   

20.
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包裹体中常见典型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这些含水矿物包裹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升温而发生改变。微量含水矿物包裹体变化会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该性质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思路。本文采集了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结合红外光谱与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研究了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外观轮廓清晰,晶形完整;红外光谱在2000~3700cm~(-1)附近显示出2105~2110cm~(-1)和1977~1985cm~(-1)硬水铝石和3619cm~(-1)和3696cm~(-1)高岭石等水(H_2O或—OH等)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中可见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长石等结晶度较好的典型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拉曼位移。该系列特征揭示了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有水的特征,可作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天然成因且未经过热处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