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感应雷击及其防护张剑英(烟台市气象局264001)目前,在高大建筑物和通讯机房一般都安装了避雷针(网),但这种传统的避雷装置只能防护直击雷,而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有时反而容量诱发感应雷击。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加,遭感应雷击的报道日益增多。对于感应雷击的...  相似文献   

2.
自 1 75 3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到 1 8世纪末 ,避雷针被普遍采用 ,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乃举世公认。后来的实践进一步证明 ,避雷针及其由此衍生的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对防御直击雷相当有效。然而 ,近年来社会上有不少人 (甚至包括个别研究“消雷”问题的学者 )认为 ,避雷针是引雷装置 ,不仅不会消除雷灾 ,还会诱发更多的二次雷击 ,进而提出了否定富兰克林避雷针具有防雷作用的观点。这种观点显然缺乏科学依据。众所周知 ,雷电是一种随机发生的现象 ,它既可在空中放电 ,还可对地放电 ,当然也有可能击中避雷针或其它物体。说到引雷 ,建…  相似文献   

3.
林宝权 《气象》2005,31(5):89-89
问:我厂区几幢厂房属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要设矩形布置的4支等高避雷针作直击雷防护。施工检查时发现避雷针接地电阻偏大,而用作防雷电感应和电气保护等接地的厂房基础钢筋网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就小些。既然避雷针可设在建筑物上,为减小避雷针接地电阻,现将两接地连通,请问这样做行吗?  相似文献   

4.
1太阳能热水器防雷隐患 1.1太阳能热水器遭雷击的方式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使用材料及安装位置分析,它遭雷击的途径可分两种:一是直击雷,二是感应雷击。(1)直击雷击。太阳能热水器绝大多数都安装在建筑物的制高点位置上,住宅楼顶直击雷防护设施一般只有避雷带,其接闪器一般也都低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暴露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一旦云地放电,太阳能热水器首当其冲,成了接闪器,雷电可以直接击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直接击坏太阳能热水器。  相似文献   

5.
通过环江新气象站发生的雷击事故分析,分析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从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来介绍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措施,并对新搬迁台站的防雷安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大同市大秦铁路湖东车站信息调度机房由于没有按照防雷规范的要求安装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因此每年雷雨季节都要不同程度地遭受雷击损失,本文主要是从直击雷防护、电源系统感应雷防护、轨道测速系统等电位接地等方面按照现代综合防雷的要求提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和雷害来源,从雷电防护总体原则出发,分析了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雷击电磁脉冲和电磁兼容等综合防护措施,展望新一代变电站防雷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谈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设备的防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印军  王军 《青海气象》2007,(F06):25-27
雷电防护包括针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以及针对建筑物内设备、人员的雷电波侵入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简称为“弱电防护”)两大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机房网络设备对防雷过电压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较好地维护机房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抑制雷害对机房设备的伤害,减少雷击对机房的危害,根据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防护技术,针对所在机房雷害的来源,进行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9.
陈贽  叶明 《广东气象》2002,(Z1):33,29
雷电灾害主要是直击雷害和感应雷害(包括雷电波入侵),其防护方法是根据实际,有侧重地采取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  相似文献   

10.
李虹 《河南气象》2002,(2):34-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位及个人的车辆不断增加 ,加油站也相应越来越多。公路两侧的加油站一般位于较空旷地带 ,极易遭受雷电侵袭。加油站属易燃易爆场所 ,一旦遭雷击 ,会引起火灾爆炸恶性事故发生。雷电是大自然中大气放电现象。中原大地夏秋二季是雷电多发季节 ,春季也时有发生。做好雷雨季节前的防雷检测工作 ,是加油站“安全第一”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1 防直击雷雷击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一般加油站的房屋上应装置避雷针或避雷带以防直击雷侵害。另加油站的金属油罐壁厚 4mm时 ,应设置防直击雷装置 …  相似文献   

11.
铁塔避雷针防雷检测跟踪验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铁塔避雷针在防雷检测验收应注意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滚球法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避雷针设计高度的方法,用于防雷设计中常见的避雷针高度计算以及防雷检测中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现场确定。  相似文献   

13.
詹敏  石天青  高林 《山东气象》2009,29(2):50-52
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是多支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确定的基础,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最简洁方式是采用绘图法,本文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形结构、图形布局设计、类的设计、软件实现四方面介绍了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绘图软件的面向对象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工程实例,对屋面避雷针(带)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由于对滚球法的基准面选取不同,从而影响到最终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讨论建筑物屋面边沿凸起的被保护物体避雷针高度的确定方法,并详述计算、绘图等方法的过程,比较其优缺点,确定绘图法是最宜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中阐述了滚球法的原理,并分析计算了在特殊条件下被保护物体在保护范围内的条件以及通用的判定方法,以利于人们在特殊地貌情况下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判定。  相似文献   

17.
雷电监测和雷电数据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桂力 《山东气象》2002,22(2):25-27
简要介绍了雷电探测的基本原理、雷电探测技术和国外雷电数据的应用情况。结合我省雷电探测网的建设现状 ,提出了我省雷电数据未来的应用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雷电日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更好地应用雷电定位系统的自动监测数据统计雷电日及雷电参数,利用滇中地区1987~2006年49个气象站点雷电观测资料和2005~2006年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在对比分析气象观测雷电资料与闪电定位探测雷电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自动监测雷电日的统计方法--网格法.网格法划分统计区域详细、合理,其雷电日统计值与传统气象雷电日有可比性.长期气象雷电日资料是选定网格大小的参考标尺,滇中地区取0.175°×0.175°网格统计值为其年平均雷电日,取0.3°×0.3°网格统计值为其最大雷电日.用网格法对雷电参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滇中地区雷电日和雷电密度有显著的局地变化特征,地闪密度与闪电强度成反比关系.此结论为防雷工程设计、雷电灾害评估和雷电成因分析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闪电分布和闪电气候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TRMM卫星探测到18~38°N、74~123°E闪电资料,对中国区域年、季、日发生闪电频数和随经纬度变化,闪电密度分布和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陆地区年均日发生总闪电数约54600次,白天占到54.47%,夜间占到45.53%,昼夜比为1.2。日闪电频数的年变化是双峰值,闪电主要发生在4~9月,占年总闪电的92%。4月中到5月中旬为次峰值,主峰值在7月中到8月中旬,占年总闪电的43.4%,夏季6~8月占到60%,11月到次年2月发生闪电很少,仅占年总闪电的0.4%以下。日变化以单峰值为主,峰值范围宽,年均每小时达到2275次左右,傍晚18时达到最高峰值,占到日出现闪电的9.1%,上午9~11时达到日变化的最低谷,仅占日出现闪电总的3%,闪电峰值是低谷的12倍,说明中国区域闪电高发时间主要在傍晚。中国区域年均发生闪电频数随纬度的变化要比随经度的变化大,沿海的陆地区出现闪电频数比内陆区高,内陆区比海区高,东部比西部高的特点。4个季节发生闪电峰值的日变化时间表明,不同季节出现闪电峰值的日时段不同,冬季主要在中午,秋季主要在下午,春季主要在晚间,夏季主要在傍晚。中国区域年均白天、夜间和昼夜不同闪电密度分布表明,东部比西部高,闪电高密度区相对较集中。区域对比说明,白天发生闪电  相似文献   

20.
王友强  关磊 《山东气象》2007,27(2):66-67
利用1961—2000年梁山雷电天气资料,对梁山雷电年、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梁山近40年雷电及其灾害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农村防雷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