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影矩阵     
本文主要根据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给出了求解投影矩阵的方法,再根据投影矩阵与广义逆矩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又给出了一类广义逆矩阵的求解方法,即满足Penvose’s第一条与第三条广义逆矩阵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交换主理想整环R上矩阵与R所嵌入的商除环K上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以矩阵秩的表达式给出三矩阵乘积的Moore—Penrose逆的顺序律(ABC)^ =A^ B^ C^ 成立的若干个充要条件,此处A,B,C是R上的矩阵,M^ 表示矩阵M的Moore-Penrose逆。  相似文献   

3.
从目标函数的线性化出发,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广义逆矩阵并适当加阻尼,用迭代法直接解超定方程实现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阐明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法的灵活、稳定,它涵盖了多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实际应中适应性强,并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可更好地评价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用广义逆矩阵反演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方法和实际效果,重点解决大偏移距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反演。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用广义逆矩阵反演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方法和实际效果,重点解决大偏移距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反演。   相似文献   

6.
一张迭前逆时间偏移图像没随深度增加适当地按比例成图。没按比例成图的图像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资料的反向传播期间和正演模型波场的产生期间生成的波场的几何扩散。通过按比例放大在高斯——牛顿最优化技术中出现的近似海赛矩阵的倒数,这种未按比例的图像可以得到增强。但是,由于近似海赛矩阵计算一般地质模型的费用太贵,所以它只能用于简单背景的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在逆冲作用期间,产生于陆相前陆盆地中的地层形态和相模式,在数字模拟中结合了侵蚀和沉积作用。模拟结果的地层资料明显地表明,任何因相的退缩形成的阶梯层状的岩相组合,都可看作是一次逆冲事件的标志;相的退缩、盆地前缓隆起向逆冲断层方向迁移以及侵蚀不整合的出现是相辅成成的。以前,人们对前陆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盆地波长的改变,一直是用岩石圈粘弹性松弛的观点进行解释的。笔者则认为,盆地波长的改变主要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南缘逆冲带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的几何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野外地质考察、地表填图指出,第二排背斜带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核部均发育一条逆冲断层,背斜北翼发育一条逆冲断层,并导致河流阶地变形和断层崖的形成。地震资料解释和钻井数据证实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北翼和核部存在多条向北逆冲的断层,在这些背斜和南侧第一排构造清水河背斜和奇古背斜之间的向斜之下存在隐伏的东湾背斜。二维地震测网构造解释指出东湾背斜为同时活动的、叠置的双重逆冲构造,并造成玛纳斯背斜和吐谷鲁背斜浅层发育一系列无序叠瓦逆冲断层。野外观察和地震解释的生长地层和地层不整合分析证实,这些无序逆冲断层形成时间主要为中新世晚期,一直到第四纪西域组(Q_1x)和乌苏群(Q_2)时期和第四纪中晚期(Q_4)。我们提出准南地区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模式不同于新逆冲断层向前陆方向扩展时,旧断层不活动的模式。同期逆冲作用模式展示由于深部有序逆冲作用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发育期间,同期活动的逆冲作用可在浅层地表形成一系列无序逆冲断层,类似于叠瓦扇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9.
杨大欢 《贵州地质》2003,20(2):80-82
南加逆冲断层系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剖面上由主逆冲断层和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组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组合。运动学特征反映出具由北东向南西逆冲的性质,同位素资料显示其形成于印支组。该断层系对研究黔东南地区的地质构造具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西山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早期,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逆冲,构成对冲式组合。其中,九龙山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双冲构造的组合特点。燕山中、晚期,煤田内逆冲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并且被一些北北东向逆断层切割、破坏。在推覆体前缘,构造复杂。不仅煤层原生结构遭到破坏,而且煤层厚度也变得相当复杂,从而给煤田勘探和矿山开采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在原地系统中,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有利于勘探和开采。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俊君  黄太柱 《地球科学》1995,20(3):264-270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成、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刺底檗同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发布受如下3个地质因素控制:(1)区域挤压作用;(2)岩性条件的差异:(2)先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件技术与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测量平差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技术实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测量平差软件或平差大全,大都是在PC-1500机上用QBASIC语言进行平差处理,在使用时常会遇到无法满足现实测绘工作的要求,而且很难对其源程序进行改进。现充分利用矩阵行列式初等变换性质以及C语言中指针动态性优于函数递归调用的特性来实现并优化了测量平差电算程序中的关键技术——矩阵求逆。  相似文献   

13.
逆牵引背斜构造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发景 《现代地质》2008,22(4):664-668
综述了许多学者对逆牵引背斜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的讨论。根据近年来对于渤海湾新近纪-第四纪盆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逆牵引构造和伴生的简单或复杂y字形正断层组合是由于区域伸展作用下不同运动方式和差异位移产生的,并强调指出,逆牵引背斜构造与走滑作用产生的负花状构造在构造特征和成因上是不同的,不要把这两者混为一类构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推导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广义逆分块计算公式,并探讨了它在测量平差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部承德盆地复杂的中生代褶皱及逆冲断裂构造,曾被解释为土城子组沉积之后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位移量大于40~45km)又经褶皱变形的结果。近年来,土城子组沉积相和物源区分析、中新元古界沉积古地理研究以及相关构造变形研究结果等,对这一变形大型逆冲构造模型提出了多方位质疑。但已有研究并未提出新的构造模型来解释这一复杂构造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形成机制。文中通过对承德盆地区域主体构造——承德向斜、向斜两翼逆冲构造变形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向斜转折端附近构造变形与断裂发育状况进行详细野外调查及对关键地质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进行测试,发现承德向斜两翼逆冲断层为分别向向斜核部以外区域逆冲的独立逆冲断层,逆冲断层活动与承德向斜变形是在统一的收缩变形体制下准同时形成的。它们形成于土城子组之后、张家口组火山活动之前,即距今约139~136 Ma。据此提出了"承德逆冲构造"的背离向斜逆冲构造模型。这一模型合理地解释了燕山中部承德盆地区域中生代构造变形和相应的盆地充填特征,同时表明,燕山板内造山带并不存在碰撞造山带前陆褶皱逆冲带中常见的大型薄皮逆冲构造样式。这一研究结果展示了褶皱相关断裂构造模型在研究和揭示收缩构造变形区域大尺度褶皱与断裂构造相互关系及准确重建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青藏高原碰撞挤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之一。通过构造剖面和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带性特点,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可以划分为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与锋前带,相应地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冲断褶皱、断层相关褶皱、单斜构造等不同的构造组合。对逆冲推覆锋带中苏盖特和阿克陶生长背斜、生长地层及形成时序分别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帕米尔弧形逆冲推覆构造以前展式(背驮式)向前陆方向扩展,逆冲推覆始于上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弧形构造东西两段逆冲推覆运动方式和地层缩短量有很大差异:西段为与挤压方向垂直的逆冲,而东段为斜冲兼顺时针走滑;西段地层缩短量大于东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EdoNgland教授提出的问题,对M—P广义逆矩阵的递推算法进行了探分论述探讨的初步结果和对Greville递推算法的扩充。文中对算法的扩充给出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搜索渗流自由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一个具体的实例对比分析了当前最为常用的几种自由面确定方法 ,阐明了各自的优缺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元传导矩阵调整法作了简化和改进 ,提出了等效渗透系数法。应用表明 ,等效渗透系数法不仅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 ,而且还具备算法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逆冲推覆构造最新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逆冲推覆构造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以下4个方面:1.创立新型逆冲推覆构造几何体系,其主要构造要素为台阶式逆冲断层,强调断裂与褶皱的相互关联性,可划分为断裂与褶皱两个分支系统。2.发展平衡构造剖面的研究方法,用于计算造山缩短量并检验构造解释。3.发现韧性推覆产生糜梭岩、混合岩、花岗岩三位一体的成岩作用和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清表推覆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浅表台阶式逆冲断层对金属矿藏的控制作用,这种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杨庚  柴育成等 《地质学报》2001,75(3):322-332
辽西地区为华北北缘中生缘生代燕山造山带东延部分,地表地质调查和新的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表明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大为型薄皮构造组成的楔形体,主要由凌源-北票逆掩断层、牛营子-郭家店逆掩断层、汤神庙逆掩断层和建昌-朝阳逆掩断层,以及在这些逆掩断层上盘发育的大型推覆组成。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为背驮式,逆冲指向南东,定型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即白垩世义县组火山碎屑岩(110Ma)和早白晋世九佛堂组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形成的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既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最终闭合碰撞有关,同时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在东亚大陆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