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重力场、地磁场和地热场等方面分析了山西断陷带地球物理场所具有的特征,论述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揭示的深部构造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山西断陷带强震发生的模式,指出,与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地震成因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地球物理场与地震构造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的不均衡状态是地球物理场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区域地球物理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圈的不均衡及其构造活动的背景.本文在对南京地区地震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重力异常、地热场、深部速度结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它们与本区地震构造稳定性的关系;分析研究地震活动,从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与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3.
天山地壳非均匀性与地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颐 《内陆地震》1995,9(3):242-249
根据重力、航磁及地震波传播速度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天山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发现天山两缘是地壳物质组成变化较大的场所,也是介质结构最不稳定的区域。地震的发生不仅涉及到地表断裂构造的分布和活动方式,而且与深部物质的非均匀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大部分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地壳中部附近不同速度体之间的梯度带附近,那里是深部介质分布最不均匀的构造层位。它的存在与中强地震的孕育场所密切相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发  相似文献   

4.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塔里木盆地的地震发生是盆地与造山带耦合俯冲的结果,与盆地周缘的活动性深大断裂相关,是盆地扩张使盆地与山脉的结合带不断受到挤压产生脆性破裂引起的,构成盆地中部为稳定区、而盆地周围山脉为地震频繁区的格局.塔里木盆地的活动断裂主要发育于山体与盆地的过渡地带,而近两年这6次规模比较大的地震也都发生在西昆仑和南天山的山前俯冲带,据以往统计资料,塔里木盆地内所有地震数据中的85%是分布在塔西南和西南天山的南缘区域.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地震的发生与大型的断裂构造相关.断裂构造在重力、磁力等地球物理场上特征明显,深部结构又容易被大地电磁测深、地震测深等物探方法揭示.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断裂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深部结构,对于研究天然地震带的展布和地震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境内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的分布特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个大地震所处的深部地壳构造背景,讨论了地震孕育与发生的可能构造模式。结果表明,近代地震活动地带均为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地带和地壳构造的转折交汇部位。在深部构造上又为上地幔顶部局部的隆起地区及邻近隆起地带的边缘或斜坡上。此外,地震发生的深部部位与重力场、磁力场的高梯度变化以及地壳中的低电阻层、低速层和高速层的分布密切相关。这种与地震有关的深部构造背景与地球物理场特征,是今后地震预报和地震成因研究必须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012BAK19B04-01)"郯庐地震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规律及地震危险区判定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在分析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性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了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采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的方法,评价了烟台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胶东半岛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性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新疆阿奇山地段高放废物处置库候选场址进行了探测,从不同地球物理场角度揭示了研究区深部地质构造形态及区域断裂构造格架等关键地质要素,为候选场址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花岗岩型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的地球物理评价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8.
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SD10503)—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一个子课题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Q97E1142)——郯庐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在分析研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断层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探槽开挖、断层活动性鉴定等技术手段获得的反映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长期滑动习性的定性和定量资料、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动力学资料的基础上,甄别出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段.同时利用定性、定量和综合判定方法,评价了淄博市及其邻近地区主要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本项研究成果为淄博市城区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和断层危害性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岩石圈底界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布格异常采用小波变换场分离技术得到深部重力异常,利用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获得较可靠的先验信息作为约束,并采用球谐函数的级数解形式对中国东部及其邻域的深部重力异常进行联合反演,获得了该区岩石圈底界面的展布图像;同时对岩石圈底界面特征和强地震分布特性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在地貌分布、各种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圈结构等方面都明显地具有分区性,很可能与深部岩石圈底界面的变化有关,而岩石圈底界面的形态的差异将对岩石圈层的运动和一系列地质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强地震活动的分布也与深部岩石圈界面形态和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分区和深部结构历来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本研究从地球物理入手,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对区域重磁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根据数据处理后的解释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哈萨克斯坦板块东缘构造区和塔里木板块北缘两大Ⅰ级构造区以及6大Ⅱ级构造小区.推断划分北西向深大断裂构造带5条和北东向断裂构造7条.初步判断、圈定出多处磁性块体,并划分出基性岩体、中酸性岩体的分布若干处.结合重磁、地震和地质资料,对深部构造、莫氏界面和基底起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深化了区域地质和深部构造认识,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中针对1990—2018年间发生在鄂尔多斯西缘的地震事件,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其中4 417个事件(M≥1. 0)的精确定位结果;利用CAP方法求解了54个地震(M≥3. 5)的震源机制解,并收集了15个前人获取的震源机制结果,综合研究了区域内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活动断裂的深部几何结构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小震精定位结果揭示M≥3. 5地震震中位于主要活动断裂的边缘,刻画出较为清晰的断裂几何学特征。震源机制解反映海原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和烟筒山断裂以压扭性质为主;黄河断裂以伸展为主;西秦岭断裂表现为压扭性质。综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并结合研究区内已发表的活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鄂尔多斯西缘受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3个地块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模式,同时活动断裂之间的次级块体也存在明显的运动差异。香山-天景山断裂以南的区域自第四纪早期整体向SEE运动,而银川盆地以及黄河断裂东缘的块体向SE运动。  相似文献   

12.
郭万武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213-220
本文根据地球物理,地震学资料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研究了1990年4月26日发生了7.0级地震的共和盆地邻近地区的隐伏构造,本文提出,在微观上该地震由沿震源区存在的东西向断裂的左旋剪切运动所引起;在宏观上则由区域性东西几构造的端部破裂所产生,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深部发震构造并不与地表构造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攀西裂谷地带构造复杂,地震频繁,并有着多期岩浆活动。为了研究这一地带的地热活动、热流分布特征及其与该区构造运动和深部过程的关系,对地表温泉分布、并结合地球物理场和地质构造特征来探讨攀西地带的地壳热状态及其该区成矿规律、地震活动与成因以及构造运动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这是一个被动“活化”的古裂谷地带。  相似文献   

14.
大排多金属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大田—龙岩次级坳陷带南部,政和—大埔深大断裂西侧,是福建省较大的多金属矿产地之一.随着找矿勘查的不断深入,对在该矿区外围和深部寻找隐伏矿床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研究区地表地形崎岖、植被茂密,以往很少进行高精度大比例尺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因此对隐伏的控矿构造、赋矿层位和火成岩体分布的认识远不能满足深部找矿的需求.本文实施了反射地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测量和大比例尺航磁面积性测量,在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型的指导下采用反射地震真地表偏移成像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二维带地形反演技术和航磁数据精细处理与三维反演技术,提取识别了剖面浅层逆冲推覆控矿构造和赋矿层位的反射地震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火成岩体的地震、电磁特征,以及控矿构造和隐伏岩体平面分布的航磁异常特征.在地表地质和已知钻孔岩心及物性的约束下,构建了剖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的地质解释模型,包括浅层推覆构造和控矿地层分布,推断解释大断裂6条,次级断裂16条和3处较大的隐伏岩体分布,为深入认识研究区的矿床成因和分布规律,指导在外围和深部找矿提供了地球物理有效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运城盆地及周边M_L5.0以上地震活动,与盆地的主控构造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活动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地震与断层(活构造)的活动有直接关系。目前,对活断层进行形变测量和地球物理场的动态观测是揭示地壳运动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地震和深部构造关系及其破裂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路 《地震》2012,32(3):87-97
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格外活跃, 其地壳深部构造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地震活动性。 多条地学断面和地震剖面等地球物理研究表明, 华北地区的地震带(即活动构造带)一般均存在低速体或上地幔上隆; 华北强震区的地球物理详细勘测发现, 强震区也都存在低速体或上地幔上隆。 应用应力摩尔圆和库伦破裂准则, 利用上涌模型和地壳减薄模型研究地壳岩石破裂机制, 结果表明, 存在上地幔上隆和低速体的地区的地壳岩石比其它地区更易于发生破裂。 华北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决定了地震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西宁盆地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盆地及周缘处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带,历史上该区曾发生过多次浅层地震(其中几次具有较大的破坏性)。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分析,推断深部构造的特征,对地震产生的动力学背景作深入探讨有利于地壳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龙门山及其邻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质构造上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区。龙门山断裂带由多条大型推覆构造组成,利用重力资料对该区深部构造进行了研究。计算中采用Parker-Olclenburg三维位场反演方法。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其它地球物理和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的地球物理场和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东部地形起伏剧烈,地震活动频繁,金属与油气矿床丰富,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极为复杂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变形及非常强烈的深部物质运动.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综合观测技术、深部结构成像方法、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的快速发展,围绕青藏高原东部的深部构造、块体运动、深部动力模式、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及成矿深部构造等方面进展显著.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是围绕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与动力学机制、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相关地球科学问题按年度召开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本文基于2021年和2022年召开的第九届和第十届WTGTP的会议报告,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构造变形特征与动力学机制以及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等主要内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地球物理结构及深部构造变形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初步展望了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前景,期望能给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海海区重磁观测数据,以最新的地震层析成像和浅层反射地震探测结果作为约束,并利用小波分解、纹理特征图像处理等手段,对研究区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岩石物性总结、断裂信息提取和磁性基底埋深反演计算,同时对南黄海海域三条剖面进行了广义逆重磁数据拟合反演和地震P波速度成像.根据地球物理数据的各种处理结果,提出在南黄海西部存在一条串珠状地球物理线性构造带,并将这条NNW向断续延伸的构造带称之为南黄海西缘断裂带.该断裂带延伸长,断裂两侧前新生代地层差异较大,有可能是造成陆区和南黄海南部盆地区前新生代油气远景差异的原因之一.文中得到南黄海磁性基底埋藏分布具有“中间浅四周深”的分布特征,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相吻合.磁性基底的局部起伏和局部构造的边界断层共同控制了前新生代残留盆地的格架和残余厚度分布,反映出“区域控制局部,深层约束浅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