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9,28(2):I0007-I0010
1990年至今,笔者带领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连续成功申请与实施了与岩溶有关的IGCP299、IGCP379、IGCP448和IGCP513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为国际岩溶学术界同行提供了一起学习、工作机会,进而共同解决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岩溶IGCP国际合作30年与岩溶关键带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岩溶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是地球关键带监测与研究的重点,IGCP661项目的执行为岩溶区关键带类型划分与监测对比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国际合作平台。近30年岩溶IGCP执行始终强调岩溶系统与人类活动环境的相互作用,其轨迹实际上与地球系统科学到地球关键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IGCP299提出了岩溶形态组合概念,揭示各种岩溶形态与其形成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岩溶动力系统(IGCP379), 岩溶生态系统(IGCP448)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岩溶系统的整体功能,及系统内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一整套岩溶动力学研究方法体系。开辟了岩溶记录与全球变化、碳循环与应对气候变化、石漠化形成演变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新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岩溶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由我国提出的新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IGCP 448)已于2000年初由IGCP科学委员会批准,在2000-2004的5年中执行。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对比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宏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微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对物种选择的影响,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探索新思路,从地理,地质角度对比地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5年中除40余个参与国将作好本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作为全球对比的基础外,还将重点联合考察罗马尼亚,巴西,中国,西班牙,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岩溶区,并作深入对比研究,IGCP448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如何利用我国地域优势和组织该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我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我国发起并主持的IGCP299项“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项目,共有35个国家230位专家参加,其中国外167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会48位成员集体参加此项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资助下,IGCP299项于1991年7月5日至8月1日,在桂林举行了国际研讨会及野外地质考察。会议的目的是借助于我国岩溶环境跨度大的优势,对湿润亚热带岩溶、高山岩溶、半干旱岩溶进行现场对比和讨论,为IGCP299项的开展进行示范研究。通过现场对  相似文献   

5.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4,23(4):292-292,298
2004年10月2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了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的最后一次年会暨RAMSAR地下湿地第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会议包括两大主题,即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和RAMSAR湿地.主会场设在南澳州的纳腊库特(Naracoorte)镇政厅。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袁道先研究员、岩溶地质研究所的谢运球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溶》2008,27(2):188-188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08年的开放研究将主要围绕完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513“岩溶含水层和水资源的全球对比研究”和桂科计字(2008342号文件下达的重点实验室能力提升及培育基地项目“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目标进行,重点和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
卢茜 《中国岩溶》2013,(1):123-F0003
由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办,西南大学、联合同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国际地学计划项目IGCP598“环境变化与岩溶系统可持续性”协办的“岩溶与水文地球化学”国际培圳班于2012年11月25日-12月7日在承庆举办。  相似文献   

8.
《《幕》》2008,31(3):353-354
Following the successful 1st IGCP 506 sym- posium in Nanjing (Nov. 2005), the 2nd Workshop in Beijing, China (during the IPC2006, June 2006) and the 3rd Workshop in Krakow of Poland (Sept. 2006), the Inter- 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 IGCP 506 organized its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rom 4-8 July, 2007 in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UK. The symposium focused on the topics of biodiversity of fauna, flora, palaeoenvi- ronment and stratigraphy,  相似文献   

9.
由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203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东特提斯区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及其洲际对比研究第一次国际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 IGCP203项于1982年经IGCP国际委员会通过由中国主持,时限1983—1987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担任IGCP项目的国际主席。该项目担负着确立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研究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事件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陈从喜 《地质论评》2001,47(6):583-583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IGCP448—世界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国际工作组会议”于2001年8月30日—9月2日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国际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  相似文献   

11.
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袁道先  章程 《地球学报》2008,29(3):355-365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群体自1990年以来连续成功实施了3个国际岩溶对比计划项目,包括IGCP299、IGCP379、IGCP448,在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和水资源等领域,为国际岩溶学术界提供了共同解决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的机会,将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引入现代岩溶学,建立岩溶动力学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岩溶学科的发展.目前正在执行的IGCP513"岩溶含水层与水资源"项目继续引领国际岩溶地质研究方向.相关成果为在中国桂林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回顾了20多年来岩溶动力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概述了其主要的科学成果和应用前景.指出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引入、全球视野的研究和及时将理论用于解决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在现代岩溶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经过20余年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岩溶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总结了一套捕捉碳、水、钙循环的行踪的工作方法.通过全球对比,提出"岩溶形态组合"概念,将岩溶形态组合与岩溶形成环境条件建立对应关系,解决异质同相、同质异相这一令岩溶学者迷惘的问题.将岩溶学引入伞球变化研究,一方面把岩溶作用与全球碳循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对CO2H2O-CaCO3系统(岩溶动力系统)的定位观测,发现全球最大的碳库-碳酸盐岩体在伞球碳循环中仍甚活跃;另一方面,岩溶动力系统(KDS)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响应及时,其相关沉积物可记录全球变化.将岩溶地质过程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将现代岩溶学理论的研究推向应用,与生产实践结合.在岩溶动力系统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我国岩溶动力系统的类型划分和分布规律、在表生岩溶系统碳循环与大气CO2源汇关系、利用石笋记录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过程及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等方面均获得了突出成果,如首次估算了我国和全球因碳酸盐岩溶蚀回收大气CO2的量,中国为1.774×107t/a,而全球为6.08×105t/a;证实了西南岩溶区典型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的季节、日变化与暴雨动态,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取样的频率需要重新审定,而且水文水化学的连续监测对于岩溶作用强度和岩溶作用碳循环的高精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要了解岩溶系统水化学的变化,仅考虑水-岩相互作用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CO2气体对岩溶系统中水化学变化的影响,即岩溶系统水化学动态的变化是CaCO3-H2O-CO2三者相瓦作用引起的,水-岩-气相互作用的概念必须引入岩溶水化学的研究中;揭示了过去0.16 Ma来亚洲季风和低纬度地区降雨变化的特征,说明太阳辐射强度增高,驱动了盛间冰期的出现,重建了荔波地区2.3 ka来古气候环境的演变历史,贵州董哥洞石笋提供了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可较好定年,更接近水汽来源区的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石笋记录发现末次冰期以来存在有多次冷事件-Heinrich冷事件H1~H5跃变事件,新仙女木事件在我国南方的洞穴沉积物中具有显著的反映.对西南8省区市岩溶县、石漠化严重县统计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地质地貌条件对岩溶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具有制约作用,认为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首先要在岩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状况,才能深入分析岩溶区石漠化的成因、危害和类型.划分出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8大区成为"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编写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学前缘》2007,14(3):130-130
2007年2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IGCP555(白垩纪温室世界快速环境/气候变化:海洋-陆地作用)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所属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执行局第35届会议上得到批准;2007年4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又一国际地学项目——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又得到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此两项目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在国际白垩纪研究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3.
章程 《中国岩溶》2022,41(3):378-383
岩溶动力学理论的核心是碳水钙循环,强调系统思维和全球视野观,提出了岩溶动力系统概念模型、结构与功能。岩溶动力学研究产生的新的学科生长点,对现代岩溶学形成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岩溶形态组合”概念的提出为岩溶不均一性研究、岩溶类型与形成环境划分奠定了完整的方法体系;将岩溶学研究成功引入全球变化领域,由此开辟了岩溶碳循环与碳汇效应研究,为重新认识岩溶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打开了窗口;将岩溶地球化学研究延伸至无机与有机过程的融合研究,为脆弱岩溶环境修复与保护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与方法。岩溶IGCP项目的执行,体现了岩溶动力学理论为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指导意义,同时,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我们自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章程 《中国岩溶》2003,22(4):332-332
IGCP448项目执行已进入第四年,2003年共举行了两次学术年会,2003年6月3-6日和7月7-9日分别在美国肯塔基州鲍林格林(Bowling Green,KY,USA)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依尔库茨克(Irkutsk,East Siberia,Russia)召开,会议主题分别为“岩溶水文地质与生态系统”与“东西伯利亚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207-1210
1前言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科学委员会于2006年7月31日就该计划的“申请指南”和“申请表”进行了修改,其目的是为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的战略计划保持一致,其中UNESO和IUGS是两个提供赞助的合作伙伴。新的国际计划指南项目涉及到的人员不仅是地球科学界,还包括决策者、政府规划者及政策制定者。而且新的IGCP涉及到很多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尤其是以下主题:水循环的地球科学、地质灾害、地球资源、全球变化及生物演化、地球深部及其它与基础应用地质科学相关的专题。  相似文献   

16.
论岩溶生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生态系统脆弱,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石漠化问题严重。滇黔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中。同时,第三个国际岩溶对比计划,即:IGCP 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年)正在进行,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问题。 根据生态学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无机和有机之间,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构成的系统。但根据美国地质学会编的Glossary of Geology,生态学被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而生态系统被定义为“生态学的单元”。据此,我们可以把“岩溶生态系统”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其内涵既包括岩溶环境如何影响生命,也包括生命对岩溶环境的反  相似文献   

17.
章程 《中国岩溶》2011,30(3):270-270,277
2011年6月8—10日“岩溶水文地质与生态系统”国际会议暨IGCP598项目国际工作组会议在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召开。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牙买加、斯洛文尼亚、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匈牙利、乌克兰、德国、英国等12个同家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flow的岩溶管道概化与模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斌  许模  曾科  王梅 《地下水》2014,(1):53-55,78
在复杂岩溶介质中,由于岩溶形态存在小尺度的溶缝到大尺度的岩溶管道的变化,岩溶地下水流呈现为层流-紊流多种流态共存的复杂系统。对含水层中岩溶管道的准确概化是精确模拟复杂岩溶介质地下水流动的前提。在较为成熟的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等效多孔介质)条件下寻找一种概化岩溶管道的方法,基于Modflow地下水流动模型,分别讨论模型软件中的单元渗流计算子模块( BCF )、排水沟子模块( DRN )、河流子模块( RIV )以及溪流子模块( STR)对岩溶管道的概化模拟效果,发现河流子模块( RIV)与溪流子模块( STR)是概化岩溶管道的最优模块。  相似文献   

19.
1992—199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的财政预算减少了21%,这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IGCP委员会和IGCP科学委员会与IGCP秘书处于1992年1—2月密切合作避免了IGCP计划经费的锐减。执行中的IGCP计划数量从1991年的59项减少到1992年~1993年的52项。而IGCP项目的资助强度并没有降低(1991年平均资助强度为5850美元,1992年的平均资助强度为6140美元)。下面是1992年批准开始实施的9项新的IGCP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预测问题,根据大量岩溶塌陷实例确定6项岩溶地区典型的影响因子(岩性系数(RQC)、岩体结构系数(RMSC)、地下水系数(GWC)、覆盖层系数(SSC)、地形地貌系数(LPC)、环境条件系数(ECC)),采用熵权法计算各项影响因子的权重并结合云理论建立熵权正态云模型。通过模型对桂林西城区岩溶塌陷进行预测且结合实际塌陷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明建立的熵权正态云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接近。表明该模型对于岩溶塌陷的预测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且能够为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塌陷的非线性、复杂性预测判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