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及影响因子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1年长江流域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持续扩大,而相对差异呈现出迅速缩小的趋势;(2)长江流域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热点区范围在流域内出现自东向西不断扩散的态势,而以成都城市圈为内环的环状冷点区范围持续收缩;(3)长江流域区间差异对流域总体差异贡献最大,虽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但仍然是区域经济的主要差异;(4)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历史经济基础、区域发展策略及地理区位是导致长江流域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区域发展策略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运用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迅速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及区域城镇化水平由东向西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动态分析进一步表明,目前长江流域东部地区仍以较快速度发展;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放慢;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促动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中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下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格局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文中从利用强度、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选取287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11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格局与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沿海地区、"T"字轴地区、长江流域沿线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其周围城市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布的空间集聚性明显,集约利用城市和中度利用城市呈点状、间隔分布,低度利用城市和粗放利用城市呈面状、连续分布;总体来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仍比较低;机理分析归结为经济因子、生态因子、社会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四个方面,并指出对现有体制进行完善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唐常春  孙威 《地理学报》2012,67(12):1587-1598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 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 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盖的县级行政区域范围,从 长江流域实际出发,采用Delphi与AHP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以724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与 GIS 空间聚类方法进行单因子分级评价,运用动态加权求和法建立测度模型开展综合评价,构 建耦合差系数模型进行人口-经济空间耦合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开发约束总体水 平较高,高值区 (V~VIII级) 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空间集中度高, 区域发展差异呈继续扩大态势。综合评价分级高值区土地面积比重为22.95%,表明适宜开发 区域仅占少部分流域国土面积;人口-GDP耦合差系数 (D值) 为8.70,流域人口与经济空间 耦合度较低;上中下游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性高值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合肥 与皖江沿线地区、武汉城市圈、荆州-宜昌长江沿线地区、襄阳-南阳地区、长株潭城市 群、南昌-九江-新余地区、成渝城市群、贵阳-安顺地区、昆明市及大部分地级城市。  相似文献   

5.
运用熵值法对长江流域2008年、2013年及2018年3个时期105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进行多维评测;依托ArcGIS平台分析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性的时空集聚模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显著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格局。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中等协调及以上水平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武汉城市圈、长沙城市圈、成渝城市群、南昌、贵阳、昆明等地。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水平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源头地区、藏东—川西—滇北横断山区、甘肃陇南、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南岭地区等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模式可划分为热点聚集型、中部发展型、冷点聚集型、边缘游离型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出4种空间集聚类型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00。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长江流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试验区的重庆市乡村地区为例,采用Densi-Graph城乡识别法进行行政区划内部格网尺度的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探究义务教育资源可得性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Densi-Graph城乡识别法的重庆市城乡差异显著,乡村区域面积达79 75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96.82%。城市部分面积为2 616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18%。2)重庆市义务教育资源可得性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并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递减的格局。3)政府重视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自然地理环境均与义务教育资源可得性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4)交通站点密度与教育投入是影响义务教育资源可得性水平的主导因子,二者与各项因子的交互叠加作用增强效果显著;影响机制上,地形起伏度与坡度是乡村义务教育资源可得性水平的限制条件,社会经济是基础,交通是关键,教育投入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本文构建了山东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载荷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和具体求算,对山东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威海等较发达的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明显好于菏泽等相对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与生态环境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治谏 《山地学报》2000,18(3):258-262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地区 ,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 ,是实现《全国生态环境规划》 ,将“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攻坚地段。本文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在我国 2 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长江产业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以及在我国西南、西北和整个西部地区开发、山区脱贫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并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敏感性和脆弱性 ,长江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基因库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和影响 ,环境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助反距离权重(IDW)空间插值及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自然环境因素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及限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贵阳、遵义、凯里、铜仁、都匀、兴义等政府所在地,其他县(市)人均GDP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限制因子相关程度各异,其中六盘水、安顺及贵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限制因子关系密切,其他地区相关程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n27 2004032084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公fect of theT坛份Gorge Proje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heYan矛ZeRiverB明in/陈勇柏//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X)4,13(2)一109一113 在分析长江流城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过程,为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和生态环境、科技文化等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今后本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河故道的环境特征与整体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义丰 《地理研究》1998,17(3):289-296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黄河故道的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构想,为黄河故道生态农业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源与长江上游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源及长江上游地区冰川退缩,湖泊干涸,草地沙化,草场退化加速,森林覆盖率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量减少,泥沙增加,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物种减少。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已对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治理该地我的生态环境,需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充分认识林业的生态功能;尽快建立森林生态经济评估体系和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保证生态治理资金多渠道和稳定投入;加强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罗定江是西江的一条支流,水量较小,水环境容量并不丰富。通过对罗定江流域水文特征、污染物特征、水环境现状调查,同时结合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选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对罗定江流域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地区水环境容量较小,部分河段出现氨氮超标,水环境容量利用困难;下游地区水环境容量较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发展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5.
以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黄土丘陵区进行了地貌景观结构分析,确定了其“廊道、斑块、基质”的景观模式,认为黄土堆积物可被看作为黄土丘陵区的基质;墚、塬、峁、台地和残塬等为被侵蚀的一种残存斑块;沟谷、河谷和道路是主要的廊道。提出了沟谷廊道的概念,初步分析了沟谷廊道在黄土丘陵区的特点:三道合一、分布自相似性、延伸速度快、水土流失的通道以及道路廊道狭窄。从景观生态理论与沟谷廊道治理目标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优化整治的原则与治理措施,认为黄土丘陵区沟谷廊道的研究在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滇中4市如何整合发展以发挥整个城市群的带头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应用引力模型对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的经济联系进行测度得出滇中4市的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并从影响这种强度的互补性、可达性、介入性3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城市定位、交通建设、区域分工与合作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危害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现状研究基础上,对晋西北地区风,水动力地荒漠化危害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两类不同性质荒漠化土地现状特征,对全区荒漠化危害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与区域关联度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区域联系又是城市体系发展演化的主要动力。随着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与复杂。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可以从定量的角度来衡量,鉴于绵阳市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力量,选取绵阳市及其所辖县市和四川省内与绵阳相邻的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绵阳市与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隶属度,以其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以及城市发展的方向。以此来预测绵阳市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贝纳尔对流的特点.如把剩余劳动力作为因区域经济差异而产生的流体,利用贝纳尔对流理论,可分析其在外界差异下的流动状态,并解释经济活动的地域自组织现象及运行机制.以河南部分市县为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表明,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以郑州为吸引中心,新乡、开封等为扩散中心,周口等为辐射地区,安阳等为外围的区域经济地域结构;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各县域经济在外界差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