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河流水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惠州市河流水质评价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河流水质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实现。并以污染指数评价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水质评价系统所实现的河流评价功能,以实现对河流的合理保护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和水文工作者动态模拟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将GIS与水质模型结合,采用ArcGIS Engine为开发工具,对水环境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将地理数据和水质数据模型结合的方法。从而能够更高效、更合理的利用地理的作用提高水质管理的科学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SD-GIS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一维河流水质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水质模拟,建立了系统动力学(SD)和GIS关联的概念框架,并基于组件式GIS和SD模型开发了水污染事故水质模拟实验系统.以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特征污染物硝基苯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建立SD和GIS的关联,能够实现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模拟,以及基于模型参数的模型调控与情景分析,为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涪江支流湔江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祯  黄涛  戴本林 《测绘科学》2010,35(6):158-160
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湔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河流水质现状的分析,根据2005年现场实测的数据,采用建立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来测算和分析该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河流水环境容量CODCr为1384.83ta-1,NH3-N为97.69ta-1,所排放的CODCr量、NH3-N量没有超过该流域容量,出水水质达到水质保护目标Ⅲ类标准。并根据该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总量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面临的重大水污染事故,结合一维系统动力学水质模型,将SD模型与GIS关联集成,开发基于二、三维一体化的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和动态调控仿真系统;以2005-11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进行水质模拟结果验证和可视化动态调控示范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污染带迁移和转化进行动态模拟和趋势预测,实现了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浓度的模拟、预测和基于不同应急策略的模型调控。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水污染扩散模型及其在GIS平台中的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河流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的工程化模型,采用四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模型的数值求解,并在ArcGIS平台上实现了污染计算结果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监测河流的污染参数,在一些采样点上测定水质的同时,摄取该水面的黑白象片。资料经分析和判释后,发现象片的光学密度能与河水的混浊度和生化需氧量相关。已建立了象片光学密变与生化需氧量和河水混浊度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极化相干矩阵的河流水质污染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炯  贾海峰  杨健  陈玉荣 《遥感学报》2011,15(5):1065-1078
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水质污染具有监测范围广、实时性强的优点。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地区水质变化明显的河流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波段星载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卫星RADARSAT-2提供的数据,对基于极化SAR的河流水质污染监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介绍了电磁波的极化现象以及极化SAR的基本原理;其次结合一次同步测量实验,提取河流区域,并对极化SAR数据与水质常见监测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10个采样点18组数据的分析发现,极化相干矩阵中的T 22元素与部分水质指标(如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而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并通过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利用[T]矩阵元素反演BOD5的经验公式,拟合系数达到0.82。最后通过对地表散射模型和菲涅尔系数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极化相干矩阵中部分元素与水体物理性质存在相关性的原因。初步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T 22元素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地下管网空间复杂性及其部分管道水质监控信息化程度的不足,基于三维GIS软件SuperMap强大的图形数据处理能力,开发了城市地下管网水质可视化预警系统。将三维可视化场景、管道模型和监测成果与SuperMap软件系统有机地融合,建立直观、有效的城市地下管网三维可视化场景,能够动态展示和实时交互式地查询可视化模型信息;同时通过对水质监控指标的阈值进行设置,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监控指标值,并将异常信息推送给监控人员,从而达到监控预警的目的。该系统为城市地下管网水质监控提供了一个直观交互式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平台及监控预警平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定位功能,以无人船作为用户端,在水质数据采集和污染源位置的问题中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方案,迅速、准确地找到污染源,减少河流污染物污染的时间,且无人船上装有净化模块,在发现污染时可作简易处理。在无人船上安装水质分析仪,水质分析仪的传输模块中安装经给防水处理的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和WiFi数据传输器,进而对河流的污染物种类及浓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大数据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污染源位置,向云平台反映污染源位置分析结果与污染物处理方法。通过BDS,将数据按照位置区域划分,并将能到达污染源的最短路径发送到处理人的移动设备上。本文通过对基于BDS定位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以期迅速找出污染源,减少水质污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Landsat TM数据分析了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断面水质污染状况,通过波段的DN值和常规监测数据建立能反映水质状况的污染物监测模型.结果发现,将2000年常规监测数据代入模型后,与遥感数据的结果基本吻合;重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连续水体污染变化曲线,得出污染物浓度随着远离上游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Landsat TM数据分析了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断面水质污染状况,通过波段的DN值和常规监测数据建立能反映水质状况的 污染物监测模型。结果发现,将2000年常规监测数据代入模型后,与遥感数据的结果基本吻合| 重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连续水体 污染变化曲线,得出污染物浓度随着远离上游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水质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水质环境的监测评价,可实现全流域水质的同步监测,其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以石羊河流域为实验区,研究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完善了表面水质遥感信息获取的基础方法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礼 《测绘通报》2021,(7):107-110
在排污口排查过程中单一采用正射影像,常常无法发现存在于树下、桥下的隐蔽排污口,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以松花江干流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无人机正射影像、实景三维模型和水质反演参数混合解译的方法。首先利用水质参数异常信息确定重点排查区域,然后用正射影像进行大规模排查,标记出疑似排污口,同时利用倾斜摄影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对重点区域和疑似排污口进行解译。该方法有利于快速高效地查找隐蔽排污口,对河流和海洋水环境污染的追根溯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的持续开采与加工利用使得矿区周边水资源受到的污染日趋严重,急需采用先进技术对水污染进行监测分析,遥感技术是水环境监测最为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国产环境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针对福建省龙岩市紫金山矿区不同时相的数据进行水质遥感监测。利用近红外单波段阈值分割法提取悬浮物浓度信息,基于矿区酸碱性水体光谱曲线特性采用342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采用SVM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判别矿区水体酸碱性以及分析水体受污染程度变化和污染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汀江水体2008年呈现碱性,2010年呈现弱碱性,水质在研究时段内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选矿厂与矿区附近的水体中仍含有大量重金属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水质遥感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水质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水质监测结果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依据,随着水体污染问题的日渐严重,水质监测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无论内陆水体还是海洋水体,其水质影响到国民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准确、快捷的水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水质遥感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和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的特殊优势,在水体水质监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对水质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河道淹没的三维仿真方案,利用历史水文数据,建立了水位-面积-容积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片将历史水位数据进行插值,形成逐帧动画缓存,基于三维地形仿真平台,将连续洪水淹没过程嵌入虚拟地形中进行展示。该方案实现了符合历史规律的河道洪水淹没三维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