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菖泽定眩汤治疗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基础治疗+针刺+菖泽定眩汤)、常规组(基础治疗+常规西药)、针刺组(基础治疗+针刺)、中药组(基础治疗+菖泽定眩汤),每组各30 例。比较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评价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3.33%(28/30),常规组为53.33%(16/30),针刺组63.33%(19/30)、中药组为76.66%(23/3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NIHSS评分、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其余3组,针刺组和中药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4组BI评分、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其余3组,针刺组和中药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刺联合菖泽定眩汤治疗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能减轻患者眩晕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Hcy含量,提高血清SOD含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黄洗液联合亚甲蓝封闭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P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 例P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治疗组采用参黄洗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1、3、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41/43),对照组为72.10%(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肛门瘙痒、皮肤湿疹样变及皮肤苔藓样变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黄洗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PA疗效确切,能快速消除瘙痒,促进皮损修复,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FD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予以足三里穴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中医症状积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FD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性状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RVE湿热泻,临床疗效更佳,症状缓解更快,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3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 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37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1、2个疗程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SCV)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0%(35/37),对照组为77.78%(28/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1、2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葛根汤联合针刺能改善风寒闭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提高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I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西医协同治疗AID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医药防治AIDS关爱项目湖南省项目点332 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5 例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治疗组18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分期论治。观察2组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症状体征总积分,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第24、36个月2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S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第12、24、36个月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及AST、A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4.06%(45/187),对照组为35.86%(52/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能够促进AIDS患者免疫重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伴胸水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B组单用中药贴敷治疗,C组采用常规胸腔用药治疗,即胸水抽吸完成后灌注白介素-2。观察3组胸水疗效,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53.3%,B组为40.0%,C组为20.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 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1 例。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30/31)和80.65%(25/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获得理想临床效果,症状消退,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名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病变皮肤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评价综合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二药合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 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2%(41/42),对照组为85.71%(3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5、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且创面感染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原穴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干眼症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人工泪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原穴疗法。治疗30 d后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chirmer I、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UT、Schirmer I水平均升高,FL、OSDI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经络之原穴联合人工泪液可促进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的破裂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化瘀排石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化瘀排石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结石排出时间、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化瘀排石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NPQ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NPQ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肺-肠轴”理论观察自制中药脐贴外敷对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肺炎风热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制中药脐贴外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发热、气喘、咳痰、呕吐、食欲、咳嗽)与体征(舌象、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血清WBC、CRP、PCT、IL-8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 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贴外敷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风汤治疗瘀血型慢性偏头痛(C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 例瘀血型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头风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36/40),对照组为67.50%(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风汤治疗瘀血型CM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状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筋骨消痛贴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老年性KOA肝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 例。治疗组采用筋骨消痛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的改善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39/42),对照组为69.05%(29/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筋骨消痛贴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老年性KOA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比较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8%,对照组为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B组单用益气消瘀汤治疗,C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变化。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3%,B组为70.0%,C组为90.0%,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血清IL-2含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心康片联合针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9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护心康片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hs-CRP、TNF-α、IL-8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心康片联合针刺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NT-proBNP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