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200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章国材 《气象》2006,32(3):3-5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中国自然灾害的70%以上,平均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中国GDP的3%0~6%。做好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工作,必须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和预警信息的发布,一手抓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双管齐下,才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2.
1994-2018年广东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2018年广东气象灾害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广东近25年台风、暴雨、低温、干旱和强对流等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这5个灾情要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造成广东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占气象灾害总损失的62.0%,其次是暴雨,占23.5%,第3、第4分别是低温10.4%和干旱2.2%,这4种灾害损失占总损失的98.1%;强对流造成的损失仅占1.9%。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广东直接经济损失171.70亿元,因灾死亡149人。近25年来,气象灾害造成的广东人员伤亡人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但直接经济损失占总GDP的比例呈显著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阐述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进村入户的必要性,从而探索出增加和完善现有传播渠道的有效方法和相关建议,旨在实现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使广大社会公众在灾害性天气过程到来之前能及时有效地收到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提高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我国气象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强、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为此专门出台了《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1]。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  相似文献   

5.
沿河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分析评估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兴发  文红 《贵州气象》2011,35(5):60-61
该文分析总结了沿河县气象局在近两年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方法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加强靖西县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增强灾害天气预测预警水平,提高灾害信息传播途径、充分利用人影工作、加强部门协作等措施,总结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努力提升灾害气象服务能力.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是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省份,也是易受洪涝台旱、雷电等气象灾害影响的省份,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相继出台浙江省气象条例、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气象信息员工作情况,对渭南11个县(市、区)55位气象信息员从气象信息员职责的履行情况,气象信息对生产或生活的作用,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等信息的来源与传播渠道,信息员与气象局的沟通交流机制,信息员的培训情况以及工作中的主要困难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度93%的信息员能做到向群众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85%的信息员向群众发布过3次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部信息员都接受了至少1次气象知识培训;大部分信息员希望定期接受培训,并建立与气象局的定期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9.
罗光荣 《贵州气象》2000,24(5):36-37
干旱、冰雹、暴雨、雷暴、凝冻、秋风和秋季绵雨 ,是贵州最主要最常见的气象灾害。贵州的自然灾害 ,几乎全部都是气象灾害或因气象因子所引发 :泥石流、滑坡多因暴雨所致 ;作物病害虫害与高温多湿的气候有关。据统计 ,90年代以来 ,我省平均每年因各种灾害造成上千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重建资金达数十亿元。其中 ,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 85 %以上。气象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导弹发射 ,卫星上天 ,轮船远航 ,人体健康 ,烟酒糖……无一不与气象相关。就以国酒茅台为例吧 ,它只能出在赤水河谷的茅台镇而不能在别的地方生产出来 ,即使全搬…  相似文献   

10.
对贵港市主要气象灾害基本情况及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贵港市当前在防灾基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预报精细化水平和信息发布传播、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等方面主要问题,对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赤峰市宁城县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科学部署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气象节目是防灾减灾,宣传气象的重要窗口。特别在灾害天气出现前后,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视媒体传播预测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是防灾应变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信息不能等同于气象服务信息,电视气象节目制作就是要针对气象信息转换为电视气象服务信息。本文针对近年来青海省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现状、节目改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1浙江省台风灾害的主要特点 浙江省是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影响严重的省份之一。据统计,最近16年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亿元。台风是浙江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活动频率高,建国以来影响浙江台风达193个,年均3.3个;二是强度强,登陆我国大陆的超强台风中,将近60%在浙江省登陆;三是灾害重,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狂风和强暴雨破坏力极大,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易燃易爆场所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灾害风险防范的重点,因特殊的属性使其对防灾减灾救灾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相关易燃易爆场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具体案例,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气象灾害调查鉴定和气象科普宣传培训等方面,就如何为易燃易爆场所提供专业气象服务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了选准易燃易爆场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着力点、促进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服务转型发展、促进专业气象服务创新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等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为易燃易爆场所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气象信息员工作情况,对渭南11个县(市、区)55位气象信息员从气象信息员职责的履行情况,气象信息对生产或生活的作用,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等信息的来源与传播渠道,信息员与气象局的沟通交流机制,信息员的培训情况以及工作中的主要困难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度93%的信息员能做到向群众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85%的信息员向群众发布过3次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部信息员都接受了至少1次气象知识培训;大部分信息员希望定期接受培训,并建立与气象局的定期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选取国内主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及有影响力的5家网站和8家手机客户端,对2018年、2019年气象预警信号传播质量的内容一致性、传播及时性和信息完整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站比手机客户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一致性要好,两者在传播及时性上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传播内容一致性比传播及时性整体情况更加符合气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但在内容完整性方面未能按照气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完善。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传播气象预警灾害信号服务的宣传、引导及监管,通过社会媒体共同搭建更加准确、规范、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融媒体传播平台,提高社会防灾减灾效力。  相似文献   

17.
保险行业是专门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经营风险就必然要参与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它与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保险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气象也随之进入了保险领域,气象也就与保险防灾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保险参与风险管理,主要分两个阶段:灾害事故(自然灾害和意外灾害)到来之前,以预防为主,即防灾减损;灾害事故发生之后,尽可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即施救和补偿.预防和补偿阶段,气象信息与保险防灾都具有很大的关系.灾害事故在预防阶段,不仅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防灾器材要准备齐全,而且要有灵通、准确的气象信息作先行.先进的、科学的气象工作,对灾害事故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预防更是起到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2年7月27—28日佳县大暴雨天气事例的分析,全面总结了该过程气象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揭示了防灾救灾中气象服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大对佳县致洪暴雨的研究工作,是今后预报领域的重要任务;发挥广大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及时、准确、高效的跟踪服务是减轻和降低暴雨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建议在灾后农业、水利、公路等工程重建当中充分考虑暴雨致灾的各种因子,降低暴雨对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于气象灾害防治,中国历史上存在多种思想认识。一种是积极的预防思想,包括两种积极的预防理论,即改良自然条件(如水利、育林)和改良社会条件(如重农、仓储)。另一种为消极的救灾思想,主要指灾后的救治,包括遭灾治标和灾后补救两方面。第三种认识是天命攘何思想,认为灾害的发生与作物歉收是“天帝”有意降罚于人类。以上认识有的观点不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救灾治荒,由后人视为教训。积极防灾和消极救灾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这是我国古代救灾、抗灾、防灾、度荒经验的基本概括。根据上述防灾思想,结合解放后近半个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20.
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既是旅游气象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主要包括集中观测信息和发布预警信号两个部分,需要高科技气象观测站支持、政府各主管部门联动、预警信号规范化和多种广泛有效传播手段等因素的协同创新。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还需要游客认知和理解气象科普知识和灾害预警常识,积极配合、互动,自救并防灾减灾。旅游景区是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不仅需要有效防灾、减灾以保护游客安全,还要注意防御气象灾害对景区的损害。今后,可以围绕大幅增加旅游气象灾害预警建设资金和人才投入、发展高科技提高气象灾害预报水平、推进旅游气象灾害预警法制化、常态化和鼓励环境保护、倡导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等方面以深化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