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朴实无华,没有宝石绚丽的光彩;燃烧自己,为社会奉献着光和热。牛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跟"太阳石"一样敬业朴实。5月25日,从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总结表彰会上传来消息,牛志刚榜上有名,被评为"最美地质队员"。牛志刚生于1963年,现任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院长、总工程师,工程硕士、教授级高工。他从事地质工作31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勤勉工作,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演绎着美好的闪光年华。爱岗敬业,塑造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2.
<正>5月25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总结表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102名"最美地质队员"受到表彰,其中,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院长牛志刚、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杨志强榜上有名。牛志刚,1963年出生,现任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院长、总工程师。他从事地质工作三十年来,曾荣获省直优秀共产党员银质奖章,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技术带头人,省地勘基金项目兼职监审专家,省突  相似文献   

3.
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的“寻访最美地质队员”大型宣传活动于近日启动,活动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寻访并产生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和10名“最美地质队员典型代表”。
  “最美地质队员”候选人须为扎根地勘一线且从事地质工作8年以上的业绩和事迹突出者。候选人推选自下而上进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设立的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并指导开展典型事迹人物推选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主办,有关中央媒体协办。活动自2014年9月开始,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中推选出381名先进人物代表参与宣传、评选。2015年4月,经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组织评选,确定了102名“最美地质队员”和其中的11名“十佳最美地质队员”,在本次评选中,广西有3名地质队员榜上有名。
  为树立地质勘查行业的良好形象,弘扬和传承“三光荣”精神,传递时代发展的“正能量”,本刊从第三期起陆续刊登广西获奖地质队员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5.
大漠任驰骋     
5月25日,从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总结表彰会上传来消息,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副总工程师杨志强榜上有名。杨志强,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野外生产一线,连续主持了3个局级重大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成果,为局地矿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视察新疆哈密东戈壁钼矿勘探项目时说,地勘二院在无人区的茫茫戈壁滩,发扬地质队员“三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耿锐军,目前供职于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他从事野外地质工作已经30多年了,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在野外一线,十年找矿在边疆,每一个项目都干得利利索索,这样技术精、能力强、心灵美的人,被评为"山东最美地质队员"!耿锐军,1960年12月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郎乡的一个小山村。1981年7月从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光荣的地质队员。在地质队伍响应号召"走出去"到西部探矿的背景下,2005年,早已过不惑之年的耿锐军背起行装,来到遥远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一个地方进行铁矿普查。  相似文献   

8.
<正>5月26日,全国第二届"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评选揭晓,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优秀共产党员卢耀东榜上有名。上世纪80年代初,卢耀东大学毕业就分配到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简称地矿二院),转眼35年过去了。一路走来,有高歌猛进,也经历了地矿行业的寒冬,如今已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他,仍然奋战在地质找矿第一线。2007年以来,卢耀东带领以党员为  相似文献   

9.
<正>5月26日,第二届"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评选揭晓,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简称地矿三院)院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地勘院院长,地质矿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法岭榜上有名。作为一名地质人,李法岭几十年如一日,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足足奋斗了26年,辗转祖国的大江南北,对地质事业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如今的"放不下",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坚守着地质人的职责。他主持完成了光山县千鹅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5日,从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总结表彰会上传来消息,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二院副总工程师杨志强榜上有名。杨志强,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野外生产一线,连续主持了3个局级重大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成果,为局地矿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技术进步,源于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最艰苦的工作,杨志强从1992年到2000年近1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每天上班,由于项目上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他总匆匆办完一件接着又办一件,甚至在办公楼道总是小跑。这就是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专红的工作常态,正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勉努力、刻苦钻研成就了今天的他。2015年5月,他荣获桂林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地勘行业"最美地质队员"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桂林市及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优秀共产党员、国土资源部第二届"金罗盘奖"、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万水千山总是低,只凭脚上量天尺”这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老地质队员为地质工作而发出的豪迈的心声.当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激情挥洒在祖国山川的时候,就已经许下了付出汗水和热血,甚至是生命的承诺.地质队员,就像自己随身携带的小铁锤一般,坚毅如铁,四海为家.  相似文献   

13.
开拓地质市场,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提高地质队伍的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和巩固地质队伍,增强地质队的生机和活力,是促进地质工作成果部分“商品化”,地质队管理“企业化”,地质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工作。地矿部把开拓地质市场,视为地质部门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所以开拓地质市场,绝非仅仅为了解决地质队资金不足,安排多余的生产能力,为职工解决点福利等方面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开拓地质市场,把市场机制引进到地质工作中来,使地质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够沿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宝坛锡矿位于桂北九万山区,矿床在一个古纬向构造带中,是我国少有的成矿时代较老的锡矿床之一。矿区经广西第九地质队,第七地质队多年勘查工作,探明大型锡矿床一处,中型矿床两处,小型矿床及矿点多处,锡矿远景还不断在扩大。 矿区自进行锡矿勘查工作以来,地质队和科研单位就已结合找矿工作进行了大量专题研究,提交了多份专题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中、以1979年广西第九地质队的“广西罗城宝坛锡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划报告”,1984年广西第七地质队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研  相似文献   

15.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142-142
近年来,招远市黄金地质队上下同舟共济,创新发展,在立足招远市场的同时,跳出招远,积极开拓全国市场,从而在全国创响了“招远黄金地质队”的牌子,企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1986年3月25日—29日,广西地矿局在南宁召开1:5万区调报告验收会议,对广西第二、四、六地质队及区调队提交的四个地区(六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进行评审验收。验收会议由局总工程师钟铿主持,翟佑华付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局属有关单位的代表及广西测绘局的代表共80人。会议评审结果是:区调队的中锋幅、百里村幅和第四地质队的武鸣幅获得“良好”评语;第二地质队的西林地区(共1.5幅)和第六地质队的文地幅、石角(半)幅获得“合格”评语。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地质经济体制,围绕增强地质队的活力这个中心环节,地质矿产工作实行了简政放权,进行了领导体制和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地质工作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扩大了地质队的自主权,实行了地质队长负责制,按地质项目进行管理、招标、投标,为加速实现地质成果的商  相似文献   

18.
3月 2 0日下午 ,河南省地矿厅区域地质调查队16 6名地质队员从平顶山市出发 ,他们将奔赴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 ,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在平顶山市地质工作者纪念碑前 ,为远征的地质健儿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议式。10年来 ,河南省地矿厅区调队年年挺进西藏高原 ,找到了尼玛热嘎巴等 3处砂金矿、尼玛乌素拉岩金矿、科波熊铜锌矿、江达铅锌矿、八达菱镁矿、丁青象牙玉矿等矿产地。他们凭着地质队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年初又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中…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春天,对历经磨难的广西第三地质队来说,注定是个扬眉吐气的季节——广西第三地质队捧回了“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的金字招牌,由该队探明的广西合浦县清水江矿区高岭土详查(特大型)和合浦县新屋面矿区高岭土详查(大型)两个矿区还分别获得国土资源部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广大地质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盼望已久的地质事业的春天终于到来了。笔者作为一个为地质事业奋斗了40多年至今仍奋战在地质工作的岗位上的老地质队员,更是感到格外欣慰。我国地质工作,经历了由开创、发展,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