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作霖教授(1900—1967),字雨民,河北蠡县人。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之一。为发展我国地质科学,特别是矿物学和岩石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幸的是,在那十年浩劫期间,他因积劳并忧郁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今年是他诞辰八十五周年,特出版此专刊,以资纪念。1926年,何作霖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原先在  相似文献   

2.
何作霖教授从四十年代开始研究X射线岩组分析,用照相法作成了玛瑙的岩组图,六十年代又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系统的总结,为我国X射线岩组学的发展打好了基础。现把何作霖教授介绍过来的国外X射线岩组分析最新的一种方法——计数器衍射仪法的原理作一介绍。该法使用的仪器是西德西门子厂计数组构测角衍射仪,1957年由西门子厂设计成型投产的,近年已有若干改进,在记录系统安上电子计算机以后可以自动成图。目前  相似文献   

3.
何作霖     
何作霖,字雨民,河北蠡县人.我国著名矿物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任保定河北大学教授.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2年晋升为研究员,并兼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X射线岩组分析方法在国内外早已开展.1941年我国何作霖教授即试制成一台X射线组构测角器,并于1943年和1947年先后发表了石英岩、玛瑙、硅化木等X射线照相法岩组分析结果;嗣后他又改进了这台组构测角器,于1964年2月发表了《X射线岩组学》.1957年西德西门子厂制成计数管组构衍射仪.1960年美国希格斯(D.V.Higgs)、弗利得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文是笔者在井陉劳动锻炼时期、支援地方大办钢铁工业,帮助井陉、建屏两县调查地下资源时写成的。回到北京以后,将所采标本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何作霖教授和赵宗溥教授的指导,特此致谢。建屏县位于河北省西南边境,属石家庄专区所管辖,在石家庄市的西北,由石市到建  相似文献   

6.
孟艳宁  范红海  陈金勇  钟军 《地质论评》2016,62(S1):397-398
白云鄂博铌稀土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白云鄂博裂谷带中,宽沟背斜南翼。矿床东西长18 km,南北宽2~3 km。白云鄂博矿矿床最早作为铁矿体于1927年被丁道衡发现;随后在1934年,何作霖教授在主矿体中发现了稀土矿产;1944年,黄春江发现了东矿和西矿。 解放后,241地质队对主矿、东矿和西矿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向国家提交了铁矿和稀土矿储量及品位。白云鄂博矿床作为国内最大的铁稀土矿床,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铁矿在开采,其稀土资源的利用率也仅仅为百分之十左右,而矿床中的钍资源的利用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7.
中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瑞旬 《地质论评》2002,48(2):178-181
我国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故何作霖教授把“岩组学”由德语文献介绍到中国,王嘉荫教授实测了国内岩石的岩组图,研究了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构造作用因素,他们把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构造地质分析结合起来,结合构造地质分析引入了显微镜方法。不过在以后的30多年里,显微构造与组织分析只局限于少数学术单位和少数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地 质工作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带动,显微构造与组构在我国得到较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地质系开设了相关课程,在矿业开发、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地质等方面也得到有成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矿相学家、矿床学家徐国风教授已离开我们5年了。作为他的挚友和学生,对他的英年早殒深感悲痛;对他为我国矿相学、矿床地质学和金属矿物标型性学科等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深切的敬意。徐国风教授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生中,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开拓奋进,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冯景兰教授离开我们十二年了。冯景兰教授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和教育事业。值此冯景兰教授诞辰九十周年之际,作为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我们深切缅怀冯景兰老师。 冯景兰教授字淮西(怀西)(1898—1976年),河南唐河县人。一生热爱祖国地质事业,对地质科学有不解之缘。早在他七岁随父亲宦居武昌时,喜得大冶铁铜矿石,爱不释  相似文献   

10.
某超基性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辉橄岩中由辉石组成的流层及纯橄榄岩中由附生铬尖晶石构成的流层)十分发育(图1),其分布也很有规律,产状亦较稳定。作者在进行室内研究时,发现同一薄片中各橄榄石颗粒的干涉色极其相似;费氏旋转台的研究发现在同一切面上的原生造岩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的光性方位也比较相近,因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了阐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同时也为了了解岩体原生构造与分异作用和成岩过程的关系,我们作了一些岩石显微构造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超基性岩岩石显微构造的研究,是作者初次尝试,若干现象尚未能完善的加以解释,希读者指正。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何作霖教授的指导,朱寿华、郭金弟和何永年等同志也给了许多帮助,作者仅向他们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1.
杰出的矿质学、矿物学、矿相学家,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徐国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象一颗明亮的巨星过早地陨落了。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他,回忆追溯他生平的点滴。徐国风教授不但是国内外著名的优秀科学家,对人类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深受人们爱戴的社会活动家。他积极从事国内外学术活动,为湖北省矿物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11月22日是刘东生先生的生日,在先生离开我们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时刻在怀念他。这里我们刊登了刘先生的密友之一、瑞士的Heller教授的短文,怀念与刘先生一起研究黄土磁学的点点滴滴。本文是Heller教授为刘先生的纪念文集撰写的,但因故未及在文集中刊出。现在本刊补登,除了表示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也表示对Heller教授的感谢和歉意。  相似文献   

13.
1994年的早春迎来了於崇文教授从教的第四十五个年头,我们首先向於崇文教授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回顾於崇文教授奋斗四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及他为我国地质事业,尤其是地球化学教育与学科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发扬和学习他的优良治学精神与作风,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十五年的战斗历程突出表现在於崇文教授在教学和科学事业上的探索开拓精神。这种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开拓是他生活的核心,推动他在教学上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在科学研究上攀登上一个个新的高峰。早在1955年,於崇文教授在国内一无借鉴、二无教材的条件下全凭刻苦自学首次成功地为我校(原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勘探专业本科生开出了地球化学课程,揭开了我校地球化学教学历史的扉页。1960年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与骨干之一,为我校地球化学专业奠基和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1961年於崇文教授又是我国第一本地球化学教材的最主要编写人之一.还在60年代初,在广泛阅读国际地球化学文献中,他敏锐  相似文献   

14.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4,15(2):268-268
叶守泽教授逝世一周年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他。叶守泽教授于1920年7月11日生于广西省桂林市。194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46-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密执安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是年回国后任广西大学教授。1952年根据全国院系调整规划调任武汉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1954年调入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教授、副教务长、科研处处长、副院长。2000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与武汉大学合并,叶先生继续在武汉大学任教,直至2002年9月逝世。叶守泽教授从事水文高等教育50余年,桃李满天下,为我国水文高等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文专业的创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4):593-594
光阴荏苒,周恩济教授离开我们一年了.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周恩济教授于1917年9月1日出生于杭州市.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气象科,随后考入浙江大学研究院地学部,师从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先生,于1943年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已故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诞辰七十五周年.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和努力创造的一生.他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余载,兢兢业业,敢于开拓,用良智和心血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光辉业绩;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期<纪念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七十五诞辰专辑>.这些论文都是由他的学生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撰写的,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前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7.
1989年3月21日是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冰川学家与地理学家施雅风教授70岁寿辰。我们长期在他身边学习和工作的学生,满怀激情,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为科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缅怀李璞教授,发扬“尊师重道”之精神,在李璞教授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于88年4月25日召开了“李璞教授学术成就讨论会”。涂光炽教授在会上首先作了题为“我所了解的李璞同志”的发言。涂先生说,他从1934年中学时代起与李璞同志相处了34年,深深感受到李璞同志有许多优秀品质与作风:他廉洁奉公,先公后私,公私分明;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不耻下问;他勇于进取,身体力行,艰苦创业;他的一生表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思念裴文中院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文中教授是我国地质学界前辈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杰出科学家之一,因发现周口店“北京人”而享誉科学界。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终于把伟大的科学发现带给了科学界和广大民从。他的业绩和关心贫苦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合和学生也影响了同时代的中国地质学家。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逝世20周年,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通过日常接触和交往中的一些小故事,介绍了裴文中教授的人格魅力,他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无疑是对我们为社会和科学事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巨大推动力。在这篇记念短文中,作者希望大家从裴文中教授之所以在其科学生涯中取得成就,和在中国地质学界受敬仰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矿物的折射率色散是一种光学性质,因为这种现象影响到矿物折射率的测量,所以一度为矿物学家们所重视。例如折射率测定时的单变法和双变法(何作霖,1963)以及斜长石的色散法测定。(Tsuboi,1934;Morse,1968)。矿物折射率色散与化学成分及结构的关系,却很少有人问津。相反,在玻璃的研究中,色散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却研究得相当详细。玻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