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与水泥加固黄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银梅  韩文峰  谌文武 《岩土力学》2004,25(11):1761-1765
高分子材料具有传统固化材料所没有的优越性质,其在土加固方面的发展前途远大。利用新型生态环境型高分子材料SH,对我国广泛分布且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黄土进行加固。试验结果表明,用SH固化黄土力学性能好,表现为强度高、耐低温、能抗水。与工程上已应用的水泥黄土进行对比分析,认为SH用量少,价格便宜,固化效果优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分子黄土加固材料。  相似文献   

2.
新型高分子材料固化黄土边坡的抗冲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SH固化剂固化黄土,通过改良坡面黄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坡面抗冲刷性能。利用室内试验装置人工模拟边坡顶端来流冲刷,研究采用SH固化剂和固土植草相结合的方法加固黄土边坡,以边坡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评价抗冲刷性。结果表明:SH固化黄土坡面后,坡面径流含沙量比黄土坡面显著减小,随SH掺量增加,含沙量递减,抗冲刷性明显增强; SH固化植草坡面的产流产沙性能说明化学与生态结合防护黄土边坡坡面冲刷更为有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固化黄土的干湿循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干湿循环能力是检验固化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固化黄土的干湿循环特性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高分子材料SH固化剂对黄土进行固化改良,就固化黄土抗压和抗剪强度受干湿循环变化的影响开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H固化黄土试样经过干湿循环后,强度整体下降,但是仍远高于素黄土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抗压强度呈指数衰减,SH掺量增大,循环后的强度损失减小,质量损失率非常小,完整性良好。抗剪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干湿循环对SH固化黄土的黏聚力影响明显。不同掺量的SH固化黄土试件经3次干湿循环黏聚力下降,第4次循环后略有增大再下降,经多次循环下降平缓。经3~4次干湿循环的固化黄土试件的内摩擦角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后基本趋于稳定。由于增湿与脱湿过程中水分质量的变化,试样的质量和体积呈波状起伏变化。对掺量为10%的固化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得出其应变具有硬化特征。大于10%的SH固化黄土干湿循环之后仍然保持较高和较稳定的强度,能抵抗15次干湿循环,进一步说明了SH固化黄土的水稳性良好。SH固化剂在运用于黄土抗干湿循环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土的化学改良是黄土工程地基处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治理黄土地基基础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黄土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经常要碰到填筑路基、渠道和边坡等黄土工程,由于黄土及重塑黄土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必须经过改良处理后才可应用。为了探讨化学材料对黄土特性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太原黄土为对象,通过掺加新型高分子土固化材料SH和水泥进行化学改良,就改良土试样进行抗压强度、直接剪切和渗透试验等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H和水泥均能改变黄土的工程性质。黄土加固后强度指标,抗渗性优于黄土本身。固化黄土的强度特性和渗透性能受固化材料掺量、密度和龄期的影响明显。随着掺量增加,密度增大和养护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提高,抗剪强度增强,渗透系数减小。考虑到大掺量会超过经济限度,建议两者较适宜掺量控制在10%左右。SH 为水溶性液体固化材料,固含量较少,成本较低,但固化后强度较大,渗透性小,浸水不崩解,化学改良效果优于水泥,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优先选用SH改良黄土。  相似文献   

5.
基于黄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固化土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河中游地区黄土自西北向东南分布变化的规律,研究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成分对水泥基土壤固化剂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固化土的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其中黏粒含量17.0%是分界点;随着碱度的增加,固化土的强度增加;蒙脱石的加固效果好于伊利石,在以伊利石为主的土中,随着伊利石含量的增加,固化土的强度升高;随着阳离子交换总量的增加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的降低,固化土的强度增加。研究表明,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是水泥基土壤固化剂土质适宜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黄河中游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加固土的强度具有增大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和法国  吕燃  粟华忠  周瑾  张景科  王南 《岩土力学》2019,40(Z1):297-307
以添加SH材料加固的明长城古浪段夯筑遗址土为研究对象,对其重塑样进行紫外老化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及耐盐、耐碱试验,研究其力学强度特征及耐久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分析以及粒度分析研究SH材料加固夯筑遗址土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紫外老化的SH固化后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老化时间增长呈先增后降,SH含量高的试样强度呈一直增长的趋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降低,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加,其中SH固含量为0.8%的试样表现出极好的耐冻性能;相比素土,加固后的试样耐盐、耐碱性能明显有所提高。由机理分析得出,SH材料主要通过团聚、氢键、架桥和包裹等作用使土颗粒排列紧密、增强连接性,提高了遗址土的各种性能;SH材料加固夯筑遗址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材料加固黄土试验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强夯法和化学加固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强夯法相对较为成熟,造价低廉,但强夯后的黄土地基不抗水;高分子材料固化处理强度高,价格昂贵,其最大的优点是固化后黄土地基的水稳性好。以系统科学思维为指导,借鉴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出了强夯法与高分子材料固化组合处理,以发挥两者优点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建议以创建这一组合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方法为研究目标,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暴雨冲刷条件下黄土边坡侵蚀的发生,提出采用瓜尔豆胶固化黄土对边坡坡面进行防护。基于直剪试验、渗透试验以及模拟暴雨边坡冲刷试验,研究了瓜尔豆胶固化黄土的工程特性及抗冲蚀能力,并对比素黄土与固化黄土的微观结构,探讨了瓜尔豆胶对黄土的加固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瓜尔豆胶可有效增强黄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渗透性,固化黄土的黏聚力...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17,(3):731-739
黄土的水稳性较差,遇水容易产生崩解破坏,可造成黄土地区建筑物失稳。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湿化崩解试验、单轴拉伸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对木质素磺酸盐固化黄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木质素磺酸盐加固黄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钙可以改善黄土的工程性能,而木质素磺酸钠则相反;随着木质素磺酸钙掺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含水率越小,密度越大,则固化土的强度越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固化土的强度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黄土在掺入木质素磺酸钙后,黄土的崩解特性显著改善,在掺量为1.0%和养护龄期为7 d时,几乎不发生崩解。木质素磺酸钙掺入土体后,渗透性降低。研究表明,木质素磺酸钙可显著改善黄土的工程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建议在黄土中掺加1.0%的木质素磺酸钙,养护7 d。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进一步分析木质素磺酸钙对土体工程性能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木质素磺酸钙加固黄土的机制主要在于胶结土颗粒与填充孔隙两部分。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17,(Z2):18-26
作为土壤改良的重要手段,化学加固利用化学材料与土体反应生成凝胶并胶结土粒达到固化目的。采用木质素磺酸盐进行黄土加固试验,开展界限含水率、导热系数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卸载试验、应力松弛试验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木质素磺酸盐固化黄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从矿相角度探讨木质素磺酸盐的固化机制。结果表明,风干条件下木质素磺酸钠会造成黄土盐渍化,且对提高黄土强度没有显著的效果;木质素磺酸钙掺入黄土后,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固化黄土的塑性指数和导热系数逐渐降低,强度明显增大,7 d龄期掺量为5%的木钙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1.81 MPa,是素黄土的5.58倍;黄土的刚度在木质素磺酸钙的作用下显著提高,相同应变水平下所需能耗大幅度增加,同时其应力松弛程度也得到了改善。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结果,推测木质素磺酸钙能够与黄土中的黏土矿物反应,生成石英质和碳酸盐矿物,加强土粒间的硅质和钙质胶结,令土体结构更加密实,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型固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