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苏联在地震观测中使用标准地震仪的记录来确定震源参数的问题,标准仪器包括数字记录站(STSR)和频率选择设备(TCHISS)。在地震实践中,为了使用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到P波确定震级,苏联推荐采用等幅系统(HMS)进行标定。为估价震源参数(地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和地震观测的数字化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化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的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相似文献   

3.
《地震》1991,(4)
为避开各种地面噪声的干扰,提高地震监测能力与分辨率,美国、日本和苏联先后开展了井下地震观测的研究,目前在这些国家都有井下观测地震台在连续工作。 我国井下地震观测技术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期。最初是仪器研制和试验观测,现在我国的井下地震观测技术正从试验性应用阶段向实用化应用阶段过渡。目前已有70多个井下观测地震台,主要分布在京、津、沪三大城市附近及冀、豫、鲁、晋、苏、甘、陕、川、滇、辽等省。其中相当一部分采用电信传输方式遥测记录,记录的物理量主要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震仪系统传递函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其中  何家斌  高杰 《地震学报》2003,25(6):667-67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地震观测大量采用数字地震仪系统 ,并将逐步取代原模拟记录系统 ,这是地震观测工作中的一大飞跃 .它使我们有可能更快地进行大震速报 ,更方便地从地震记录中获取更多、更真实的来自地球内部介质和震源过程的信息 ,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地震科学研究 .由我国港震公司生产的速度型数字地震仪系统包括FBS 3A宽带反馈式地震计 ① 、EDAS 3型地震数据采集器以及电信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当地震发生时 ,仪器记录了地震信号 ,而我们从计算机中读出的信号只是一些无量纲整数 ,并非是真正的地动速度或地动位移 ,它必…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本文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配置情况和各种仪器的主要参数,并结合我国数字地震台网中使用的地震观测系统,阐述了仪器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1.最早的地震观测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地震台,1943年6月8日出了第一张地震观测记录图。当时仪器的放大倍数(?)_0=152倍,周期I:4.5秒,重锤重达100(?)g。地震学界的老前辈李善帮等就是该台的创建人。 2.最早的地震记截是公元前26年(前汉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戍)的犍为郡(今宜宾)5(1/2)  相似文献   

7.
山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地震监测的重点区域,地震观测涵盖了测震、电磁、形变、流体四大学科,观测仪器先后经历了人工、模拟、数字化几个阶段,目前已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观测。文章以时间为主线概述了山西地震仪器的发展历史,针对如何保护地震观测仪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行研制的763型三分向光记录长周期地震仪系统已于1980年6月底在牡丹江市通过鉴定。这套仪器是为使我国地震观测台网走向类似于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仪器标准化而设计的。是我国地震台网长期空缺的一种重要观测手段。长周期拾震器分竖直向和水平向两种,竖直向为拉柯斯悬挂结构,采用恒弹性合金绕制成零始长度弹簧,摆的零位可以遥调,仪器被密封在抗压密封罩内,成功地消除了气压的浮力效应;水平向拾震器仍采用伽登-盖特旋转  相似文献   

9.
引言数字记录地震仪具有记录频带宽、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易于与计算机联接的优点,1975年全球开始在地震观测系统中采用数字记录方式,使地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飞跃。我国于1987年开始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建立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通过“八五”、“九五”期间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尤其是正在建设中的“十五”项目,经过中国地震局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广大地震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系统。模拟地震观测在为人类做出约100年的贡献后,作为地震观测的一种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CZ-1型标定信号发生器是根据国家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要求而研制的。它可以在地震观测现场用于对地震计和放大记录系统标定测试,也可用于实验室对放大器、滤波器等进行测试和维修,与其它常规信号发生器相比,更能满足地震局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贾正大  李军  金星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22,38(3):486-493
海底地震仪是海上观测天然地震的主要手段,仪器所记录到的噪声分为环境噪声和仪器噪声。本文利用2018年9月3日—2019年7月1日期间浯屿岛海底地震观测台所采集到的数据,对海洋环境下的强震型海底地震采集站和宽频带海底地震采集站进行仪器自噪声分析,利用两道互相关模型,采用加窗平均周期图法计算功率谱,通过1/3倍频程积分作平滑处理,得到仪器自噪声功率谱密度图。对比分析相同型号仪器的自噪声功率谱,发现相同仪器的自噪声变化趋势一致,但自噪声大小有差异,且这种差异对于不同仪器、相同仪器的不同分量也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2.
苏联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和我国核爆信号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乌鲁木齐地震台位于北纬43°48′48.87″,东经87°42′17.48″的天山北麓,海拔高度为901.31m。台基岩性为三叠纪砂岩。该台设置的主要仪器有基式、62型、DD—1型、DK—1型和763型地震仪,仪器装置在4m深的地下室里,室内温差小于0.5℃,微震仪的放大倍数约为14万倍,中长周期仪为1千多倍,监测能力较强。能够清晰完整的记录苏联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和我国核爆。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佘山台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地震记录台站,1908年增设了一台德制魏歇尔E、Wiechert无定向水平地震仪,从1909年4月13日开始就有地震记录资料,记录清晰,特别适宜于发生在亚洲地区的强震记录。仪器示意图见图1。仪器有两个自由度的无定向摆,置在卡登(Cardan)簧上。仪器的重锤重1200公斤。地震时仪器受到水平力作用,支架与重锤产生相对向运动(利用机械杠杆放大带动阻尼器及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震台站使用的短周期地震仪基本上采用墨水记录的DD—1型地震仪。它的优点是记录可见,使用方便,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震。它的缺点是摩擦振幅比较大,从而导致记录地震时初动不清或丢失。记录笔与纸面接触就有摩擦存在,这是目前笔绘记录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仪器设计时,应使其摩擦振幅小到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在地震观测中一般要求摩擦振幅小于±0.1毫米。影响摩擦振幅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记录笔的结构参数和记录方式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CZ-1型标定信号发生器是根据国家根据国家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要求而研制的。它可以在地震观测现场用于对地震诸放大记录系统标定测试,也可用于实验室对放大器,滤波器等进行测试和维修,与其它常规信号发生器相比,更能满足地震局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地震观测手段中不少观测仪器是利用光点感光照像记录,如磁变仪、倾斜仪以及其他地震仪器等。其工作程序繁杂,人为误差大,不利于观测系统数字化。随着数字处理现代化和自动传输系统在地震部门的应用和发展,光点感光照像记录的方法已无法适应科技发展变革的步伐。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因受科技条件的制约,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师会等同志经过一年时间的研制,采用目前  相似文献   

17.
正为避免人类活动的震动干扰,地震观测台站往往布设于人烟稀少的野外场所。在基岩上开展地震观测往往能捕获更清晰和更多的小地震事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我国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991~2001年的10年间,由于环境干扰增多,我国区域地震台的监测能力大幅度降低,其中I类台的放大倍数由5万倍降到3万倍;Ⅱ类台的放大倍数由10万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是获取不同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状态与特征的有效手段。河北省唐山古冶5.1级地震触发北京地区既有的建筑结构观测台阵,获得了丰富的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记录。开展台阵记录的初步分析,确定结构动力放大倍数和仪器烈度分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结构的动力放大倍数差异较大,钢结构较砌体结构的动力放大倍数更大。震中距较小的台阵的仪器烈度较大,最大达到2.5度。以第十九中学教学楼为例,开展单个观测台阵的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向加速度分布,互功率谱分析得到结构振动的卓越频率。初步分析表明,基于观测记录数据分析能得到地震动特性和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参数,为了解区域建筑结构特性奠定有效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我国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建立各种地震监测台站754个,遥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记录和数据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国大规模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开始的.除建立各级监测预报网外,近年来,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个数字化地震台站今年开始试运行;一些前兆观测项目已经开始使用第二代新仪器.一些台站配备了计算机,改变了数据处理的落后状态.目前处理的数据相当于10年前的4倍.此外,在全国较大范围内还开展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工作.建立了一批服务于地震科研的实验室,包括震源物理、构造物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测震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的CBY—型磁带记录爆破器是单一的垂直向记录,不能满足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需要。为了扩大地震观测的信息量,最近研制了三分向遥测地震仪磁带记录调制器。该仪器全部采用了国产集成电路快,耗电小、体积小,使用方便。可以与CBY—型解调器、多道选频测震仪解调器和PTY-8地震遥测设备解调器配套使用。主要用途: 1.人工爆破地壳测深; 2.三分向深井观测; 3.口径20O公里的小型地震台网; (可以与PTY-8地震遥测设备配套使用) 4.流动地震台网的观测; 5.单台地震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