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世纪伊始,《历城区地图》带着浓浓的墨香面世了。该地图由济南市历城区地名委员会编制,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该地图汇集了党家庄领导五个乡领划出、洪楼领划分为四个街道办事处之后乡镇区划的最新资料和区县堪界的最新成果.是自一九九一年以来第二次印刷出版地图。该地图集中反映了历城区的人文景观和地理面貌。城乡建设的重大成就。 该地图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进行编制的,这次出版的历城区地图和上一次比效有较大的变动,其中一项就是标“行政村”,不标“自然村”。围绕这个问题,开始大家争议较大,原因是全区有66…  相似文献   

2.
由曹婉如等编的《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一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是我国在古地图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该项工作对于我国地理学史、地图学史乃至科技史的其它领  相似文献   

3.
“盛世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迄今地方志与地图就有不解之缘。地图以其简明直观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现方法,信息丰富和替代文字记述的功能,成为方志体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我国历史上有“无图不成志,有志必载图”之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种类增多了,分类也越来越明细。因此,在地图的选题、内容和表示方法以及地图的色彩设计诸方面,对地图制图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但当前在各类方志编纂工作中,则存在着重视文字表述有余,忽视地图在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我们在大型企业的厂志编纂工作中,对厂志地图制图问题进行了探索。述之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杰 《地理学报》2014,69(8):1239-1239
正"左图右史"虽然只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传说,但也说明我国具有"以图记史"、"以图记事"的悠久传统。近年来,图像文献的史料价值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潘晟所著《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即是关于地图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从知识史的角度,以地图作者与读者及其相互关系为切入点,考察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产生、积累、传播和演变的知识史过程,侧重探究明代以前中国地图生产的制度性因素,及其所代表的作者群和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过去出版的“××省(地、县)地(全)图”,究其内容是反映一个区域地理景观基本面貌的图,若要细加分析在内容上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别;且各个时期编绘的区域全图,在内容上又有反映侧重为一方面服务的倾向。《大别山区全图》是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下编制的。该图对内有了解区情的作用,对外可提供基本的地理资源和投资环境条件,以利区域优势的发挥和振兴区域经济。所以,图上除一般地表示政区界、居民地、交通线(铁路和公路)、水系等地图的基本内容外,另外有目的地重点反映与发展商品经济和开发区域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年间的《左传》就载有夏禹“铸九鼎,像九州”,即把九州的山川地形镌刻在“九鼎”上。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图了。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关我国上古时期地图的使用、绘制的记载屡见不鲜。《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地图在军事政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荆轲刺秦王,献的就是燕国的地图。  相似文献   

7.
1.积雪在美国,用计算机编制北美雪被图的方法,已用于编制全球的和小比例尺的雪被图。这些图称为最小亮度图,是由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卫星处制作的。它是由计算机对每5天的资料进行扫描,把最小亮度记录在经过校正并公开出版的地图上。  相似文献   

8.
社会地图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地图方法研究社会空间已有较长历史,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形成了多种研究模式。近年来,大数据的出现和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社会地图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数据和方法支撑,也为社会空间的再认识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本文在对面向社会空间研究的国内外社会地图运用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将社会地图的研究应用归纳为要素呈现、问题解释和理论验证3个阶段,并对其具体应用内容、方法和数据形式进行了综述,总结为统计图、点值图、网格图、密度图等四种类型,并就社会地图在中国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1.凡涉国界图件(国内部分地区、全国、世界部分地区、全球)必须使用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网站提供的底图(下载网址:http://bzdt.ch.mnr.gov.cn/index.jsp),所用底图边界要完全无修改(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和相对大小),原图中数字比例尺更换为线段比例尺,南海诸岛小图中含主图部分应包含主图中的专业评价内容(颜色和主图要保持一致),应该有“南海诸岛”字样和线段比例尺(南海诸岛字样下面),不能压九段线或者任何小岛。最后,并须在图题下注明“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xx)xxxx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一地区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地把地图和课本知识及生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时准备三幅图:东北地区地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相似文献   

11.
林志胜 《地理教学》2010,(1):35-36,51
一、国家和地区 1.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220多个) 2.阅读课文P86第二自然段和图5.1“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这六个国家,并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面积较大的其他国家和面积极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星影像图”的方案设计、卫星资料的选择、MSS底片的处理,彩色合成和银嵌整饰等技术方法作了全面介绍.并利用影像图上丰富的干旱区地理信息、农林牧业分布、水系变迁,地图修饰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艾东 《干旱区地理》1992,15(3):100-101
1991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举行的“沙漠化评价与制图技术指导组第三次会议”上,首次使用了新的“沙漠化”定义。并由其下属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GRID)和沙漠化防治计划活动中心(DC/PAC)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世界干旱区分布图。该图分别以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大学提供的1951—1980年气候资料系统和《当代世界地图集》(1985)作为划分干旱区和定界的依据。该图将在《世界沙漠化主要指标地图集》  相似文献   

14.
空间认知对等导航电子地图的简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图功能的改变和移动服务独特的用图环境,提出采用“空间认知对等地图”以满足导航用户的认知需求;介绍“空间认知对等地图”的概念和地图中应表现的认知信息、地图的简化过程和简化过程中的拓扑关系维护,给出地图的简化效果。这种地图不仅能满足空间认知需要,而且能缓解目前在LBS应用中存在的地图数据与屏幕大小的矛盾,适应移动环境下用户的多行为状态和终端硬件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区划地图制图的意义和作用 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生命线,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或在经济尚不太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显要位置上。在中国,远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反映地类物产的“地溉图”等农业图的制作。这是因为地图不仅是空间信息的传输工具,而且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可以为农业研究、规划、设计、管理提供更多的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就更应注意正确地根据我国经济地区和自然地区来布置农业生产,并注意农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平衡发展。因此,农业区划地图的编制是客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截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熟悉多种示意图、局部图、区域轮廓图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截图”指截取地理图形的某部分,依据截取的图形联系相关知识或凹答问题,“截图”对于地球光照图、等值线图、区域地图等内容的教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学生认知地图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认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丹  单冲  张盼盼  高鹏 《地理研究》2018,37(9):1818-1831
国务院《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颁布虽然结束了一直以来的“中三角”和“中四角”的争论,但与公众对其空间范围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问卷获取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市大学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认知地图,并绘制认知范围集成图、密度图和认知比例图等分析其认知特性;通过构建面积偏差系数和中心偏差系数度量了认知地图与规划地图的差异,探究个体社会属性对认知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三市大学生的认知地图呈“武汉+”的特色,长沙市有“南向偏移”的趋势、南昌市“东南向偏移”趋势明显;② 三市大学生的空间认知范围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范围存在差异,其中南昌市大学生差异最大,长沙次之,武汉最小;③ 个体社会属性与认知差异存在关联,其中性别、居住地、专业和居住时间变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公众空间认知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偏好,研究结论可为未来城市群的构建和城市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制图六体",作为中国古地图学的核心内容,开创于西晋裴秀,后经历代著名地图学家继承和发展,先后创作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古地图。本文以亲自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近代地图志》编研工作为基础,参考了《中国古代地图集》(3卷),遴选出11件享誉世界的中国古—近代地图(单幅图或地图集),分别是:西晋首创科学地图《地形方丈图》;唐代首创亚洲图《海内华夷图》;宋代首创科学《天文图》;元代《舆地图》成就影响了几个世纪,成为中国古地图科学完善标志;明代《大明混一图》、《更路薄》、《郑和航海图》、《广舆图》与《坤舆万国全图》,象征着中国古—近代地图演变进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真正科学的洲际航海图以及第一幅最为精确的大型彩色中文世界地图;清代《康熙全览图》开创了大型经纬度实测地图,以及《海国图志》被誉为"中国近代自编世界地图集里程碑"。全文着重分析评价了这些古—近代地图在科学、历史、外交、航海、疆域、军事、人文等领域的多元价值,同时首次梳理了中西古地图定位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历程,最后呼吁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推进建设"中国古地图生态系统",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协同研究,加快中国古地图遗产挖掘、评价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叶艳 《地理教学》2011,(18):17-18
一、教学课题 法国(六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篇章)。 二、活动背景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篇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课的活动设计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阅读地图等环节获取法国国家地理的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整理散乱的信息,并构建国家地理的基本框架。本节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阅读“图”,分析“图”和运用“图”,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青海省农牧业区划研究所和青海省科委等单位十八名地貌和地图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地貌图西宁幅样图制图试验工作组”,在完成了1981年年五月—九月野外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的任务以后,同年10月份开始进入了室内地貌制图研究和样图制印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