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MAPGIS系统平台空间分析方法的特点, 以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空间分析对象,对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态势及有利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要素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初步总结出华南地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浆岩、泥盆系和侏罗系地层及NE向或NEE向断裂带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复合部位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组合标志, 为成矿预测及相关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莫霍面和深部构造与矿集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重力资料反演河北省莫霍面,进而探讨莫霍面与矿集区的关系,指出:河北省幔坡带是大型金及铅锌等多金属的成矿聚集区,常有大型特大型矿床产出;幔阶区是多金属及沉积矿产聚集区,矿床规模一般不大;幔隆区盛产石油、煤等沉积矿产,多为大型矿床(田);幔坳区矿产主要为铅、锌等多金属。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臧家庄幅(J51E016004)1∶50 000矿产地质图是根据《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和《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06)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要求,充分利用1∶50 000、1∶200 000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资料,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并应用室内编图和重点工作区野外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完成。图幅数据库通过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以及独立要素类对数据进行分别存储。本文提出栖霞高家—香夼—福山邢家山为一多金属成矿带的新认识,成矿岩体为中生代酸性侵入岩,成矿受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控制。针对香夼多金属矿典型矿床成矿岩体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成矿年龄为127.91±0.58 Ma,为本区多金属成矿年龄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新数据。图幅数据库包含5个年龄数据,25个矿产地数据,其中新发现铜矿(化)点2处、金矿化点1处,提交了2个找矿靶区并圈定6个最小预测区,预测了资源量,Au 10 962 kg、Ag 499.638 t、Pb 141 437 t、Zn 230 011 t。臧家庄幅(J51E016004)1∶50 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为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并将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相似文献   

4.
张梅 《地质与勘探》2009,45(6):735-741
本文在研究巴音诺尔公-狼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和主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应用MAPGIS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功能,建立了渣尔秦山群、岩浆岩、断裂构造、矿产和地球化学等控矿信息图层,分析了该地区矿产资源与各类控矿信息的关系,确定了10个单位(2km)的范围内为大型断裂构造对矿产地的最佳影响带.以铜矿为例,圈定了霍各乞外围铜预测区、盖沙图-阿责庙一带铜预测区和朱拉扎嘎-红格尔玉林金铜多金属预测区.初步形成一套基于MAPGIS系统下的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半定量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卫娟  曹伟  王滨  吴相燚 《江苏地质》2008,32(2):137-140
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本行政区域内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开采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省级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开采督察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GIS空间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供督察员监督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可视化的辅助工具。通过系统的业务、数据及功能等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介绍了系统功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罗凡  严加永  付光明  王昊  陶鑫  罗磊 《中国地质》2019,46(4):759-774
华南地区是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大粮仓”,分布有多个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常伴随着地下特殊的深部背景和过程,通过莫霍面深度的计算,对华南地区的地壳厚薄变化所反映的壳幔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探索华南地区地下巨量金属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基于球坐标的重力解算方法对高阶卫星重力场模型EIGEN-6C4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华南地区的卫星布格重力异常。然后采用改进的Parker-Oldenburg方法进行变密度界面反演,获得华南地区莫霍面起伏特征。最后结合区内不同成矿带的范围和前人发表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探讨华南地区不同成矿带的成矿物质来源与莫霍面起伏的关系。认为长江中下游和钦杭东段处于莫霍面隆起区域的成矿带,幔源物质对其成矿作用起主导地位,形成以铜、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南岭、武夷、钦杭西段及鄂西—湘西位于莫霍面隆-陷交替区域的成矿带,成矿与壳、幔源物质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最终形成钨、锡、金、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
矿产远景调查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基础地质矿产图件的更新、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和政府矿产资源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数字填图系统分级目录的描述,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GIS多源信息综合评价找矿方法和技术对南岭中段锡多金属矿产资源相关信息的空间分析找出与锡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的各种变量,建立锡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找矿评价模型,圈定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在详细了解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铁矿成因类型,分析铁矿成矿期后的改造与铜、铅、锌的再造,结合找矿标志,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以指导该带矿产评价工作。研究认为,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含矿建造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陆棚相,铁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沉积喷流-改造型,铜、铅、锌矿属热液再造型,与铁矿(化)体的空间关系密切,推断其矿源层为菱铁矿建造。铁矿形成后经历区域变质变形改造期、构造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铁矿在遭受强烈改造的同期,铜、铅、锌通过热液活化再造富集成矿。铁矿的主要控矿构造样式为残破的紧闭-等斜向斜和假单斜。铜、铅、锌层控特征明显,空间上与主要铁矿同体共生或赋存于铁矿体上盘围岩构造裂隙中。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已新发现多处成矿线索,通过进一步的矿产地质工作,有望实现铁多金属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部门建议.选定内蒙古达来庙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作为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试点项目,全面开展了矿调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矿调工作的特点.项目利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了①地质填图野外数据PRB库;②实际材料图数据库;③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④地球化学数据库;⑤地球物理数据库;⑥遥感数据库;⑦综合成果数据库和⑧大比例尺综合图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将矿调工作原始资料、成果资料集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同一平台下的全部数字化。  相似文献   

11.
康庄 《地质与资源》2017,26(4):412-417
东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从1999年度试点工作到2015年底持续近16年的数据库建设工作,收集了大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取的基础地质成果资料,对东北地区完成的区调和建库工作程度及资料状况进行核查、摸底、整合.完成了382个标准图幅传统填图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建库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了空间数据验收的方法和流程,规范了基本的评分方法和成果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研究区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种类与格式复杂的特点,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ArcGIS Engine技术和Visual Basic.NET开发平台,建立了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联合集成,实现了空间数据分析、图文双向查询、图表自动生成、多媒体链接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为区域地学、水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研究、管理和决策提供空间信息和统计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组建和发展空间图形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IS的核心是建立空间图形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动关系.在"辽宁省1/20万空间图形数据库"项目建库及系统结构设计中,利用国产GIS基础软件平台MAPGIS进行系统图层分类、数据输入和图形编辑,最终建立起空间图形数据库.利用GIS创建的空间图形数据库是进行其他地质研究的基础,可为下一步进行矿产预测提供多源图层及空间信息资料.GIS在矿产资源预测和其他地质领域,尤其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资源与环境评价、矿产资源与矿权管理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洞穴化学沉积物在重建古环境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古环境信息载体。我国学者从事洞穴沉积物古环境重建工作已有20多年,已取得大量的石笋记录数据。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收集中国南方、北方已有的石笋记录数据,并分析汇总成库,可以较方便地满足国内外从事洞穴石笋古环境重建研究者进行数据查询分析,以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主要大中型金铜多金属矿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Visual dBase5.5和Visual Basic语言完成了全国主要大中型金铜多金属矿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CRGD1.0)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并将所收集到的约30个大中型金,铜,多金属矿田/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地球化学资料装入库中,形成了全国主要大中型金铜矿多金属矿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同时还开发,设计了数据录入,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输出,格式转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与服务改变以往单一的地质资料表达方式,采用数据库、专著、专集、网站等形式发布馆藏地质资料信息,创新了地质资料表达方式。采用数据集成、专题数据提取、数据库建设、数据发布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和手段,探索地质资料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地质资料发布的表达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检索手段,改变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改变以往单一到馆服务的形式,通过网络发布、窗口接待、主动分发、电子阅览室等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创新了地质资料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工作起始于1999年,经过15年建库工作,至2013年底西北地区已完成801幅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及相关文档,编制了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程度图。通过数据积累,已形成西北地区大型综合性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库阶段性成果,修复抢救了西北五省(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采用了统一的建库标准、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可靠的数据质量监控方法,形成了完善的空间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体系,从数学基础、空间精度、拓扑一致性、属性正确性等方面保证了数据质量。该数据库信息量丰富,具备面向对象特点,数据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形成了可满足政府和社会公益需求的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A large data set obtained by a 1-year monthly determination of water quality from Sanya Bay, South China Sea, was treated by three-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in Sanya Bay. Tucker3 model of optimum complexity (2, 2, 1) explaining 33.18% of the data variance, allow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information in three modes. The model explaine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trends in terms of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ater quality in sampling station (S2) Sanya River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anya River, and water quality in other stations (S1, S3–S10)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waters in South China Sea. The results delineated the mouth of Sanya River as critical from pollution point of view. The dry season from October to the next April and rainy season from May to September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water quality in Sanya Bay.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by the three-way models would be very useful to regional agencies in developing a strategy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plans for resource use based on marine system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9.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数据库进行了更新,使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达147万余条记录,数据达6 321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万多张各类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相关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该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生态环境、基础地质和找矿远景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Three-component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portable land stations and marine air gun seismic source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an onshore-offshore deep seismic profile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This profile, orientated in NNW-SSE, was as long as 500 km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 of regional tectonics. The offshore data were processed in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using a number of available software and the onshore data were analyzed in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by new-written programs and public softwar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data are in good quality and contain rich information of deep structure. Seismic phases, e.g. Pg, PmP and Pn, are identified in the offset range 5~220 km, which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dataset for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and oil-gas basin evolution studies of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