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从先 《气象学报》1956,27(3):263-278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气候大陆度的意义,研究了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按其计算基础和推导原理,大致分为以下四类:1)温度法;2)纬圈距平法;3)气团法;4)综合法。并对各主要方法的推导原理及意义进行了讨论,对各类方法作了概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关于海面湍流通量参数化的两种方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鸣 《气象科学》2000,21(3):319-325
本文对海气间湍流通量计算的参数化进行了两个方案的试验。第一个是对气候模式CCM3中的计算方案作了改进,用半解析的计算方法代替纯迭代的方法,减少了计算量而达到相同精度。第二个是用Brutsaert提出的廓线函数计算海面通量,达到了当前最精确模式相同的精度。这二种方案均可用于大气模式或用于由实测气象资料求通量。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气候信号与气候噪声的相互关系和月平均气温预报正确率的上限问题。用青海省25个站逐日气温的多年资料,按3种方法估计了气候信号和气候噪声的方差。结果得出,如果以绝对误差小于均方差的0.68倍作为预报正确的标准,则青海省月平均气温预报正确率的上限约为66% ̄72%,冬季与夏季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陡峭地形区气压梯度力的误差扣除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设计一种计算陡峭地形区气压梯度力的新方法,限误差扣除法,给出了误差扣除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选用理想大气,用3种近似计算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在单独用于气压梯度的计算时,计算值都有较大误差,在地形陡峭区,相对误差可以达到20%以上。即使在平缓地形区,相对误差也不可忽略,只有平均温度格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但当这3种格式在误差扣除法中应用时,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大大减小,相对误差的量级可达到  相似文献   

5.
邵步粉  蒋滔  林凌  林艳  陈家金 《气象科技》2022,50(6):885-890
利用福建省6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候资料、地理信息资料、茉莉花生育期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构建茉莉花气候适宜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区划指标权重,运用隶属度函数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各站点的茉莉花气候适宜性指数,开展基于GIS的全省茉莉花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茉莉花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和南部沿海;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北部和内陆的低海拔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全省各地;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沿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区划结果与福建省历年茉莉花种植情况比对验证,区划结果与现有种植区较为吻合,可为福建省茉莉花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岛周围都是浩瀚大海,受其直接影响,理应是海洋性气候,然而山东半岛北面,渤海、黄海交界处的长岛县却反常。用常用的焦金斯基公式(K=1.7A/(Sinφ)-20.4)计算本岛大陆度K=53.2%,大于50%,属于大陆性气候。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山地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模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抱璞 《气象学报》1988,46(3):319-326
本文提出了使用半经验半理论方法对山区各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数学模拟的有效方法。根据对福建省建阳地区及沙溪流域的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陆文杰 《气象》1995,21(11):11-16
采用一种分裂窗方法,利用NOAA-AVHRR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面温度。用3、4、5通道的数据计算地面发射率,其以发射率和4、5通道亮温结合计算地面温度。通过与当地气象站接近时次的实测资料相比,夜间计算差值在±1℃以内的占80%,白天占67%,最大差值-3.8℃。作为一种宏观地表监测手段,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气候年景定量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燕  伍红雨  林昕  王岩 《气象学报》2019,77(6):1124-1133
气候年景评价是气候业务服务的重要产品——气候年公报的重要内容,其中评价方法是关键。旨在以福建省为例介绍一种计算简单、业务适用性强且易推广的气候年景定量化评价模型。基于福建省6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0年共50 a逐日气温、降水观测数据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数据,在分别建立低温年景、高温年景、雨涝年景和气象干旱年景的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历史序列基础上,构建了综合气候年景的评价模型、等级划分标准和历史序列,实现了对福建省低温、高温、雨涝、气象干旱及综合气候年景的定量化评价且评价结果具有历史可比性。业务应用和历史事件验证显示所建评价指标体系合理,与历史重大事件一致性良好,可为汛期雨强、冬季低温强度、夏季高温强度等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东  吴锡浩 《气象科学》1995,15(4):183-196
利用一个T42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模拟了现代及末次冰期极盛时期边界条件下的东亚季风气候,并与中国区域内古气候变化的地质证据了对比,综合分析表明,末次末期时东亚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衰退,气候大陆度增加。年平均气温普遍下降,我国华南,西北东部至华北,东北地区分别比现代降温2-4℃、8-10℃及10℃以上;季风多降水明显减少,与现代相比,东南沿海,江淮至华北,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别减少70-80%,6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