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场地影响评价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法和经验法。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法属经验法。这种方法将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的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和幅值分别看作是观测场地的卓越频率和放大因子。虽然该法在国内外很多工程实例中得到了理想的结果。但由于这种方法建立过程中应用了许多假设,所以很多地震工程学家对这种方法持怀疑态度。本文讨论了基岩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为1这一假定的合理性。并采用泊松弹性半空间模型,应用概率分析方法考虑地脉动的随机性,推导了地下体波斜入射弹性半空间自由表面形成地脉动的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表达式。通过计算论证体波斜入射泊松弹性半空间形成的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特性。结果表明:当地脉动主要成分为体波时,基岩表面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接近于1;当地脉动主要成分为面波时,基岩表面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介于0.54~0.79之间。对泊松基岩,该比值是0.68。  相似文献   

2.
体波地脉动单点谱比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弹性成层介质模型,应用概率分析方法,推导地下体波斜入射成层介质,在自由表面形成体波地脉动的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表达式。然后,通过大量模型计算,论证体波斜入射单层覆盖半空间形成地脉动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谱比特性与场地传递函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地脉动单点谱比法分析体波为主要成分地脉动时,与场地水平向传递函数相比,可以得到较准确阻抗比大于3的场地卓越频率和偏小的场地放大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取空间微商的方法通常叫虚谱法。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虚谱法文献的基础上,简明地介绍了在二维介质中用虚谱法进行全声波波动方程偏移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附有程序框图。根据此方法原理,具体计算了点脉冲记录的偏移脉冲响应和两个理论模型的正演以及偏移结果。通过模拟与偏移结果的分析,充分表明了虚谱法在模拟与偏移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彭成佳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7,28(4):817-822
阐述了节理岩体复合单元法基本原理,引入了阶谱有限单元法中的虚节点和广义节点概念,提出了覆盖虚棱(面)和广义棱(面)的概念,并进一步将虚节点和广义节点分类。在此基础上构造了节理岩体的三维复合单元不同阶次时的位移函数并推导了对应的刚度矩阵。算例表明此法是合理有效的。提出的概念有助于复合单元法和传统有限单元法二者升阶谱的理解与统一实现,并为实现节理岩体三维复合单元法的P型自适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种反演频谱激电法视频谱求取真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激电效应引起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内,将稀释系数假设为常数的条件下,提出了利用归一化视谱和归一化真谱之间近似关系式,直接反演视谱求极化体真参数的方法。大量的反演算例表明,若固定m_2等于极化体的真充电率值,这种反演方法求得的参数β~'_2、τ~'_2和C~'_2值的稳定性很好。反演求得之c~'_2即为极化体的固有频率相关系数c_2:β~'_2约等于稀释系数实分量频谱的拐点值R_cβ_2;τ_2值虽然保持稳定,但和极化体的真时间常数值不同,不过,引入适当的系数可估算出真时间常数τ_2。  相似文献   

6.
杨永富 《矿产与地质》1997,11(3):187-191
宝石的颜色源于光吸收,从光源和宝石偏振吸收谱特征,论述宝石变色和宝石多色性现象。宝石变色是光源与光吸收谱特征的综合效应,变色宝石的谱特征包含两个色差较大的透光色分量,且二色分量强度基本相等时,才能形成光源变色宝石。宝石的多色性是宝石晶体偏振光吸收引起的,以蓝宝石的光吸收谱图来阐明宝石多色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地球固体潮中谐波成分间的相关乘性调制关系与非相关叠加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来分析重力固体潮信号中隐含的潮汐谐波。根据地球、月球与太阳旋转轨道的位置关系,建立了一个引潮力的正交分解模型。进一步,基于改进单形进化智能优化算法的独立分量分析的重力固体潮正交分解模型上,利用谱相关方法,对重力固体潮的独立成分进行谱相关分析,从而完整实现了潮汐谐波加性正交分解之后的乘性解调。最后,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并引入理论信号作为参考背景,利用以上模型与算法进行对比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潮汐谐波的正交分解,凸显能量较弱的长周期谐波分量,并从谱相关图谱中反映潮汐谐波调制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时间谱电阻率法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层状导电和可极化大地表面,电偶源电场水平分量和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导数瞬变响应的计算结果,分析和概括了水平分量和时间导数阶跃响应随电磁(EM)和激电(IP)效应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和肯定了建立时间谱电阻率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水平线圈法是普查良导地质体的一种快速方法,所测实分量和虚分量可分别表示成: ReH=ReH_2+H_1 (1) ImH=1mH_2 (2) 式中,ReH为实测实分量;ReH_2为二次场实分量;H_1为各测点上的一次场强:ImH为实测的虚分量;ImH_2为二次场的虚分量.ReH_2,ImH_2,H_1等均以校正点上一次场强的百分数表示. 由(1)式可见,在实测的实分量中,除包含有矿体产生的二次场ReH_2外,还有一次场H_1的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微动信息的采集技术后,以随机信号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微动信息的数字特征与物理性质。微动信息的功率谱密度具有分立性与主频特征,道间的规则信息具有同相性,道内信息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在空间上各分量表现出传播性。这些物理性质表明微动信息虽然不是来源于特定震源,却呈现不是任意随机的特征。带通滤波后的微动信息在高频范围内,相位谱出现分叉现象,即由微动频带内混沌状态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进入了有规则的变化带。  相似文献   

11.
对燕山地区蓟县剖面铁岭组条带状燧石进行Ar-Ar阶段加热实验,获得一个马鞍形年龄谱.通过对各温度阶段K、Ca、Cl质量分数及Cl/K、Ca/K比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马鞍形谱线左侧视年龄的变化与燧石中流体包裹体含过剩Ar有直接关系;而右侧的变化则与燧石晶格中过剩Ar的释放有关.马鞍形谱线往往意味着样品含过剩Ar;但含过剩Ar的样品不一定都呈马鞍形.当燧石纯度很高,加热阶段划分得很细时,马鞍形谱线中温区间最小视年龄具有某种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激发极化衰减谱是一系列单指数衰减的线性叠加,因此可以对衰减谱进行多指数反演,得到的弛豫时间谱可用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评价,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由于实际测井的信噪比相对较低,常规的奇异值分解方法难以获得合理的弛豫时间谱,为此,采用正则化约束,结合奇异值分解,对合成数据和实际测量的衰减谱进行反演,得到连续的弛豫时间谱;同时,讨论了弛豫时间谱的时间常数分布、正则化因子以及信噪比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信噪比较低的实际测量结果的反演,弛豫时间常数的分布点数为32~64较为合适;随着正则化因子的增加,反演结果逐渐变得平滑,存在一个最优的正则化因子,用于获得最为合理的弛豫时间谱;在双对数图中,最优正则化因子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而线性降低,因此通过测量结果的信噪比,可以求取最优正则化因子,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13.
大地电磁资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形理论是研究一类无规则、非线性但具有自相似性的无序系统。这个无序系统的维数一般是分数。分数维的大小可以反映系统的复杂性,揭示系统的本质规律。本文利用功率谱分析法来揭示大地电磁资料的分形特征,并简单分析分数维在大地电磁中的地质意义。发现当地下电性分布均匀时,电、磁场分量的自功率谱都服从对数坐标轴上的线性分布;而遇到电性不均匀体时,功率谱的线性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14.
地面雨滴谱观测技术及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滴谱是反映降水微观物理过程和宏观动力结构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分析雨色斑滴谱,可以深入了解降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揭示降水机制.传统雨滴谱测量包括动力学法、滤纸色斑法、面粉团法、快速摄影法和浸润法等,但是普遍存在精度低、工作量大、实时性差、成本高及无法自动完成测量分类等缺点.以雨滴谱仪为代表的新型雨滴谱测量技术包括冲击雨滴谱仪、光学雨滴谱仪和声学雨滴谱仪以及雷达技术等克服了这些缺点,在降水粒子观测和降水物理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合概述了描述雨滴谱的主要分布模型及其适用条件.归纳分析了不同降水云系(对流云、层状云和层积云降水)、不同降水类型(大陆云和海洋云降水)及不同高度处观测的降水的雨滴谱特征.从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概述了有关雨滴谱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吴之训 《物探与化探》1987,11(4):281-290
通过野外实例说明激电谱的视时间常数(τs)的稀释作用小,岩矿的时间常数差异大有可能发现为激电强度参数(ηsρsms或ψs)所不能发现的深部矿(或矿化)体的异常.以τs参数为主,综合激电谱的其它参数,有可能对浅源激电异常性质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叠前CDP道集的期望振幅谱由其叠加道振幅谱产生.采用窄带通滤波实现地震道数据滤波分频.以叠加道在叠加剖面优势频带范围内的振幅谱能量作参考标准,将其归一化,并加工成反射系数谱,这种方法可以防止低频噪声被放大.采用使期望振幅谱的高频端呈下滑的斜坡状等措施,可以防止高频噪声被放大,使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能够获得地下空间三维数据体的大量地质信息,为工作区煤层厚度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常用的三种方法谱:矩法、振幅谱平方比法、地震振幅谱和子波振幅谱比法,提取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属性,编制相应的软件程序,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研究对比了这三种算法的预测效果,为煤田煤层厚度的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微动信息的采集技术后,以随机信号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微动信息的数字特征与物理性质。微动信息的功率谱密度具有分立性与主频特征,道间的规则信息具有同相性,道内信息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在空间上各分量表现出传播性。这些物理性质表明微动信息虽然不是来源于特定震源,却呈现不是任意随机的特征。带通滤波后的微动信息在高频范围内,相位谱出现分叉现象,即由微动频带内混沌状态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进入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石墨、铜及若干个金属矿区的矿石标本进行实验研究,系统地观测了它们的时间谱和电流谱.根据实验结果,标本的时间谱和电流谱的阴、阳极优势情况有两种基本类型.以电化学理论为基础,对产生这两种基本类型的机理作出了解释,认为这与标本的可溶性与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根据谱的阴、阳极优势情况识别极化体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李栋青  王赟  孙丽霞 《地球科学》2021,46(1):369-380
旋转地震学是一门研究由地震、爆破以及工程振动等引起的地球介质运动的新兴学科.旋转运动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由于缺少高精度的旋转分量地震仪,所以旋转运动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理论方面.差分法作为利用平动分量获取旋转分量的一种计算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较为成熟,但是缺乏实际数据的验证.通过在对旋转运动研究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模拟数据和实测的爆炸源数据,对差分法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通过对比差分法计算的旋转分量和实测旋转分量的波形图、振幅谱和相位谱等,得出了在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差分法可以作为求取水平旋转分量(RX,RY)的替代方法的结论;同时,针对爆炸源的高频特性以及密集台阵观测的特点,对现有的差分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精度更高的求取旋转分量的差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