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厅水库水体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2001-2002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官厅水库为富营养型湖泊.初级生产力为浮游藻类与大型水生高等植物混合型.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为1126.54×104cells/L,其中蓝藻占53.4%,绿藻占32.1%.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和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7-10月库区水体出现大面积的微囊藻水华.TN、TP分别为1.182mg/L和0.045mg/L,水体已达富营养.官厅水库TN和TP的质量浓度比大于7,Chla与T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磷是水体中初级生产力增长的限制性营养盐.官厅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其次是面源和内源.应以点源为主进行综合防治,恢复其饮用水源地功能,以缓解北京市淡水资源的紧缺状态.  相似文献   

2.
苏州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运用回归统计方法,研究苏州平原河网区60个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与水温、pH、Do、CODMn、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同归方程,同时分析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冬季叶绿索a平均含量比夏季低,但冬、夏季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高两低的分布趋势;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理化环境因子水温、pH、DO、CODMn呈显著正相关,水温可能是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叶绿素a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与NH4 -N无明显负相关,与NO3-N无显著正相关,与TN无显著相关,而叶绿素a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一定的正相关,与TN/TP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3.
研究输水对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有助于科学预测水体富营养化及防控水华暴发.本文以于桥水库为例,基于2011-2015年实测资料分析入库水质——水温、总氮(TN)、总磷(TP)与流量的相关关系;并以2012年为典型年,运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库区水质变化随入库流量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11月-次年4月水库水温受气温控制,入库与库区水温差异不明显;5-10月,非输水期库区上游水温最高,输水期入库温差随流量增大呈线性升高趋势,库区上游水温明显降低且出现谷值;(2)营养物(TN、TP)浓度变化规律全年基本一致,非输水期入库TN浓度高、TP浓度低,营养物在果河段汇集,库区营养物衰减浓度降低且浓度梯度平缓;输水期入库TN浓度随流量增大呈幂函数降低趋势、TP浓度呈线性升高趋势,营养物被输移至库区上游导致库区TN、TP浓度升高且浓度梯度增大;(3)库区水温谷值及TN、TP浓度峰值均滞后于果河流量变化,且库区南岸比北岸更易受果河来流影响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富春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探寻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富春江水库共有浮游植物107种,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21×10~5-3.01×10~7cells/L之间.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春季绿藻、隐藻、硅藻占优势,夏季蓝藻和硅藻占优势,秋冬季硅藻、隐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在不同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与TN、TP在不同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与TN/TP及可溶性硅呈显著正相关.库区总氮和总磷浓度均很高,足够满足藻类生长需要;TN/TP较低,基本在8-30之间,说明氮磷含量不是富春江库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水文季节性变化会明显地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密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别是降雨、水温及水力滞留时间等因子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密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TP、NH_4~+-N、BOD_5和COD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生物稳定塘系统对TN、TP、NH_4~+-N、BOD_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9.29%,48.68%,33.68%,68.14%和71.25%。叶绿素a浓度和pH(r=0.955,P0.05)、DO(r=0.992,P0.01)显著正相关,而和TN(r=-0.936,P0.05)、TP(r=-0.925,P0.05)以及NH_4~+-N(r=-0.927,P0.05)等显著负相关。在塘系统中,共出现浮游藻类53种,藻类种类数和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总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塘系统中共出现6种藻类优势种,其中绿色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美丽网球藻和球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谭浪  王宗志  白莹  舒博宁  王卫光 《湖泊科学》2022,34(6):1802-1813
为探究大规模调水输入背景下南四湖生态环境演变特征,采用多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综合分析2010—2020年南四湖藻密度、总氮(TN)、总磷(TP)、氨氮、叶绿素a(Chl.a)、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四湖上、下级湖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年均值范围分别为0.759~0.945、0.719~0.926,水质总体逐渐改善,但TN单项污染指数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可能与入湖河流中高浓度氮输入有关.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初期与严峻旱情的影响,南四湖藻密度、TP、氨氮、Chl.a在2013—2015年发生突变,随后均呈增加趋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对南四湖藻密度的年内波动影响强烈,调水工程运行后每年10月份出现峰值,其中2016年上级湖藻密度高达520.0×104cells/L.湖区藻密度不仅与氮磷质量比(TN/TP)、TP、CODMn、Chl.a呈显著相关,还与降雨、水温密切相关.在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过程中,应强化关键水质指标的...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探索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与二氧化碳(CO2)动态及驱动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我国三峡库区河流——澎溪河为对象,于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水样,分别通过原位和室内测定,明确水文参数(水温、pH、碱度和流速)、DOC浓度和营养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并计算水体CO2分压(pCO2)、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和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DOC:TN、DOC:TP和TN:TP)。以河流CO2、DOC和营养状态动态变化为基础,通过对DOC、TN、TP、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和荧光峰(B、T、A、M、C、D和N)与河流pCO2的多维分析建立及评估潜在的耦合关系,从而揭示特定区域河流CO2的来源与驱动因素特征。结果显示,澎溪河水—气界面CO2交换速率在3.75~22.9 m/d范围内,雨季((9.91±4.93)m/d)>旱季((6.69±4.30) m/(d),pCO2在65.95~2...  相似文献   

8.
福建某河流甲藻水华与污染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2009年1-2月份,在福建某河流发现大面积水华,河水呈深褐色经对气温、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以及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等因子的监测,发现水中有甲藻、隐藻、硅藻、绿藻、蓝藻、裸藻和其它常见种,其中优势种为佩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penardii),细胞密度为0.1×10~5-333×10~5cells/L.水体营养盐丰富,总氮浓度为2.50-8.65mg/L、总磷浓度为0.09-1.15mg/L.另外,pH值、溶解氧异常升高,水华反反复复持续一个多月时间.经相关分析,拟多甲藻细胞密度与气温、pH值和总氮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P=0.027)、0.327(P=0.025)和0.316(P=0.030),显著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拟多甲藻细胞密度与水温相关系数为-0.4894(P=0.008),非常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pH值和溶解氧升高是甲藻水华产生的表征现象,总氮可能是本次甲藻水华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既是甲藻水华产生的重要原因,但超过甲藻适宜的生长温度对其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调查区干旱、少雨、梯级电站过密等因素所导致的水流速过缓,加上足够的营养盐和合适的温度,促使本次拟多甲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重度蓝藻水华发生的西北湖区为研究对象,从河口至湖心区设置5个采样点,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逐月采集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水温、溶解氧和浮游细菌丰度,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有机氮(DON)浓度以及氮磷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西北湖区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硅藻、绿藻和隐藻组成.可能由于风、浪等混合作用使太湖西北湖区不同采样点之间蓝藻细胞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蓝藻生物量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例最高为34%±15%,春季部分点位隐藻生物量高于50%,表明隐藻与蓝藻的相互竞争趋势显著.CCA排序图结果表明,DIN、DON浓度以及总氮∶总磷比(TN∶TP比)是影响西北湖区浮游植物优势属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5个采样点铵态氮(NH_4~+-N)与DIN浓度具有显著差异,与DON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夏季蓝藻水华暴发期间,可能由于蓝藻的吸收利用引起NH_4~+-N和硝态氮(NO_3~--N)浓度迅速降低.此外,由于NH_4~+-N浓度还可能受到沉积物NH_4~+-N释放的影响,因此,蓝藻细胞密度与NO_3~--N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均高于NH_4~+-N.夏季TN∶TP比和DIN∶TP比降至最低,表明该湖区浮游植物,尤其是蓝藻的生长可能受到氮限制.蓝藻细胞密度与DO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DON可能是蓝藻氮素利用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崇明岛"闸控型"河网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崇明岛"闸控型"河网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以2010年各季节崇明岛河网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环境因子与藻类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崇明岛河网水环境中营养盐水平较高,氮污染尤为严重.长江引水进入岛内河网水环境后,营养盐(除SiO3-Si)、Chl.a含量和营养状态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与长江引水相比,河网内藻类群落Chl.a贡献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硅藻比例的下降以及蓝藻和绿藻比例的上升.尽管水温、pH、浊度以及营养盐中的TN、TP、NO3--N、DOC的变化均与Chl.a含量显著相关,但藻类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蓝藻的增加主要与水温和TP含量的升高有关;绿藻与TN、NO3--N的关系最为密切;硅藻的变化只与浊度存在明显正相关,营养盐并不是硅藻生长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于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并具有水温分层特征的深水型水库环保疏浚,缺乏长期实测评价工程前后水质变化规律以及易于发生变化的水质参数的实例.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环保疏浚,如何进行效果评价并在工程实施中控制敏感参数成为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的饮用水水源地、深水型的通济桥水库为对象,通过长期水质监测,研究了环保疏浚的影响.结果发现环保疏浚对总氮(TN)削减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疏浚期间总磷(TP)浓度明显上升,完工半年后TP浓度仍略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坝前库区TN浓度降低至疏浚前多年同期均值的56%~87%,而TP浓度却为疏浚前的1.87倍以上.并发现浊度、TN、TP和锰(Mn)对于环保疏浚敏感响应.其中,TP波动与底泥扰动引起的浊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坝前库区疏浚新生底泥Mn含量较高(1251.25 mg/kg),夏季水温分层加剧了库底水体的厌氧状态,是Mn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以通济桥水库为鉴,建议深水型环保疏浚重点考虑底泥扰动及后续季节性水温分层对水质控制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北道观河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1999年对湖北道观河水库大型底栖动物进行6次采样,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7种,隶属4门16属.其中软体动物3种,环节动物5种,节肢动物8种,线形动物1种.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42ind/m2和0.99g/m2.优势种类为大红德永摇蚊和霍甫水丝蚓.密度季节变化顺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生物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密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库湾>中游>下游.生物量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与水温、底泥TN、TP无显著相关关系.应用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等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水库受到中等污染.提出在深水水库中不宜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等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  相似文献   

13.
湖北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湖北梁子湖农业湿地土壤有机质、N、P、K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在24.203-56.815g/kg之间,TN、TP、TK分别为1.385-2.911g/kg、0.406-0.523g/kg和14.68-26.77g/kg.五类土壤中有机质、TN、TP、TK在水平分布上是随地形部位升高(地下水位降低)而降低,即从沼泽型→潜育型→侧渗型→潴育型→淹育型渐次降低.土壤剖面中,有机质、TN、TP、TK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仅在淹育型土壤中TK是从上向下逐渐升高.侧渗型水田由于湖水脉动漂洗作用使剖面底层的有机质、TN、TP、TK都低于其它四类土壤.土壤表层中速效N、P分布特征与TN、TP相似,但速效K的变异较大.土壤表层中有机质、TN、TP、TK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剖面中有机质与TN也高度相关.此外,沼泽型土壤有机质与TK及TN与TK显著相关,而淹育型土壤剖面中TP与TK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氮及氮磷比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湖泊科学》2007,19(2):125-130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4-N,NO3-N和PO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限值(1 μg/L);MC-LR与水体中的N、P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5-7月期间,水库MC-LR与TP呈正相关,与NH4-N和TN/TP呈负相关;8-9月期间,水库中TP逐渐降低,但其它降低速率低于TN,造成TN/TP明显降低,MC-LR与TP和TN/TP呈正相关,与NH4-N呈负相关;10-11月期间,大量藻细胞死亡,释放到水体中MC-LR也逐渐下降,这时,大量外源营养盐也进入水库,造成微囊藻毒素-LR的变化与TN、NH4-N、NO3-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不同季节下,微囊藻毒素-LR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同,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李哲  郭劲松  方芳  张超  盛金萍  周红 《湖泊科学》2009,21(4):509-517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但季节差异明显:2007年春季保持较低水平,在春末夏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并在夏季达到全年的较高水平.入秋后TN、TP浓度逐渐下降,但入冬后继续缓慢上升.研究期间TN/TP平均值为30.6±1.4,总体表现为磷素限制,且季节变化不显著.TN与TP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大体相同.TP的波动是调控该水域TN/TP的主要因素.对不同TN/TP水平下各形态氮素和TP、TN/T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当TN/TP≤22时,TN是调控水体营养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生物固氮作用有可能发生以调节TN/TP、消纳水中相对丰足的TP.当22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对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大型水库修建将对江河氮、磷物质的输运产生重要影响.以金沙江华弹、向家坝水文站2006-2016年实测水质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流量比值(TN/Q、TP/Q)与含沙量(S)的关系式,对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蓄水前后进出库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华弹站不受蓄水影响,TN和TP浓度在0.38~1.41和0.01~0.73 mg/L之间变化,向家坝站蓄水前TN和TP浓度在0.32~1.33和0.03~0.42 mg/L之间变化,蓄水后在0.35~1.29和0.01~0.05 mg/L之间变化,蓄水后TN浓度较蓄水前略有升高,但TP浓度较蓄水前约降低75%;(2)蓄水前华弹站TN浓度与向家坝站基本接近,TP浓度总体低于向家坝站,蓄水后华弹站TN浓度低于向家坝站,TP浓度明显高于向家坝站;(3)金沙江TN以硝态氮(NO3--N)为主,占TN浓度的67.3%~91.8%;(4)两站的TN浓度随流量和含沙量变化较小,TP浓度与流量和含沙量均呈正相关关系;(5)华弹站TN、TP年通量在48357~135827和4720~14163 t之间变化,年均值分别为90337和8932 t,向家坝站蓄水前后TN年通量在64232~130966和71675~149647 t之间变化,蓄水后通量总体高于蓄水前,TP年通量在8851~18624和3131~7300 t之间变化,蓄水后通量远低于蓄水前;(6)水库蓄水对出库TN浓度与通量无明显影响,但TP浓度与通量较蓄水前明显降低,其中通量年均滞留率约为67.0%.  相似文献   

17.
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根据2008年5-9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蓝藻水华高发期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别是叶绿素a的峰值共对应了3次水华暴发过程.其叶绿素a对数与总磷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氮、TN/T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晨  周雅迪  宋迪迪 《湖泊科学》2023,35(6):1949-1959
基于1990—2018年于桥水库流域入库河流与水库的逐月总氮(TN)和总磷(TP)监测数据,整理并分析了1990-2002、2003—2014和2015—2018年3个时段TN、TP浓度和氮磷比(TN/TP)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流域内点面源污染削减、调水、氮磷滞留等对营养盐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8年于桥水库TN浓度年均值在1.14~3.74 mg/L之间,水库TP浓度年均值在0.025~0.131 mg/L之间,多年TN/TP平均值为45,远高于淡水磷限氮磷比,是磷限水库。于桥水库流域5个测点中,沙河TN浓度最高,黎河TP浓度最高,入库TN、TP浓度大于库区,水库TP滞留率略大于TN。水库TN、TP浓度在2000s中后期下降,之后出现反弹。原因是2003年水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入库营养物浓度降低;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于桥水库的引滦水量减少,TN的稀释效应弱化,上游来水TP浓度上升与水库内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的增殖,导致第三时段水库内TP浓度上升。基于月尺度水质分析,夏季水库TN浓度最低,TP浓度达到峰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历年6—10月的水库Chl.a浓...  相似文献   

19.
苍源河是临沭县代表性河流。2018年4月,在苍源河上游、中游和下游设置采样断面现场取水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苍源河春季水温、pH、BOD和COD为下游中游上游,DO为中游下游上游,TN、TP和NH_3-N为中游上游下游。以DO含量评价,苍源河中游为Ⅳ类,上游和下游为Ⅴ类。以BOD含量评价,苍源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河段均为Ⅴ类。以COD含量评价,苍源河上游为Ⅳ类,中游和下游为劣Ⅴ类。以TN含量评价,苍源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河段均为劣Ⅴ类。以TP含量评价,苍源河下游为Ⅳ类,上游为Ⅴ类,中游为劣Ⅴ类。以NH_3-N含量评价,苍源河下游为Ⅲ类,上游和中游为劣Ⅴ类。  相似文献   

20.
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2007-2008年对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7种,线形动物门1种.群落类型不存在季节差异,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群落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94.6ind./m~2和0.54g/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和生物量无季节变化,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两者均是上游中游下游.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前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N和TP、与底部局部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后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密度和生物量的唯一最优解释因子,随水深增加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指数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