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初皇帝顺治是历史上有名的多情种,他爱美人不爱江山,在自己钟爱的妃子去世后,万念俱灰。据民间传说,顺治皇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而董鄂妃究竟是何人?是顺治以一般途径纳入宫中的妃子,还是另有来历?(一)军人之妻说。据《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皇帝狂热地爱上了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并在这位军人斥责他夫人时,打了此军人一个耳光,于是这位军人积愤致死。皇帝于是把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并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产下一子,皇帝本预备立他为将来的皇太子。但是这位皇子竟于数星期之后死去,  相似文献   

2.
李卫 《地理教学》2012,(11):61-62
地理课上,我正在讲南亚的地形,刚讲完三座大山(喜马拉雅山、西高止山、东高止山)的分布,下面传来不协调窃窃私语声,寻声望去,一位同学正在和同位嘀嘀咕咕呢,我停下讲课,生气的看着他俩,这位站起来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我发现南亚的"南"字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呢……"。字里藏着秘密?这位同学平时对一些地理现象就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第七版一则“题海英雄兵败德国考场”报道,说的是一个到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由于始终摆脱不了那套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在一次考试前,把所有的计算方法都背得滚瓜烂熟,而教授出的题目却是一个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概率分布图给他,让他解释,而这位学生顿时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5,(1):46-46
印度媒体报道说,安德拉邦和恰蒂斯哈尔邦的数百名农民用可口可乐为农作物灭虫取得了成功。安德拉邦村民拉克斯麦是“可乐杀虫剂”的“发明人”之一,他今年就为他的几英亩棉田喷了可乐,并对“可乐杀虫剂”的功效感到满意。他说:“我观察到,在我把可乐喷到棉田里后,害虫开始成批死去。”  相似文献   

5.
走进羌寨     
我沿着巴颜喀拉山脉走进了四川、青海、西藏交界的地区,走进了羌族兄弟生活的区域里。为了真正地走进羌族兄弟所生活的石屋、舍碉,我必须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山势险峻、陡峭无路,只能放弃骑马步行攀崖,在海拔5000米以下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连行走都十分艰难,攀崖涉水更是叫人胆战心惊。在十分疲惫无奈中我用绳子将自己和设备固定在崖边的一棵树上,打盹休息。朦胧中,一位放羊的山民摇醒了我,他说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也似懂非懂,彼此所表达的意思是明白了。是他帮助了我,使我真正地走进了羌寨。他随手捡来一些纤细藤条般的草,一会儿便…  相似文献   

6.
正张居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鲜有的政治家、改革家,在我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崇敬他、赞颂他,为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而倾倒。在我的意念中有一个梦想:有机会到张居正的故里去凭吊这位先哲。去年秋季,单位派我到湖北荆州出差,我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当我漫步在张居正街的街头,步入张居正的故居,瞻仰了关于张居正生平的展览,对张居正的历史功绩和身后的惨烈犹思良久。  相似文献   

7.
凯文·孟席斯是个64岁的英国老头,原本名不见经传,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他是个业余“历史学家”。这位业余历史学家最近在英国突然名噪一时,因为他经过多年研究,公布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英国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还说如果孟席斯的判断得到证实,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孟席斯年轻时在英国皇家海军担任一艘潜艇艇长。退休后,孟席斯一直在位于伦敦北部伊灵顿的家里从事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8.
跋山涉水勘界人──访鞍山市区划地名办主任张荣泰文/王小霞张荣泰到市区划地名办仅一年,鞍山市的勘界工作便跻身于辽宁省内数一数二的位置。记者慕名前去采访,他却连连摇头说:“别突出我,工作是大家做的。”这下子同志们不答应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火车跑得快全...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1,(1):36-36
本刊开设此栏目,不是随养生的大流。市场上的养生书籍,已经到了相当滥的地步,抄来抄去,看去冠冕堂皇一大本,细看是东粘西贴的大路货,不少舛错百出,使人厌烦。《内蒙古日报》社著名记者徐翔麟为《西部资源》杂志独家撰稿,他的文稿力避老生常谈,在充分的思考和实践之后,用好听的方式、别致的角度,说了很有启迪的话。医学、哲学、心理学……多种领域都涉及到,可谓在养生领域建一家之言,辟一方新天。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了以后,相信读者会深有所味,广受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孙继虎 《地理教学》2014,(9):F0002-F0002,F0003
正2012年夏季,由哈密驱车南下,当到达张掖境内时,高速公路两旁的旅游广告吸引了我——"大美张掖,彩色丹霞"。丹霞地貌不是只有南方有水的地方才有吗?缘何跑到干旱的西北地区吗?因为"色若渥丹,灿若丹霞"的美丽深入我心,广东丹霞山"顶平身陡"的印象也刻入我的脑海,干旱区的丹霞是什么样子的?正思考间,高速公路边的引导线指到匝道,于是我驱车直奔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当站在观景平台上时,面对满山的色彩,呼吸似乎停滞了,那山似乎不是山,而是一幅美丽的油画——是一幅丹青高手精心调绘出来的绝世佳作。  相似文献   

11.
提起昭陵,人们就会想到它的红墙黄瓦、石驼玉马,会想到它的高墙夜楼、立坊平湖,然而它那有如灵芝宝盖的苍翠古松,漫漫于数里之间,摇曳挺拔,虬展枝舒,更构成了昭陵的壮丽景观。 但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那一棵棵或如朝臣侍立,或如卫兵护守,姿态各异挺立的古松,都有一番来历。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初冬,一个面色红润的中年汉子,气喘吁吁地来到内蒙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部,用浑厚而生硬的汉语夹有蒙古语激动地讲:“我看到一条长几百米巨龙的尼如古恩耶素(脊梁骨)躺在山坡上。”经过仔细询问,得知该同志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牧民,放牧时在查干诺尔碱矿一带发现了呈棕红色,而且巨大、连续的骨骼。为搞清是什么龙骨,并且能为国家收藏,他专程来到这里。一位专业人员认真地说:“您说的骨骼应该是古动物的遗骸,它不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骨头,古代人  相似文献   

13.
沈阳历史悠久,又是国家早期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无疑是沈阳人的骄傲。但是,古老的沈阳城始创于何时?却是个迷。近几年,一些人士,对沈阳的原始建城时间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结果不仅有人认为沈阳城始建于公元前300年,且秦开是沈阳的开城大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是不符的。以历史遗迹考察,说沈阳建城2300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就文献记载而言,说2300年,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就历史遗迹而言,可能早在春秋时期沈阳就已建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以60年代沈阳市区西南部发现的沈阳郑家洼子春秋古墓来推证。郑家洼子…  相似文献   

14.
幽默     
《西部资源》2011,(4):46-46
鹦鹉的反应某饭店养了一只鹅鹅挂在门口,有客到就说:"你好,欢迎光临!"一常客想,我快点进看你有何反应。一天他"噌"就跑进去了。鹦鹉说:"他奶奶的!吓我一跳!"太太换新装一位太太有天突发奇想,想给丈夫个意外惊喜,于是戴上假发,换上一套全新的衣服,并化了一个与平日不同  相似文献   

15.
黄风 《中国方域》2004,(6):48-48
近年来.有关旅游的书多之又多,但除了纯学术性的,一般的让人眼亮的很少。2004年,山西古籍出版社推出“人说山西”文化旅游系列丛书第一辑,读了为之一振。振的原因有二:一,不是疲于繁琐的介绍,重蹈生拉硬扯,牵强附会的老路;二,不是浮泛的皮毛之作,游山玩水地走一走,就发出诸多感慨。张卫平的《走马雁门》便是令我生发以上感叹的一部著述。  相似文献   

16.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17.
上周末,一位石友给我打电话,他神秘地说,在辽阳的东部发现了“灵璧石”。我在惊讶中夹杂着怀疑的念头。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我决定驱车赶往那个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有次听一位教师上课.教师问到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岛屿是哪个,有的学生回答爪(zhǎo)哇岛,有的说成爪(zhuǎ)哇岛,教师对此充耳不闻.对不同的读音根本就不予理睬,我估计这位地理教师自己也拿不准到底是读哪个音;  相似文献   

19.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20.
知道老城隍庙有家绿波廊酒楼,是因为当年克林顿在那里吃饭,吃光了小吃还想吃,媒体作了详细介绍。这次APEC上海会议,有许多领导人也到绿波廊用餐,说那里的东西好吃是意料中的事,说“秘鲁总统托莱多一顿饭吃了两天”,很有点出人意料。 细看报纸,知道托莱多是晚上到上海的,于22点10分才到绿波廊用餐。说到托莱多吃干烧明虾,是“举箸品尝”,想来他吃中国饭还真内行,居然不是举刀举叉。那干烧明虾据说是经典的四川名菜,甜中带辣、滋味独特。托莱多吃完虾肉,把虾壳放在嘴里慢慢吮吸,并不住点头微笑。想来那虾必定是十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