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1968年发现天体H_2O分子谱线以来其观测和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1)天体H_2O脉泽和正常H_2O分子的观测特征;(2)在恒星早期和晚期演化过程中H_2O分子所起的作用和它们可能的状态;(3)利用H_2O分子谱线的观测,研究晚型星拱星包层结构和速度流场、恒星质量损失率以及恒星早期演化过程中的分子云能量平衡等理论研究成果;(4)H_2O脉泽时变特征的观测和研究;(5)银河系天体H_2O(6_(16)-5_(23))脉泽源巡视和H_2O脉泽源星表以及河外H_2O脉泽源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使用日本国名古屋大学4m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12月22日对分子外流区W75—N的~(13)CO(J=1-0)跃迁(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7×7个观测点(grid 为2角分)的积分强度MAP图,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双峰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该区域~(13)CO源的两个成份。  相似文献   

3.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分布着很多类型的脉泽,包括OH,H_2O,CH_3OH和SiO等。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多历元观测脉泽,可以在10~100 AU的线尺度上反映年轻星附近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在各类脉泽中,H_2O脉泽是亮度最强的脉泽之一,因此是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外流的极佳示踪天体。H_2O脉泽在不同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主要显示有准直喷流和宽张角外流等运动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如Orion-KL,Cepheus A,W75N(B),G24.78+0.08 A1和AFGL 5142,介绍了H_2O脉泽在这些形成区所反映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大质量恒星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VLBI MKIII系统多磁道记录的优点,在1665和1667MHz两个频率上,同时观测活动恒星形成区 W3(OH)的左右圆偏振羟基分子脉泽辐射。发现了三个Zeeman对,由脉泽子源的速度分裂导得磁场约为6mG,我们估计恒星形成区的磁场和氢气体密度有关系B~n~(0.54)。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W3(OH)为实例,建立了与OH脉泽成协的HII区气体-尘埃壳层的磁场模型,由此可见,致密HII区所在分子云核心中的磁场强度,与分子云核心的分子数密度之间存在指数α=1/2的幂律关系;而在HII区气体-尘埃壳层中,磁场强度与分子数密度之间存在α=1的正比关系,根据讨论可知,与OH脉泽成协的HII区,其气体-尘埃壳层的分子数密度为10~6cm~(-3)量级,磁场强度为几个mG;一旦分子数密度达10~7cm~(-3)量级,OH脉泽便将熄灭。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一种以傅里叶交换的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为工作原理,以声表面波(SAW)器件为支持性技术的新型射电频谱仪.给出它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m射电天文望远镜13mm接收系统上对22GHz水分子脉泽源试观测的结果,实践表明它具有宽带、高频率分辨率、全固化、机械稳定性好、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射电天文星际分子谱线观测技术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 W3(OH)区域 22 GHz H_(2)O脉泽源的短时间跟踪观测,探测到速度为-52.8 km/s子谱的流量密度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时标约为 19天.同时也观测到了整个脉 泽源的谱线宽度与该子谱的强度之间的相关变化.这些现象可能是由脉泽云之间的相 互碰撞导致脉泽抽运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郑兴武 《天文学报》1996,37(4):387-395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脉泽子源都位于彗状结构氢II区“彗头”的前沿.脉泽团离致密氢II区中心投影距离为0".4.在完全饱和辐射的假设下,估计脉泽活动区具有氢分子数密度约为4.5×108(H2)cm-3.在脉泽源中,发现一对Zeeman对,从它们的LSR速度差,导出脉泽区的磁场约为3mG,方向为远离地球方向.在致密氢II区G45.07+0.13彗头附近的脉泽团的直径为6×1016cm.这与G34.03+0.2的观测结果很类似.这给解释彗状结构的氢II区的各种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观测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分子云中甲醛的辐射传能问题用大速度梯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图解形式表示出气体温度为10K,20K,40K及70K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似分辨率下的H_2CO 1_(10)—1_(11)和2_(11)—2_(12)谱线观测可以确定分子云中的气体密度和甲醛丰度。在20K—100K范围内,结果对气体温度的依赖并不十分强。 确定了Cirrus 7核区的某些物理参数。考虑到周围低密度气体的压力,用维里定理考察了此核区的稳定性,发现它是引力束缚的,可能处于动力学平衡状态,也可能坍缩形成低质量恒星。  相似文献   

10.
刘汉朋  孙锦 《天文学报》1997,38(2):129-134
天文中醇脉泽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脉泽源在6.7GHz及12.2GHz上有强的吸收特征,而第二类脉泽源则在6.7GHz和12.2GHz上有强的脉泽发射.注意到甲醇的第二类源总是6.7GHz和12.2GHz脉泽同时存在,并与超致密HII区成协,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新的激发机制,即无粒子数反转的甲醇6.7GHz脉泽激发机制.本文论证了这一机制与天文条件相符,与其它机制工不排斥,互相补充,是一种有前途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 m射电望远镜首次对W31分子云西北部区域中不同速度成份的分子云进行了C18O(J=1-0)的成图观测与研究,观测范围为16′×25′,观测波束间隔为1'.对不同视向速度的分子云分开进行处理,在成图范围内新观测到3个C18O分子云团块,发现它们均属于较年轻的稳定分子云.根据谱线辐射温度(T*R)和半宽(△V),利用LTE方法计算了每个被测团块的物理参数,讨论了该区域的团块分布、HII区、脉泽源与恒星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用美国NRAO,GreenBank43m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m射电望远镜,对新近发现的水616—523脉泽相隔约1年的三次观测结果作了本地静止标准速度时变的研究,在分析实测结果时采用了参量LSR速度延展(Vspd),相继两历元观测的谱征峰值速度极差(DV)和速度位移(DV).结果表明可将分析样本归纳为两类:A类,微弱多数样本的速度时变给出的谱征位移显示脉泽结的替代效应.这种情况是在观测波束内存在若干未分解的脉泽斑引起的,主要受制于共同激发源的简单运动;B类,余下的样本给出较大的速度极差,呈现脉泽结整体的运动,涉及激发源的加速和减速以及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OH超脉泽源的一个具体模型,在该模型中OH超脉泽源由非饱和的球型子源组成.在此估算出超脉泽星系致密射电核的尺度和连续谱亮温度,以及OH源距星系核的最小非饱和距离.计算表明,OH超脉泽源所包含的子源数目可能相当大.R_H~log ρ_(25μm)/ρ_(60μm)图、log L_(OH)/L_(IR)~log ρ_(25μm)/ρ_(60μm)图和其它结果显示,有一部分OH超脉泽源很可能是弱饱和的,本文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对Orion-KL星云中OH1665MHz脉泽的单基线干涉观测的分析中,提出一种新的外流模型,即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环。这种模型与观测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对24km单基线观测得到的19个OH1665MHz脉泽斑点的相对位置图进行分析、统计、拟合和计算,得到这19个OH1665MHz脉泽斑点分析分布在三个旋转膨胀环上。这个旋转膨胀环的视距分别为3".85,5".87,6".0;对应的环半径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5.
曾琴 《天文学报》1994,35(3):281-287
本文对猎户座IRc2的正、仲水脉泽区的物理条件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能温度600K左右,尘埃温度低于350K,密度约10~(8±0.5)cm~(-3)和水对氢分子相对丰度与速度梯度比为4×10~(-9)pcskm~(-1)的条件下,仲水3_(13)—2_(20),5_(15)—4_(22)及正水6_(16)—5_(23),4_(14)—3_(21)脉泽可能同时呈现。这个区域的水丰度约为4×10~(-6)。热尘埃并不使脉泽加强,碰撞抽运是激发星际水脉泽的一个可能机制。高密度下,准共振碰撞效应的计入可以解释6_(16)—5_(23)脉泽的高亮温度。  相似文献   

16.
向德琳 《天文学报》1995,36(1):107-113
本文发表继探测到恒星形成区的10个新H2O脉泽后,再发现和证认的7个银河系星际H2O脉泽及其有关参量和谱线图,这些新H2O脉泽是与CO分子外流源AFGL5142,HH-3,AFGL5157,NGC2023,RNO73,20126+1+4104,L1251-A成协的。它们与相应的外向流的中心IRAS点源间的平均位置差为|Δα|=24''8,|Δδ|=27''。  相似文献   

17.
自从首次发现河外星系OH超脉泽以来,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中对河外星系OH超脉泽的观测和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06个河外星系OH超脉泽,其中包括59个较高红移的源。对河外星系OH超脉泽的观测和研究,是探测和研究其所成协的活动星系核、星暴星系的中央源和拱核盘的有效工具。主要评述对河外星系OH超脉泽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江治波  王敏  杨戟 《天文学报》2000,41(1):28-35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红外源IRAS05437-0001和IRAS05351+3549附近区域进行了CO(J=1-0)的分子谱线观测.发现在这两个源的方向都有很强的CO发射,CO谱线还有明显的线翼成分,这暗示两个红外源存在分子外流.同时还获得了每个源5'×5'的成图.通过对高速气体的空间分布的观测和分析,认为这两个源为分子外流源.其中IRAS05437-0001附近区域的外流结构比较复杂,可能这一区域的外流是多极的.IRAS05351+3549附近的外流结构较简单.从两个源的红外光谱分类以及外流的动力学时标得出都是年轻星(年龄~105yrs).通过对这两个外流源的参数估算,得出两个外流源的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19.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2002,20(3):256-264
自从在活动星系核NGC4945的视线方向上发现第一个河外H2O超脉泽源以来,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9个河外H2O超脉泽源,对与活动星系核成协和河外H2O超脉泽源及分子谱线的观测和研究是探测和研究活动星系核核区中央源,拱核气体和尘埃环性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主要评述对河外H2O超脉泽源及与其相关分子谱线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表继探测到恒星形成区的10个新H2O脉泽[1]后,再发现和证认的7个银河系星际H2O脉泽及其有关参量和谱线图。这些新H2O脉泽是与CO分子外流源[2-5]AFGL5142,HH-3,AFOL5157,NGC2023,RNO73,20126+4104,L1251-A成协的。它们与相应的外向流的中心IRAS点源间的平均位置差为|△α|=24''.8,|△δ|=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