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门关铁路隧道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对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评价,并对施工期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结合物探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隧道区域构造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好;地下水分布以断层带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一般断层带强富水,而基岩裂隙带为弱富水~中等富水。隧道集中涌水段主要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2.
赣北保峰源铀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峰源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矿床水文地质特征表明:地下水呈似层状分布,含水层主要为层间构造裂隙承压含水层、层间构造溶洞裂隙承压含水层,处于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第3层、第4层;震旦系灯影组第3层、第2层及陡山沱组地层中,含矿层与含水层基本一致。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上下含水层之间可通过越流或导水构造加以贯通,F8构造以西,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层间构造溶洞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强,F8构造以东,矿床充水水源主要是层间构造裂隙承压水,其次是构造脉状水,富水性较弱。矿床继续开采前须补充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准确查明导水构造带位置,研究矿层因断层错动与强含水层可能对接的部位,分析矿层顶底板隔水层的薄弱地段,为防水安全带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秀琦  顾林琳 《吉林地质》2013,(4):124-125,139
吉林省龙井市石井金银矿位于长白山系老爷岭南麓的丘陵地貌中,区内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条件严格受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条件控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含水层主要类型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基岩风化构造裂隙水含水层、构造裂隙脉状水含水层(带);三种地下类型水富水性都较小,对矿床影响不大,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碎屑岩地区寻找地下水相对难度较大,其主要途径是寻找构造裂隙.瞬变电磁法在多测道剖面上对构造裂隙具有典型响应特征,据此可以在缺水地区寻找地下水水源.在山西平遥和河南杨村矿,应用瞬变电磁勘探,准确地圈定了构造位置,经钻井验证,于井深300m处见破碎带,终孔深度350m,成井后水量为25m3/h.  相似文献   

5.
李婉珠  刘鹏  申巨波  王海潮 《地下水》2018,(5):26-27,39
以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地下水勘查为例,对该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五大类,富水性分级与区域地下水一致。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离基岩山区近的村庄可以采用引泉方式解决供水,而远离基岩山区的低山丘陵村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水源可采用大口井廊道取水工程来解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解决当地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下水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归纳区内地下水富集特征并探讨岩溶地下水的供水意义对于当地地下水资源勘察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乌蒙山以礼河中上游区域,基于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对水样进行采样和测试,并结合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并结合富水程度、供水条件和水质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岩溶水的供水意义。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可归纳为五种类型:断裂导水带、断裂溶蚀谷、条带溶蚀谷、褶皱溶蚀谷、阻水接触带;(2)富水块段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Na-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水质整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为79%,超标指标主要为硝酸盐和耗氧量;(3)各富水块段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排泄量分别为329.7~14 512.4万m3·a-1和4.6~1 308.4万m3·a-1,排泄量占补给量比值为0.3%~15.5%,区内地下水资源剩余开发潜力较大;(4)断裂溶蚀...  相似文献   

7.
北京张坊地区岩溶地下水运移富集的构造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西山张坊地区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地下水赋存于复杂的构造裂隙网络中,形成岩溶裂隙水。文章从构造空间分布的属性和规律出发,分析了在张坊地区褶皱构造格架控制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赋存富集规律与多期构造演化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北西向、南北向断裂及裂隙网络的制约关系。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经历了侏罗世逆冲推覆活动与白垩世的伸展构造,先压后张两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形成了多条区域性断裂,其导水性能大为增强。裂隙中频度较大的NE和NW向是优势裂隙,表现出构造节理的共轭特征,多高倾角或直立,导致雨水的直接下渗;在裂隙交汇带构成了区域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和存储空间,控制了白岱、甘池-长沟、高庄-石窝富水区的形成以及岩溶泉的出露,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枣煤田周边分布有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资源,且易于开采,为区内城市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长期以来,受煤炭资源开采影响,岩溶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供水水质难以保证。本文在对裂隙岩溶地下水水质进行污染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质、构造条件,分析了区内岩溶地下水的污染机理,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边缘的"红层地区"地质结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差,主要是因为泥岩层渗透性差,以及地下水的赋存方式并非在砂岩空隙中,而是赋存于构造裂隙带;在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或砂质泥岩中构造裂隙带也可能形成岩溶水;风化壳一般也会含水,但含水量不够大。尤其在沐川县凤凰村的红层地区缺水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大量的实践证明红层地区找水难度大。为了寻找充足的水源采用了高密度电法、激电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把握各地层的视电阻率的情况,寻找富水性好的构造裂隙带,确定探采结合井的井位,使用电测井方法验证,该综合方法在沐川县凤凰村找水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地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探讨黔中丘峰盆地区岩溶找水及开发技术,开展了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机井工程。在对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沿构造等可能布设机井的地下水富集地带,并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靶区布设物探剖面,根据电性差异查明主径流带的走向及埋深状况,进一步确定机井位置。最终通过钻探施工和抽水试验,查明区内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富水性,并成功施工6口探采结合井,为当地居民饮水提供了安全水源。黔中丘峰盆地为裸露岩溶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区内岩溶中等发育,以溶蚀裂隙为主,局部裂隙、溶洞发育地带和断层等储水构造富水性强,为地下水的富集地段,也是机井布设的首选位置。   相似文献   

11.
基岩裂隙水是云南省五大地下水类型之一。滇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基岩裂隙水。本文就已完成的该地区十余个1:20万或1:50万的水文地质调查图幅和1:5万供水勘察的资料为依据,着重讨论了区内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基岩裂隙水富集的影响及控制作用。本文从富水结构类型分析研究出发,总结了沉积碎屑岩、坚硬性脆的变质岩及风化岩浆岩在各种类型的节理裂隙和结构空间介质良好的条件下,赋存基岩裂隙水的结构特征,研究了各类地质构造形态有利部位富集基岩裂隙水的基本条件。具体划分了区内基岩裂隙水的富水结构类型,特别对褶皱构造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断裂破碎带、交汇带、影响带,各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的阻水富水条件进行了探讨,突出了富水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的阐述,归纳出一些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规律。以期能对寻找和开发利用这类地下水资源,以解决干旱地区分散农田和居民的供水问题,起到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岩溶水应急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急水源地位于北京西山四季青地区,取水层位为奥陶系含水层,属覆盖型水源地。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量大、水质优良,是保障北京供水安全的后备水源。本文在综合分析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以群孔抽水试验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水位,从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地下水流场、地下水资源方面分析岩溶水的开采潜力,确保在出现水源危机时,岩溶地下水能够作为后备水源地为城市供水。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岩溶裂隙发育,补给条件好,地下水径流强度大,水质优良,具有6万m3/d的开采潜力,即当水源地增加每日6万m3应急开采时,水位埋深预测值为52.94m,能够满足现有取水设备条件,且不会影响其它水源井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沂南县气候、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2011年国土资源抗旱打井工作成果,结合沂南地下水含水岩组分布、赋存、地下水运移特征、构造对岩溶发育与地下水运动的控制等。得出沂南县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区的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地下水相对富集。地下水富集特征可分为:构造带控水型、火成岩体阻挡富水型、断裂影响带强富水型及远离构造破碎带弱富水型等几种类型。根据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为今后贫水山区找水定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石沟井田是近年来探明的大巾型井田,位于五指岭-白寨背斜东端之南翼,新密-新郑复向斜之北翼.岗亚腰断层和梁山断层之间的地垒构造上,其基本构造形态为-向东倾伏的宽缓背斜。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为主要开采煤层,探明二1煤资源量7206×10^7t。分析了井田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对断层带及其富水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矿床(二1煤层)充水的水源、通道、机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矿床充水因素,指出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该煤层底板的石炭系岩溶裂隙-承压水,充水通道为断层带和灰岩的岩溶裂隙发育带,充水机理为矿压及高水头压力冲破煤层底板阻水层阻力,形成底鼓,迅速突水。认为该井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提出了排除与隔离地表水体,预留防水安全煤柱,灌浆辅助采掘的井田突水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董小辉  董小周 《地下水》2006,28(6):52-53,75
构造裂隙水是基岩地下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风化裂隙发育较差,覆盖较薄的白城北部低山丘陵区,构造裂隙水往往成为该区的主要供水水源.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区构造裂隙水赋存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探明该区储水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层附近的富水区(带)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探明地下煤层附近富水区的赋存和断层、裂隙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水害的防治工作。对于含水地层及富水区,瞬变电磁法在多测道剖面上具有典型响应特征,据此可以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在山东某煤田和河南某矿,应用瞬变电磁勘探,准确地查明了煤层顶底板富水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近三十年来,勘探队和矿山部门在320铀矿床进行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中所取得的矿床水文地质资料,主要从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方面,对该矿床极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导水构造和蓄水构造的控水特性以及含矿硅质带温热水的“水源和热源”补给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笔者还根据该矿床矿坑涌水量的“袭夺”现象,以及在上游来水方向上区域地下水与矿床水之间具有显著的水位“同步升降”等现象,提出了矿山排水与城市供水相结合及热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供矿山综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亚东 《地质与资源》1994,3(2):131-139
西倾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岩溶-热泉式金矿成矿带,其形成是在未形成"硅帽"的情况下由突发涌入(出)的硅质热液沉淀结晶形成的。西倾山弧形构造机制所导致的次级构造(裂隙)以及沿其裂隙侵入的中酸性岩脉或沿裂隙发育的古岩溶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控矿构造。在剖面上由上向下具有热泉型-岩溶型-交代蚀变岩型"三层"式的成矿规律。西倾山及李卡如山弧形构造带具有进一步找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特征分析,讨论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及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采用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绘、抽水试验及测试等方法获取基础水文地质数据,对储水介质岩性和厚度、含水层特征、富水性等空间变化规律归纳总结,认为盆地内具单一结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多层结构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的赋存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