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脉思南生态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思南县抢抓国家“东茶西移”和贵州省把茶产业发展作为生态立省的战略机遇,以超前理念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生态立县”的重要目标。在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思南生态茶产业如何应对新的挑战而发展壮大,有必要对思南生态茶产业发展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德清县围绕培育"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旅游新业态,发挥生态优势,探索低碳环保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洋家乐"高端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民宿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德清"洋家乐"最早始于2007年,德清作为"洋家  相似文献   

3.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确定了以水利为核心,以绿化为重点,以管护为保证,以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方针,制订了《白城市生态市建设30年规划》,确立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实力生态城和人文生态城的发展目标,被列为全国第一个地级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建设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大力营造绿色生态屏障。我们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坚持“宜…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是破解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大农田、大湿地、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界江、大冰雪等特点,围绕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根本需求,论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就报告文学《喜鹊叫喳喳》的价值和意义,围绕"生态"、"文学"、"经济"和"发展"等话题,生态东阿发展研讨会日前在著名的"中国喜鹊之乡"山东省东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9月23日-24日,由国土资源部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为期两天,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基命脉.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围绕新时期的耕地保护建言献策,并就如何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脱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高度来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8.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张家口市实现绿色崛起和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更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崛起,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地质、大生态的理念,树立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的理念,立足全市地质环境保护的实际与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升级版,为实现绿色崛起和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就报告文学《喜鹊叫喳喳》的价值和意义围绕“生态”、“文学”、“经济”和“发展”等话题.生态东阿发展研讨会日前在著名的“中国喜鹊之乡”山东省东阿县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东阿县委、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野电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山东省及聊城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间志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法》生态价值承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法》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更多体现的是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对矿产资源的生态价值只做出少许原则性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矿产资源法》出现了一些"不适症",其中生态价值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表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从而要求正在修改的《矿产资源法》成为生态价值承载的重要法律,以利于真正实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记者周怀龙)9月23日,由国土资源部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此次论坛为期两天,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旨在共同研究节约大战略的深刻内涵,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论,探索推进节约优先战略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刚才孙英辉同志介绍了法律中心"2011国土资源产权年"研究成果,各司局、单位也讲了很好的意见。法律中心通过"产权年"这种方式集中力量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创新了工作思路,抓住了工作核心。这种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的工作作风值得提倡,取得的成果可以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和供给提供很好的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始终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创新规范监管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权力约束为核心,以"三保三赢"为主线,以"片警式"监管和"保姆式"服务为抓手,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和效能体系,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立县”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自2000年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以来,坚持“长、中、短”相结合,坚持“强县”与“富民”相结合,把“治山、治水、治污”与“治穷”紧密联系起来,为走出一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发展生态经济、致富新宾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做大生态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做优生态旅游,做美生态城市,做深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日益清晰,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既非常必要也切实可行。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的国际趋势、我国破解改革发展瓶颈的探索尝试、中原经济区面临的发展转型压力,笔者认为,走"低碳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不失为中原经济区的合理定位。为此,必须合理统筹规划,从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整合国土开发支撑体系、积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国土开发整治等方面着手促进低碳城镇化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16.
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南岸,总土地面积2214.5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6镇4乡1个办事处,因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由于县境内多为退海之地,加之自然灾害频仍,过去县城经济一度欠发达。但是勤劳智慧的沾化人民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近几年来大胆推行观念革命,全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兴县”的新路子,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呈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回首“生态经济”战略的隆重出台与相关政策措施的成功实践,以下几点不能不谈: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改变了世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004年以来,浙江省江山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利用搭起的网上"对话平台",受理社会各方面的投诉,与市民不见面对话,在网上公开反馈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建龙 《今日国土》2008,(10):21-21
既然选择了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通向未来的发展探索中,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被赋予重大使命。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一是林业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判断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系统预测其可持续水平变化规律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的基础。基于多维度综合指标体系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在彰显大都市区发展差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上存在不足。通过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模拟中国北京市16个市辖区2011—203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据此凝练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对比不同模式下各发展情景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北京各区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表现各异,存在协同发展、生态偏向和低位成长3种发展模式;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 SSP)1、SSP2(BAU(business-as-usual))、SSP3和SSP5共4种情景中,SSP1是最理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情景;为实现由历史轨迹向SSP1情景的转变,各类型区应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协同发展型区域应以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为抓手,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提升协调发展质量;生态偏向型区域应降低能源消耗,并增加环保投入,强化生态优势,以积蓄绿色发展势能;低位成长型区域短期内可以维持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培育综合经济实力,以迈出发展困境,但要兼顾...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是中国生态和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覆盖状态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随着遥感技术、物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可以获得海量的、多维度的土地利用/覆盖相关数据,围绕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驱动因素和生态响应的研究大量涌现,对长江流域的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首先梳理了当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相关研究,然后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和生态效应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方法和结论,最后从土地利用/覆盖产品差异、驱动因素区域性、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综合性方面讨论了现有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