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成气是煤和含煤岩系沉积以来,在地质历史中受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被圈闭在储层中的气藏。我国含煤岩系分布广泛,煤碳资源丰富,地史中必然有大量煤成气产出。掌握不同地质条件下煤成气的生成,聚集规律和判识标志是找矿勘探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本课题通过对中原、华北、鄂尔多斯等煤和油——气盆地的研究与大量煤岩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主要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成果。  相似文献   

2.
陆苏 《江西地质》1996,10(4):296-303
本文对江西南波阳迭凹二叠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探讨,基本阐明了龙潭组烃源岩与茅口组烃源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异同,并作了综合性的评判。同时,结合南波阳迭凹具体地质背景,提出了迭凹内高断块区不利于油气保存,宜在迭凹内低断块区进行油气勘查的观点,进而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是叠合在华北地台上的含油气盆地,随着勘探的深入发展,陆续发现了一些源于石炭-二叠系的煤成气资源。作者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具有成藏意义的煤成气是古近纪以来二次生烃过程中生成的,并且发现现今的低突起、斜坡带和洼陷带是煤成气生成和聚集有利区带。由于断裂发育,煤成气常与上覆沙河街组生成的油型气混合成藏,作者通过统计各盆地I、II和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分馏情况,给出了煤成气和油型气鉴别图版,可以判别是否为二者的混合气。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预测了5种构造单元煤成气生成率,发现隆起区和凸起区没有二次生气过程,洼陷带生气率已超过80%,斜坡带和低突起正处于快速生气期、并有轻质油生成。这些为进一步认识渤海湾盆地煤成气聚集和勘探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石油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调研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松南地区断陷层的石油地质基本条件。重点研究区内断陷层构造特征、油气资源潜力、火山岩储集性能和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实施地质、地球物理和科学钻探工程等方法,进一步查明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地层、沉积、构造等基本地质条件,评价断陷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优选有利断陷和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成果是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地震地层学、大地构造学及地热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华北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范围涉及济南拗陷、苏北盆地和东濮拗陷。共主要成果概括于下:  相似文献   

6.
用浅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块的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研究了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成因和圈闭的油气属性。研究表明,托纳木背斜是羌塘盆地非常有远景的油气靶区,油气化探能够为区块油气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前寒武纪变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前寒武纪变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万渝生,伍家善,耿元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变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时空演化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原始数据引自近百篇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但并非所有收集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1989年8月,地矿部向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四省(区)地矿局下达了编制华北地台北缘地球化学图的任务。该项任务由部物化探局和四省(区)地矿局组成的编图委员会和编图组完成,由吉林省地矿局牵头,吉林省第五地质调查所任组长单位。编图任务于1992年底完成,提交的成果有华北地台北缘33种元素的1:50万、1:100万地球化学图,1:100万主要成矿元素综合异常图和1:100万主要成矿元素成矿远景分区图;以每个元素的83522个数据分别统计计算的33种元素各1:20万图幅、全域、各地质子区及两大自然景观地域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值;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色层效应、输道层矿物的吸附和储集层中油气的热演化,导致了生物标志物的多解性和常规油气源研究的不确定性。四面临凹,且凹陷都有可能成为其油气源区的陆梁油田油气源研究更具挑战性和难度。笔者通过对周边凹陷的构造演化、烃源岩生烃能力和地球化学特征、输道层的演化和特征以及陆梁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三环二萜烷C20、C21、C23和甾烷C27、C28、C29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对比,认为陆梁油田的油主要来源于具有巨大生烃潜力的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潜力及远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详细论述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东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气体来源、地质环境,总结出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式。根据青藏高原现有资料分析,认为藏北高原羌塘盆地地质条件最好,是寻找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有利地区,预测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煤成气型,二是油气型,煤成气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二叠系乌丽群和上三叠统巴贡组聚煤中心为远景目标区,油气型天然气水合物以双潮-比洛错和玛尔果茶卡地区为最佳远景目标,并指出目前进行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宜首先开展工作的地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张迎朝  甘军  徐新德  梁刚  李兴 《地球科学》2019,44(8):2609-2618
综合钻井天然气地球化学、地震资料,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Y8-1构造天然气成因、来源及侧向运聚模式.天然气轻烃C6、C7组成分析表明,Y8-1构造天然气既有别于松东凹陷北坡的油型气,也不同于深水L17-2气田的煤型气.根据天然气乙烷、丙烷碳同位素特征,判断Y8-1构造天然气具有煤型气和油型气混合成因特征.选择盆地东部典型煤型气、油型气作为端元,计算得到Y8-1构造天然气中煤型气占53.3%、油型气占46.7%,分别来源于松南-宝岛凹陷下渐新统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始新统湖相烃源岩,两套烃源岩均具备生成成熟-高成熟天然气的地质条件.松南-宝岛凹陷中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断裂、构造脊、砂岩层侧向长距离运移,在Y8-1崖城组、花岗岩基岩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长岭断陷有机烃类气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岭断陷的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实测数据为依据,对天然气进行了成因类型的划分。双坨子地区是以煤型气或煤型气为主与油型气的混合气;达尔罕地区为煤型气与无机烃类气的混合气;大老爷府地区为油型气;哈尔金地区为高成熟、过成熟的煤型气及与无机成因烃类气的混合气,还存在无机成因CO2气。该断陷天然气由于多源混合的原因,碳同位素系列呈现多种分配方式。对混合气比例的计算显示:有机成因混合气碳同位素发生倒转的原因是煤型气与油型气混合,且是以煤型气为主的混合气;无机与有机成因混合气的模拟计算显示:无机成因烃类气贡献比较大,最高达80.0%,且随着深度加深所占比例也在增加,而有机成因烃类气比例在减少。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天然气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均为热解气。通过气源对比可知,该盆地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主要有两种类型 :1)是来自震旦纪到下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母质的油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δ13C值,分别为-44.5‰~-33.8‰、- 42‰~-2 8.1‰和-35.4‰~-2 8.4‰,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大于- 2 0 0‰;2 )是产自中生代陆相腐殖型源岩的煤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分别为-40.5‰~-33.1‰、- 2 9.7‰~-2 1.3‰和-2 6.3‰~-2 0.3‰,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小于-2 0 0‰。将天然气的地化特征与地质背景相结合判断可知,在塔北隆起地区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 (高成熟 )阶段的油型气与过成熟阶段的油型气混合形成,另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阶段的油型气和成熟阶段的煤型气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5.
孙明亮  柳广弟 《现代地质》2013,27(5):1186-1192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下白垩统登娄库气藏的成分复杂、来源多样,其成因及来源的确定对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从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入手,对长岭断陷下白垩统天然气组分特征、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地质分析确定天然气来源。认为除长岭2号和长岭6号气田为二氧化碳气藏外,长岭断陷下白垩统以烃类气藏为主。依据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判定,哈尔金构造天然气是同源不同期的煤成气,伏龙泉构造泉一、三段天然气为油型气,登娄库组天然气为混合气,双坨子构造天然气主要是混合气,大老爷府构造天然气为油型气;而二氧化碳气藏则为慢源无机成因气。烃类气藏中显著的稳定碳同位素倒转现象为天然气扩散残余导致。以天然气成因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质分析认为,营城组和沙河子组是该地区烃类气体的主要供烃源。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浅层天然气多种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层天然气是当前国内外天然气勘探和基础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准噶尔盆地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但研究程度较低.为给区域勘探和成藏研究提供信息,并为国内外同类研究对比参考,主要以盆地腹部地区为例,着重从地球化学角度,包括系统的天然气组分、烷烃系列碳同位素组成、轻烃等,结合与天然气共生凝析油和储层沥青的研究,揭示了浅层天然气具有多种成因.研究区浅层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陆梁、滴西、滴北和白家海4个地区.其中,陆梁地区浅层天然气成因为原油次生生物降解气,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是气组分很干,几乎全为甲烷组成,甲烷碳同位素特别轻(–55‰~–45‰).滴西地区浅层天然气以石炭系来源煤型气为主,兼有二叠系来源煤型气和油型气,典型特征是乙烷碳同位素值变化大(–30.67‰~–22.20‰).滴北地区浅层天然气为石炭系来源煤型气,典型特征是乙烷碳同位素重(–24.54‰~–23.72‰).白家海地区浅层天然气为二叠系来源高成熟煤型气,典型特征是干燥系数大(0.97),甲烷碳同位素重(–30.15‰~–29.45‰),乙烷碳同位素较重(–25.83‰~–25.81‰).因此,研究区浅层天然气具有多种成因,主要包括来自不同烃源的原油次生生物降解气、油型气和煤型气,这预示着成藏的复杂性,需在下一步的勘探中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深层油气勘探是未来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领域。渤海湾盆地下伏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自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以来,一直是深层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黄骅坳陷新部署的QG8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和YG1井二叠系砂岩储层获高产凝析油气流,其来源判别问题是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QG8、YG1井凝析油气开展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和原油物性研究表明:两口井的凝析油均为低黏度、低密度的典型轻质原油,具有姥鲛烷优势(Pr/Ph>2.8),QG8井凝析油饱和烃δ13C为-29.1‰、芳烃δ13C为-26.8‰;天然气δ13C1偏重,介于-39.7‰~-36.4‰之间,干燥系数大于0.8,重烃可达16.2%,为偏干湿气。QG8与YG1井凝析油特征与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饱和烃δ13C为-29.26‰~-26.87‰,芳烃δ13C为-26.62‰~-24.15‰)及KG4井原油物性(0.757 1~0.840 2 g/cm3)相近,天然气特征则相似于济阳坳陷GBG1井的煤成气(δ13C1为-43‰~-35‰),表明高产的凝析油气来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证实渤海湾盆地深层石炭-二叠系煤系具有生烃潜力和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柯克亚气田的油气成因复杂,对原油和可能烃源岩的分子标志物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凝析油中检测到3-甲基甾烷,不含4-甲基甾烷,富含重排藿烷和C30^-未知萜烷.表明油源主要来自于二叠系源岩。柯克亚的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属湿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天然气氩同位素和成熟度特征均指示混源气特征,通过气源判识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一二叠系源岩,部分来源于侏罗系源岩。天然气的乙烷δ^13C值明显重于凝析油全油δ^13C值,揭示柯克亚地区凝析油和天然气分属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19.
柯克亚气田的油气成因复杂,对原油和可能烃源岩的分子标志物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凝析油中检测到3-甲基甾烷,不含4-甲基甾烷,富含重排藿烷和C30-未知萜烷,表明油源主要来自于二叠系源岩。柯克亚的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属湿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天然气氩同位素和成熟度特征均指示混源气特征,通过气源判识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源岩,部分来源于侏罗系源岩。天然气的乙烷δ13C值明显重于凝析油全油δ13C值,揭示柯克亚地区凝析油和天然气分属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丽水西凹陷油气成因和来源争议较大。根据钻井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地震勘探资料,运用天然气地球化学、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思路,重新认识丽水西凹陷L36气田油气成因和来源,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L36气田天然气组分、干燥系数分析表明,天然气为“凝析油-湿气带”演化阶段产物,天然气成熟度Ro不小于1.1%。通过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与中国近海典型油型气碳同位素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L36气田天然气为油型气,估算天然气成熟度Ro在1.12%~1.14%之间,天然气来源于丽水西凹陷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L36气田产出的凝析油C7轻烃具有甲基环己烷含量占优特征,与湖相烃源岩来源的凝析油C7轻烃组成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中古新统灵峰组浅海相烃源岩具有甾烷C2720R/C2920R小于1、不含C304-甲基甾烷、伽马蜡烷含量低的特征,指示L36气田凝析油来源于下古新统灵峰组浅海相烃源岩,证实了丽水西凹陷除发育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外,还发育有中古新统灵峰组浅海相烃源岩。基于以上对烃源岩的分析,提出了丽水西凹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即凹中断背斜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凹中断鼻及其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圈闭和仙桥构造带,为寻找丽水西凹陷新的油气储量阵地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