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畜牧业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及灾害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春旱、夏旱、春夏连旱)、黑灾、白灾和暴风雪等。其中旱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危害也最大。其次是白灾和黑灾。气象灾害在内蒙古草原东、西和中部出现的危险指数分别为5.1、5.5 和4.3。干旱对西部荒漠草原的影响最大;白灾主要出现在中部和东部,东部成灾的危险程度大于中部;黑灾主要出现在中东部。锡盟草原黑灾出现的次数多,但强度弱,呼盟草原出现次数少,但强度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确定了锡林郭勒盟牧区冬季白灾气象指标;通过对近60a白灾发生历史和致灾因子的变化分析,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白灾指标变化规律,讨论了社会因素对致灾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成灾的气象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致灾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降雪量、积雪深度和平均温度;影响白灾气象指标的社会因素是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棚圈建设、饲草储备条件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等。  相似文献   

3.
本对呼盟牧区白灾出现的气候规律作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白灾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和防御措施,确定了白灾的综合气象指数和计算系统,分析了白灾的时空分布,并对白灾的预报在数理统计方面作了探讨,给出了准确率较高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畜牧业统计资料及其气象资料,选择适用的灾害标准,分析了内蒙古牧区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灾害与家畜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旱、夏旱、黑灾主要出现在内蒙古中西部牧区,出现的概率多,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重。白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牧区、典型草原偏北牧区和草甸草原牧区,以中部偏北牧区发生概率较高,危害程度重。寒潮则是全区性灾害,但以中部牧区遭受寒潮侵害的次数最多,危害的程度最重,其次是东部牧区,西部牧区最少。(2)内蒙古牧区家畜死亡率随着时间推移具有十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各类气象灾害灾情指数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说明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草地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家畜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锡林郭勒盟气象资料和白灾调查资料,分析了冬季白灾成因、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锡林郭勒盟冬季白灾由冬季降雪量决定,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是衡量灾情的主要指标;白灾的形成受降雪时间和冬季温度影响;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全盟性白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000年以来是锡林郭勒盟冬季白灾发生最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冬季发生在牧区的大范围白灾对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准确的白灾天气预报服务是我区长期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第一通道(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作为反映积雪掩埋地面和牧草程度的指标,用以衡量白灾程度的大小,分析白灾程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同时,对利用气象监测黑灾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呼伦贝尔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0-2010年最大积雪深度、最长连续积雪日数、总积雪日数等资料,计算呼伦贝尔地区1960-2009年各个地区的白灾指数。经过计算,2003—2004年是呼伦贝尔各地出现白灾最多的年份,2000年以后呼伦贝尔白灾有加重的趋势。受下垫面影响,西南部牧区的西旗,50 a出现白灾次数最多,共出现18次,达2.8 a一遇;呼伦贝尔林区白灾出现频次最少。根据呼伦贝尔白灾次数分布图可直观看出,西南部和东南部是白灾的高发区,上述地区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1984一1991年草地型藏系绵羊产羔成活率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在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中影响羔羊成活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和降雪量;并运用气象资料外延法──距平相关,建立了用气象因子预报来年羔羊成活的丰欠年指标;论证了藏系绵羊在高寒区严酷生态环境中的最佳产羔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1959—2015年57a间发生在东乌珠穆沁旗白灾,结果表明:东乌珠穆沁旗发生白灾21次,发生的概率为37%,其中重白灾出现8次。11月当雪深≥10cm,形成轻白灾风险达100%,形成重白灾的风险为83%;当降雪出现在次年1—2月的,形成春季白灾次数较多。20世纪90年代白灾发生次数多,级别高。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是近年来,南北疆草原蝗虫虫害周期性的频繁发生,对我区的草场资源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继水灾、旱灾之后的第三大自然灾害。以前对蝗虫灾害的研究主要偏重蝗虫本身的生理特点和所处的地理条件来进行,而事实上在蝗虫灾害的发生与前期的气象因素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所以从气象角度来研究蝗灾的发展过程,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新疆草原蝗虫灾情动态进行监测和预测研究,将会大大提高治蝗工作的科技水平,使蝗灾防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草原畜牧业在自治区畜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草场,逐水草而居,是其主要特点.这种牧业生产方式,受气象因子的制约,气象灾害是畜牧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县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河南县的气象和牧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和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河南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降水量连年偏少,牧草产量逐年下降,加上草原鼠虫害影响,加剧了草畜供求矛盾。科学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现草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研究表明,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外,气象灾害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气象灾害及其发生规律与草原退化的关系,对遏制和御防草原生态系统退化,防灾减灾,恢复草原原生植被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53—2005年气象资料和2002—2005年生态气候监测资料,采用气候相似分区计算和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及演变趋势;对沙尘暴的发生强度和分布规律也做了深入研究。由于气象灾害日趋加重,草地植被不断退化,气象灾害与草原退化相互间的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加速了草原退化进程,而草原退化使自然灾害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御防和减少气象灾害,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选用1980-2004年呼伦贝尔市草原蝗虫数据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对草原蝗虫的发生和气候因素关系的分析得出:气象环境条件是影响呼伦贝尔市草原蝗虫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蝗虫发生消长的敏感气象因子。利用蝗虫发生面积资料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蝗虫虫害发生程度的短、中、长期预测预报方法,实现对草原蝗虫动态预测,为防治决策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盟面积20.3万km2,其中草地占97.2%,牲畜头数已连续8年达1千万头(只),草原畜牧业是当地的主要经济。由于草原畜牧业生产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的,整个生产过程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锡盟属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在近50年中,全盟牲畜头数4...  相似文献   

17.
盟市级牧业气象服务系统预报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市级牧业气象服务系统预报产品的开发与利用魏玉荣,郝璐(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010051,呼和浩特)前言内蒙古牧业经济在自治区整体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天气气候条件对草原畜牧业的制约就占牧业总产值的30%-40%。牧业气象预报是在综合分析了前期气象...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地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和查询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畜牧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旱灾、雪灾、暴风雪、风冷、蝗虫等气象(或衍生气象)灾害对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该系统以盟市气象局为应用单位,以气象通信网络为依托。采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一个能够使各类气象灾害监测资料快速传输、有效存储、易于管理、方便查询分析、实时生成各种服务信息图表及所需数据的服务平台,为草原牧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暴)雪与白灾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2000,26(12):24-28
使用1961~1998年内蒙古118个地面测站的历史资料及同期亚欧500hPa高空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大(暴)雪及白灾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发生大(暴)雪频率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的东部和南部,而白灾最重的地区却是内蒙古北部。指出产生“坐冬雪”是形成白灾的必要条件,给出了产生“坐冬雪”的气象指标,总结了内蒙古大(暴)雪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章论述了黑白灾标准的技术要求及冬季黑白灾标准及其制定和选用气象因子的说明,研究了白灾标准中草场分型的作用,阐述了黑白灾标准在长期天气预报制作、灾情分析和气候评价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