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为典型的同生沉积后生叠造复成因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床定位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至古近纪构造反转隆升剥蚀构造窗及浅层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油田还原性流体交替混合地球化学障等地质因素控制。矿床成矿作用历经了同生沉积成矿、油田流体叠加成矿和含氧含铀流体叠加成矿3个阶段。矿床形成年龄为96±14 Ma、67±5 Ma和40±3 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钱家店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诸广—九嶷地区富铀矿的水成叠加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广-九嶷地区富铀矿床的典型沥青铀矿,明显地表现出低落曙浅成的晶胞参数、含氧系数等标型特征及矿石放射性同位素特征,表明富铀矿区的铀成矿作用是在原生热液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叠加有后生水成(淋积)作用。富铀矿区黑色岩系中过成熟及石墨化的有机(碳)质,为铀的水成(淋积)成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世界重大内生铀矿床的成生条件、大地构造空间定位规律及其含矿建造类型,表明内生铀矿床矿化作用始终是成矿区长期发育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相关联的岩浆作用、构造-交代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的最终环节。长期发育的再生花岗岩化作用形成铀的专属建造组合,为后续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潜在金属源,是形成大型和超大型铀矿富集的最重要先决条件之一;放射性地球化学专属花岗岩类杂岩体发育区内发生的构造-岩浆或构造活化作用亦对铀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拟定了作用于一定地质空间内重合发生的内生铀成矿作用的历史-地质模式:预成矿作用-构造-岩浆及构造矿前活化作用-成矿阶段。拟定的模式还适用于地壳中长期堆积形成的其他元素矿床的新区预测。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物理化学及铀成矿作用》一书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能地质教研室章邦桐教授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戎嘉树研究员审,并已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华南花岗岩及铀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研究生教学而撰写的一本专著。该书应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花岗岩成岩模拟实验成果,通过对花岗岩野外地质现象及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现代分析测试等宏观、微观特征的分析研究,阐述花岗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苗儿山矿田为中南地区五大铀矿田之一,其内分布有我国最大规模碳硅泥岩型的铲子坪铀矿床及诸多花岗岩型铀矿床,沙子江矿床为矿田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沥青铀矿是理想的铀矿床直接定年样品,同时,也是U-Pb同位素研究的理想矿物。本次研究以沥青铀矿为对象进行U-Pb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沙子江矿床早、晚两期铀成矿作用的年代分别为104.4Ma和53.0±6.4Ma,结合铲子坪矿床主成矿期年代74.1±9.9Ma,它们可能分别代表了苗儿山矿田3期主要铀成矿作用的时代。沙子江矿床等时线拟合所得高的初始Pb值反映了该期成矿作用之前存在铀的预富集作用。3期成矿作用与华南地区基性脉岩年代数据统计反映的岩石圈伸展期次相对应,暗示了铀成矿受控于华南岩石圈伸展这一大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罗毅  王明太  李建红  孙志富  朱杰辰 《矿床地质》1998,17(Z6):1055-1058
本文在分析区内内生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本区内生铀矿床成矿模式。本文首次提出本区存在富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成矿地质流体是上地幔流体与下地壳富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混熔交代的产物,成矿的铀主要来源于成矿地质流体本身;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中生代伸展裂陷构造-深源热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中高温热流体充填成矿的高品位脉型矿化和中低温热流体交代成矿的较低品位碎裂蚀变岩-微脉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苏来曼山前坳陷盆地是喜巴拉雅造山期形成的产铀盆地,上新统的多克帕坦组砂岩是名的西瓦利克岩系(siwalik rock series)中的主要产铀层位。本从水动力机制及水化学特征、放射性水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床水化发带与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该区开展铀矿水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成矿作用研究前沿领域。本文以我国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十红滩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床的有机质、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认为好氧微生物积极地参与了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铀的活化迁移。在氧化还原过渡带,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有机质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轻烃和可溶有机物作为碳源,使容矿层地下水中硫酸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地下水Eh降低和pH向弱酸性转化,导致铀的还原成矿和吸附成矿作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该矿床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闵茂中  沈保培 《沉积学报》1997,15(1):118-122
据对某大型古岩溶型铀矿床中铀-铅同位素体系及硫、碳、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源自矿区众多地层,成矿流体的变质水和古岩溶水(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成矿经历了古岩溶铀淋积富集,燕山早、晚期构造运动促使两次含铀热水溶液改造、叠加成矿(135~119。65Ma),成矿作用与古岩溶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属古岩溶型热造铀矿床。  相似文献   

10.
店头铀矿床是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岩性段顶部褪色蚀变带与灰色砂岩过渡部位的砂岩型铀矿,矿化严格受褪色蚀变带与灰色岩石界线的控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并出现一套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同时发现少量硒铅矿。铀成矿年龄为98~110Ma1,41.8±9.3Ma,51.0±5.8Ma。通过对店头铀矿床与东胜铀矿床主要特征研究,店头铀矿床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铀矿化特征与东胜铀矿床较为相似,两个矿床可以对比。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店头铀矿床岩石成岩程度较高,东胜铀矿床则较低;店头铀矿床油气显示以中质油为主,而东胜铀矿床以天然气为主。店头铀矿床同东胜铀矿床主要形成于盆地由成盆坳陷向隆升剥蚀转变的过程中(K1末—N2),铀成矿作用由早期渗入层间氧化或层间—潜水氧化作用为主导,转变为晚期深部渗出的含油、气低温热液与地表渗入含氧含铀水相互作用改造、叠加富集铀成矿作用。第三纪晚期之后不再有新的铀矿物生成,主要存在逸散油、气的还原保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湖南鹿井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思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鹿井地区是我国的重要铀成矿区之一。在综述鹿井铀矿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深源成矿、深大走滑断裂、热变质带、花岗斑岩对铀成矿的重要作用。指出NNE-NE向遂川-热水左行走滑断裂直接控制了鹿井矿田的沉积特征、构造格局和铀成矿作用。因此,需要对已发现的矿床(点)和矿化点从深源成矿、深大走滑断裂控矿入手,深入研究其形成和演化特征及其最佳耦合类型,探索新类型,发现新的有利地区,预测和优选出可望突破的找矿靶区,最终对矿田及其周边的铀资源潜力做出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金鸡岭岩体北外带不仅存在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而且还具有富大铀矿的形成条件。构造控制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对含矿断裂带元素分带性研究,总结出铀矿体部位的元素组合特征:Ba,P,Co,Ni,V为铀矿床原生晕前缘元素组合,Zn,Cu为近矿指示元素组合,Mo,Sn,As,Sb为铀矿床尾部矿根元素组合。U,Pb,Cr,Be为铀矿体中组合元素。建立了本区铀矿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取样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系统分析研究了围岩、矿石、方解石脉和铀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 ,讨论了岩石、矿石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变化规律 ,总结了川北砂岩型铀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与典型的火山岩型和变质岩型热液成因铀矿床进行对比 ,认为川北砂岩型铀矿具有热液 (水 )改造成矿作用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点 ;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富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水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铀源、构造、沉积、水文地质、古气候等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表现在区内存在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层隆起遭受剥蚀的构造天窗,在盆地边缘发育向南西倾斜的斜坡带;有利铀成矿的河流相、三角洲相砂体发育;泥岩-砂岩-泥岩结构层发育良好,有含水透水层和隔水层;补-径-排机制较完善,水动力条件较好,具有渗入型自流水盆地特征.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与铀成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蔡煜琦  陈跃辉 《铀矿地质》1997,13(5):257-263
本文运用伸展构造理论对河草坑铀矿田的构造特征进行探讨,厘定出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是由伸展构造核、环形剥离断层系和断陷红盆所组成。对会昌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作了研究。论述了伸展构造与区域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剥离断层活动为区域铀矿化准备了有利的构造环境;构造-岩浆作用是导致区内铀矿化和造成不同类型铀矿化特征基本相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周福庆 《地质与资源》2008,17(3):190-193
大青山地区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中心式火山塌陷盆地,从盆地中心向外依次发育多种类型的铀矿化.对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火山塌陷盆地的内外接触带是铀矿成矿的最有利部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据此提出该区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形成地质环境及其盆地类型、后期构造改造等是砂岩型铀矿形成前提条件;砂岩型铀矿主要受外生沉积条件、后成水文条件及物理化学环境制约;以东胜大型砂岩型铀为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与演化、铀矿床空间分布特点及规律等方面进行讨论;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提出砂岩型铀矿成岩、后生、低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的特态相矿物群,论述了低温成矿作用的矿物学及物理化学证据,认为东胜大型砂岩型铀矿具有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存在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伸展作用相对应,形成了大量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文章详细总结了华南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作用和铀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要深刻揭示岩石圈伸展与区域铀成矿的关系,至少尚有两大重要科学问题未解决:其一是华南白垩纪—第三纪岩石圈伸展和铀成矿的准确期次及其空间迁移规律;其二为岩石圈伸展期铀成矿的必然性或铀为什么会集中在岩石圈伸展期成矿。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对铀矿床和岩石圈伸展期形成的基性脉岩开展系统的高精度定年工作;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系统研究成矿流体中CO2等气体组分在铀成矿中的作用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砂岩型铀矿床找矿勘探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本文对比了砂岩型铀矿与油气成矿特点;研究了砂岩型铀矿与层序地层体系域的体系;提出高水位体系域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标,低水位体系域下的切谷是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部位,水进体系域一般不利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最后,作者展望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